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孩”在他的“與衆不同”的愛好中成長,在刻闆行為中進步

你好,今天我們探讨孤獨症孩子的“與衆不同”的成長經曆。

最近,小S媽媽發現,小S的成長不僅僅展現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中,還和他的與衆不同愛好有關,與他的刻闆行為有關。

孤獨症孩子一般都有一些刻闆行為。按我們正常的教育思維,就是盡早的幹預,使他的刻闆行為減少,趨于正常,進而能融入社會。但也有例外,就是孤獨症孩子也可以在刻闆行為中去體驗、反思、進而成長。

“星孩”在他的“與衆不同”的愛好中成長,在刻闆行為中進步

思考

小S小的時候,由于經濟條件和家長的認識所限,小S沒有經曆過幹預階段,一直是跟着學校上學學習的。盡管融入班級很困難,經常與别的孩子發生沖突,但媽媽認為長大一些就好了。等上中學後,并沒有按照媽媽的預期的發展,而是臨近國中畢業時就出了問題。當時小S與同學沖突,無法在班級上課學習,不得不離開學校。當時媽媽想,要是早期幹預也許不會這樣。

後來經曆了中考、休學、治療、複學。複學後,媽媽認同了小S的特殊愛好,即玩遊戲和坐公共汽車的行為。

高一每天7點30分放學後都要坐公汽兒,周六和周日甚至坐兩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胸悶時,隻有坐一圈公共汽車才能緩解,之後才能踏踏實實做作業。

起初,媽媽覺得坐公汽兒浪費大量時間,後來轉變了看法,覺得坐公汽對小S也很有意義。因為他基本上沒有朋友,但他的情緒也得有個出口,那就是坐車或者玩手機。隻要他不情緒化,不鬧,媽媽就認同他這些行為。

“星孩”在他的“與衆不同”的愛好中成長,在刻闆行為中進步

坐公汽兒

有一天晚上坐公汽到家後,小S總想跟媽媽聊天,媽媽剛幹完家務覺得有點累,想在沙發上眯一會兒,挺不情願的與他唠嗑。還有一個原因是媽媽希望他盡快寫作業,寫完早點睡覺。否則又熬夜,得12點多才能睡覺,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可小S一定要說,沒辦法,媽媽忍着聽下去。小S說,“我坐公汽時,公汽兒到某站前,司機師傅喊有沒有下車的,車上沒有人回應,是以到站了司機師傅就沒停,越過去了。可這時候有個人喊要下車,司機師傅生氣。剛才問誰下車,沒人回應,現在想下車。司機罵了一句,之後給那位乘客開門讓他下去了。”

此時小S有點情緒,說,“要是我,我就說“滾”!”媽媽說:“這位乘客也是,司機問,他不回應,等過了站點,他來事了,司機罵他也可以了解。但要是嚴格按規則講,司機每站都應該停車。如果停車時這位乘客沒下車,啟車後他要求下車,司機不讓他下車是非常合理的。如果啟車後再讓乘客下車反倒不合理。”

之後小S問媽媽,應不應該學司機罵人了。媽媽說,“罵人隻能表達一下情緒,對解決問題一點好處都沒有。”

小S說,“我要是不罵人,心裡不舒服呀。”

媽媽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舉了一個事例。就是在2018年某城市的一個公共汽車上,一位乘客該下車時沒下,等司機啟車往下一站走時,乘客要下車。司機不開,乘客和司機發生沖突,以至于肢體接觸,導緻公汽掉到江裡,車内的人無一生還。就是因為他們情緒化,大家付出生命的代價,值不值呢?

這時,小S無話可說了,而且認同媽媽的觀點。就是遇事情緒化沒用,得想辦法解決。“遇事不要情緒化,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媽媽以前說過無數次,小S基本聽不進去。這次坐車促使小S反思、還能和媽媽探讨下去,而且能基本認同媽媽的觀點。對于小S,這是很大的進步呀。

“星孩”在他的“與衆不同”的愛好中成長,在刻闆行為中進步

交流、探讨

小S繼續問,“如果我要是司機,我罵乘客、還想打他,乘客要是告我,我是不是就當不了司機了”。

媽媽說,“是啊,那車隊的上司就不能讓你開車了,因為你遇事不能冷靜的處理問題,還情緒化,罵人等,素質太差了。”

這次小S和媽媽聊天,盡管浪費了小S寫作業的時間,媽媽認為還是很值得的。從中媽媽感受到了小S的成長,以前他不會問這些問題。而且他會一味的站在司機的角度上,會說跟乘客幹,罵或打乘客。而且媽媽說什麼話他都聽不進去,現在卻能聽進媽媽的不同建議了,真是成長了。

媽媽認為坐車确實浪費了小S大量的學習時間。因為每次坐車一圈得3個小時左右,最快的也得2個多小時,時間浪費得讓人心疼。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他在坐車的過程中遇到各種事件,引發他思考,之後回來和媽媽探讨,這些不也正是他融入社會生活中去的最好的實踐活動嗎?

今天就探讨到這裡,下一期我們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