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較真丨新冠“間歇性排毒”是什麼意思?多次測核酸有必要嗎?

較真要點:

新聞報道中所說的“間歇性排毒”是病毒動态感染過程的反應,比如在患者康複的過程中病毒載量越來越低,核酸檢測也會出現有時候能測出來有時候測不出來的情況。要想更準确地掌握病毒感染個體的情況,更科學的做法是采樣多輪核酸檢測。

查證者:韓越丨劍橋大學病毒學博士後

較真丨新冠“間歇性排毒”是什麼意思?多次測核酸有必要嗎?

春節臨近,西安的疫情牽動着無數人的心。最近幾天,“少部分新冠感染者存在間歇性排毒現象”這一話題吸引了不少人關注。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一、什麼是病毒排毒?

先說病毒排毒,要解釋這個現象,還要從病毒的複制周期和病毒散播能力說起。

病毒的結構其實非常簡單,通常隻包含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DNA或RNA),核酸的複制依賴宿主細胞。是以為了生存,病毒必須感染另一種生物。一旦進入生物體,病毒就要侵入一個細胞,該細胞能夠提供複制更多病毒所需要的條件。新産生的病毒顆粒可以繼續感染其他細胞,随着每一輪複制,個體中病毒的數量呈指數增加。

在病毒不斷複制的過程中,個體的免疫系統識别并控制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間越長,産生的病毒顆粒數量就越多,病毒與免疫系統之間的戰鬥也就越激烈。被感染的個體最後會以疾病症狀的形式展現這場戰鬥——發燒、疲勞、充血、嘔吐、腹瀉等。

同樣,對于新冠病毒而言,病毒早期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系統,特别是鼻子和喉嚨内部的細胞,随後病毒可能會進入身體的其他部位,在那裡它們可以感染更多的細胞類型并引起額外的症狀或并發症。但這些新形成的病毒顆粒也可能有另外一種命運,它們可以停留在感染者的鼻腔和口腔分泌物中(這個過程叫做virus shedding,病毒脫落),當受感染個體在說話、呼氣、進食和進行其他正常的日常活動時,就會釋放病毒顆粒,進而感染别人。

正常情況下,病毒在人體内停留不會超過幾周,而是随着感染者體内的病毒清除過程逐漸消失。随着對病毒清除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人員發現,病毒會在某些人群中存在更長的時間。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病毒脫落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就開始了,在症狀出現時或出現後不久達到高峰,甚至在症狀消失後仍會持續。

總結一下,新冠病毒的排毒期其實就是病毒感染人體後持續複制繁殖的時間,排毒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就開始了,且在症狀消失後還可能持續排毒。

二、“間歇性排毒”是什麼意思?多輪核酸檢測有必要嗎?

有報道稱,開展多輪核酸篩查是因為“少部分新冠感染者存在間歇性排毒現象”,“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間歇性排毒現象,而采樣隻是一個時間點,如果采樣時不排毒或者當時病毒濃度不夠,低于檢測限,就可能檢測不到,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早期排毒水準并不高,體内病毒濃度很低”。

嚴格來說醫學上并沒有“間歇性排毒”這個概念,病毒排毒的過程也不是“間歇性”的。報道中所說的“間歇性排毒”其實是病毒動态感染過程的反應。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都是通過核酸檢測(PCR)進行确認,其實也就是間接檢測鼻腔和口腔分泌物中病毒脫落現象。在感染初期,病毒還處于複制的早期,鼻腔和口腔分泌物中病毒含量極低,可能會低于檢測值,無法被核酸檢測到;如果采樣過程中的操作不夠規範,也可能采集不到正确的樣本,無法檢測到病毒的存在;也有可能在感染的過程中,因為免疫系統的作用,病毒的含量在某一個時間段被抑制在很低的水準,也無法檢出病毒脫落,核酸也就呈陰性,但并不排除後期病毒繼續大量增殖,再次檢出陽性的可能。另外,在患者康複的過程中病毒會逐漸被排出,病毒載量也越來越低,是以核酸檢測也會出現有時候能測出來有時候測不出來的情況。

這也就意味着,單一時間節點的核酸檢測結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整個病毒感染的過程,要想更準确地掌握病毒感染個體的情況,更科學的做法是采樣多輪核酸檢測,而不是隻在一個時間點檢測過後就判斷個體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本文編輯:ambergchen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