天天看點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作者:斯特裡克蘭

設計:小羊、敏穗、楊波浪

成年人總有一些難言之隐,而最不願說的病,痔瘡肯定在其中。

不管男女老少,屁股,這個一向吃苦耐勞、從無怨言的隐秘角落,要是突然痛了起來,真的會讓人驚恐和尴尬。

也是因為尴尬,痔瘡成了人們「最熟悉的陌生病」。

要麼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痔瘡,要麼知道後羞于看醫生,打算買點藥塗了自愈,實在不能拖了,也是悄悄請個假去醫院。

痔瘡,這種普普通通的肛腸病,硬生生地被逼成了一段神秘的「都市傳說」。

在中國,哪裡人最容易得痔瘡

關于痔瘡,民間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莫過于「十人九痔」,仿佛大部分中國人命裡都躲不過這一劫。

但實際情況遠沒有到如此誇張的程度。

根據一項從 2013 年開始的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國人的肛腸疾病總患病率為 50.10%,其中基本都是痔瘡。

另外,諸如「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這樣的俗語,其實也不太靠譜。

根據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中國男性女性肛腸疾病的患病率分别為 50.04% 和 50.17%,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也就是說,在得痔瘡這件事上,男女的機率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老少之間也沒有太過顯著的差異。從 25 歲到 64 歲,每個年齡組的肛腸疾病患病率都穩定在 50% 左右。

雖然男女老少的肛腸疾病患病率都差不多,但不同地區的中國人,患病率差距可就大了。

從全國來看,成年人痔瘡患病率最高的其實是湖南,有 76.64% 的被調查對象都得過痔瘡。最低的是山東,患病率僅為 27.07%。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大家都知道湖南人是吃辣的一把好手,但讓人意外的是,不擅長吃辣的廣東以 67.42% 的患病率名列第二,甚至浙江都比四川和重慶高出不少。

不是都說「多吃辣容易得痔瘡」,難道痔瘡和吃辣無關?

很多人得痔瘡,和吃有點兒關系

其實,痔瘡的成因還不是完全清楚,整體上認為人類的直立行走體位改變,是痔瘡出現的根本原因。包括吃在内的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加重了痔瘡。

痔瘡,簡單說就是人的肛墊出了幺蛾子。肛墊是肛管黏膜下的一層環狀血管墊,其功能是控制肛門的開和閉。

作為菊花的「守門人」,直立體位的重力給了肛墊很大負擔。如果再頻頻遇到諸如便秘時拉粑粑費勁這樣的情況,可能就會因為負擔過重而出現扭曲、松弛這樣的損傷;同樣,腹瀉這種連續蹲廁所的行為,也會讓肛墊頻繁受到刺激。這些,都容易導緻痔瘡的出現。

雖然吃辣并不直接引起痔瘡,但辣對肛門的直接刺激痛,吃辣後的腹瀉,都能讓菊花直呼:「快逃,這裡太要命了!」會讓你對痔瘡印象更為深刻。

當然,除了吃辣,蔬菜和水攝入太少、肉吃太多這樣的不利于消化的飲食習慣,因為容易引發便秘,對痔瘡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

雖然肉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尤其富含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含量,但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顯示,無論是哪一種肉類及其制品,如果大量且頻繁地攝入都會明顯增加肛腸疾病的患病率。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尤其是每天攝入牛羊肉和水産品的人群,相較于基本不攝入者,肛腸疾病的患病率最高增加了 14.5%。

但不管怎麼樣,吃最多隻是痔瘡的誘發因素。很多人把菊花受傷的賬都算在辣椒和吃肉多身上,确實有點冤枉它了。影響我們得痔瘡的,關鍵并不是吃這件事。

這些行為,讓你在痔瘡的邊緣試探

要知道,除了「病從口入」,諸如久站、久坐、久蹲等各種直接給肛門施壓的行為,就是影響肛腸疾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顯示,每天保持不良姿勢(如久站久坐) 4 小時以上者肛腸疾病患病率為 56.67%,而保持不良姿勢小于 1 小時的人群該比例僅為 44.95%,前者比後者患病率高了 11.72%。

從職業上看,需要每天長時間保持站立或坐下姿勢,無法經常活動的司機、教師等人群的患病率遠高于正常人均值。

加班久坐的工作模式,破壞的不僅是你的生活,還有你脆弱的肛門健康。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除此以外,現代人無師自通的各種不良排便習慣,更是進一步摧殘着早已不堪重負的肛門。

手機讓現代人如廁時更加不枯燥,「帶薪拉屎」也是以成為了職場人最快樂的摸魚方式,但動辄 30 分鐘的蹲坑時長,真的會讓你的肛門「喊爹罵娘」。

根據《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統計,排便時間超過 30 分鐘,肛腸疾病患病率相較正常水準上升近 20%,達到 68.52%。而如果能将排便時間控制在 5 分鐘以内,這一數字将回落到 44.41%。

少在上廁所時玩手機,對你的肛門真的有好處。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除了時間過長,不良的排便習慣還包括排便用力過猛和忽視或刻意抑制便意等行為。你在馬桶上拼命的樣子,很努力,還可能有點小猙獰,終于通體舒暢之後,肛腸疾病卻可能找上門來。

而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可以大幅降低患肛腸疾病的可能性,最高降幅可達近 30% 之多。

痔瘡嚴重起來,到底有多痛苦

雖然沒得過痔瘡的人,也能想象這種病有多囧,但大多數人還是不太清楚,痔瘡嚴重起來,能傷我們有多深。

隻要看一看「有痔之士」聲淚俱下的忠告和哭訴,就能明白。

在 3000 多位不同年齡、不同性别的「痔士」留在知乎上的得病故事中,能看到各式各樣混雜着恐懼、悲傷與緊張的故事。其中,最突出的情緒就是痛苦。

根據統計,在這 3000 多個痔瘡故事中,僅是與「痛」相關的字眼就出現了 17223 次,熱度指數位居榜首。

中國痔瘡地圖,川渝不是第一

有人被逼無奈終于上了手術台,切除病竈時才明白什麼叫作生命不能承受之痛;有人以為治療過後就能重新做人,傷口被排便一次次撕裂後才驚醒,人生的磨難才剛剛開始……

明明是在讀文字,但仿佛已經能夠聽得到肛腸科病房裡慘叫與哀嚎。人世間有多少因為尴尬、羞恥而贻誤病情的痔瘡患者,肛腸科病床上就有多少人在悔恨和自責。

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飽嘗病痛折磨後的「有痔之士」們,在社交媒體上告誡大家最多的就是:在痔瘡初現端倪時,千萬别置之不理,等問題更嚴重後,那才真的是要「坐立不安」了。

隻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件事。在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被調查的 68906 名城鄉居民中,有 34552 人患有肛腸疾病,但隻有一半不到的人意識到自己有痔瘡。

可即使意識到自己得痔瘡後,還是有四分之一的人選擇啥也不幹,任由痔瘡病變程度發展到可能要動刀子的程度,最主要的理由還是覺得自己「目前問題不大」。

可痔瘡的脾氣,實在難以捉摸。可能你前一天晚上還在幸福地唱着歌、刷着紅油火鍋,第二天就痛到路都走不了。多少人在有了痔瘡症狀後,都經曆了治愈後複發、複發後又治愈的反複,最終不得不「割以永治」。

是以,要是你還沒得痔瘡,記得不要再帶着手機上廁所了,避免久坐、久站、久蹲,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順滑,不便秘不腹瀉。等到痛腚的時候再思痛可能就晚喽。

*本文科學性已由女王大學病理及分子醫學碩士伍麗青、消化内科醫生魏玮稽核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數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