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星孩”在他的“与众不同”的爱好中成长,在刻板行为中进步

你好,今天我们探讨孤独症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

最近,小S妈妈发现,小S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中,还和他的与众不同爱好有关,与他的刻板行为有关。

孤独症孩子一般都有一些刻板行为。按我们正常的教育思维,就是尽早的干预,使他的刻板行为减少,趋于正常,从而能融入社会。但也有例外,就是孤独症孩子也可以在刻板行为中去体验、反思、进而成长。

“星孩”在他的“与众不同”的爱好中成长,在刻板行为中进步

思考

小S小的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和家长的认识所限,小S没有经历过干预阶段,一直是跟着学校上学学习的。尽管融入班级很困难,经常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但妈妈认为长大一些就好了。等上中学后,并没有按照妈妈的预期的发展,而是临近初中毕业时就出了问题。当时小S与同学冲突,无法在班级上课学习,不得不离开学校。当时妈妈想,要是早期干预也许不会这样。

后来经历了中考、休学、治疗、复学。复学后,妈妈认同了小S的特殊爱好,即玩游戏和坐公共汽车的行为。

高一每天7点30分放学后都要坐公汽儿,周六和周日甚至坐两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胸闷时,只有坐一圈公共汽车才能缓解,之后才能踏踏实实做作业。

起初,妈妈觉得坐公汽儿浪费大量时间,后来转变了看法,觉得坐公汽对小S也很有意义。因为他基本上没有朋友,但他的情绪也得有个出口,那就是坐车或者玩手机。只要他不情绪化,不闹,妈妈就认同他这些行为。

“星孩”在他的“与众不同”的爱好中成长,在刻板行为中进步

坐公汽儿

有一天晚上坐公汽到家后,小S总想跟妈妈聊天,妈妈刚干完家务觉得有点累,想在沙发上眯一会儿,挺不情愿的与他唠嗑。还有一个原因是妈妈希望他尽快写作业,写完早点睡觉。否则又熬夜,得12点多才能睡觉,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可小S一定要说,没办法,妈妈忍着听下去。小S说,“我坐公汽时,公汽儿到某站前,司机师傅喊有没有下车的,车上没有人回应,所以到站了司机师傅就没停,越过去了。可这时候有个人喊要下车,司机师傅生气。刚才问谁下车,没人回应,现在想下车。司机骂了一句,之后给那位乘客开门让他下去了。”

此时小S有点情绪,说,“要是我,我就说“滚”!”妈妈说:“这位乘客也是,司机问,他不回应,等过了站点,他来事了,司机骂他也可以理解。但要是严格按规则讲,司机每站都应该停车。如果停车时这位乘客没下车,启车后他要求下车,司机不让他下车是非常合理的。如果启车后再让乘客下车反倒不合理。”

之后小S问妈妈,应不应该学司机骂人了。妈妈说,“骂人只能表达一下情绪,对解决问题一点好处都没有。”

小S说,“我要是不骂人,心里不舒服呀。”

妈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一个事例。就是在2018年某城市的一个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该下车时没下,等司机启车往下一站走时,乘客要下车。司机不开,乘客和司机发生冲突,以至于肢体接触,导致公汽掉到江里,车内的人无一生还。就是因为他们情绪化,大家付出生命的代价,值不值呢?

这时,小S无话可说了,而且认同妈妈的观点。就是遇事情绪化没用,得想办法解决。“遇事不要情绪化,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妈妈以前说过无数次,小S基本听不进去。这次坐车促使小S反思、还能和妈妈探讨下去,而且能基本认同妈妈的观点。对于小S,这是很大的进步呀。

“星孩”在他的“与众不同”的爱好中成长,在刻板行为中进步

交流、探讨

小S继续问,“如果我要是司机,我骂乘客、还想打他,乘客要是告我,我是不是就当不了司机了”。

妈妈说,“是啊,那车队的领导就不能让你开车了,因为你遇事不能冷静的处理问题,还情绪化,骂人等,素质太差了。”

这次小S和妈妈聊天,尽管浪费了小S写作业的时间,妈妈认为还是很值得的。从中妈妈感受到了小S的成长,以前他不会问这些问题。而且他会一味的站在司机的角度上,会说跟乘客干,骂或打乘客。而且妈妈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现在却能听进妈妈的不同建议了,真是成长了。

妈妈认为坐车确实浪费了小S大量的学习时间。因为每次坐车一圈得3个小时左右,最快的也得2个多小时,时间浪费得让人心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他在坐车的过程中遇到各种事件,引发他思考,之后回来和妈妈探讨,这些不也正是他融入社会生活中去的最好的实践活动吗?

今天就探讨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