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引言

隻要談到中國古代五千年文明,心中定會洋溢着自豪之情。無論是文化還是科技都是領先于世界。尤其是四大發明,代表着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但是到了明清時期,西方的近代科學興起,中國無論是在制度上還是科技上卻遠遠落後于西方。

李約瑟之問

中國身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着源遠流長的文化,為什麼在科技上反而被西方反超了呢?這個問題最早是西方的學者李約瑟提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是英國的一位教授,著名的漢學家。在研究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後,他開始反思,為什麼擁有幾千年文明的中國古代沒有産生近代的科學,而是在西歐呢?他提出這個問題後,引發了無數人的争論和探讨。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李約瑟

中國古代有沒有先進的科技呢?當然有,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就是最好的例證。李約瑟在他的書中也高度贊揚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在公元3世紀到15世紀的中國在世界上無疑是領先的。比如說張衡的地動儀,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等都是最好的例子。

英國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極大的提高了當時的生産力,而後的科技革命層出不窮。而中國在僵化的體制下也就與之漸行漸遠。

像農業上技術的不斷改進,實際上還是為了正常的糊口而已。中國自古以來維持着“民以食為天·”的觀念。為了提高生産效率,養活更多的人,中國古代的人發明的鼓風、水排等技術。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文化上的局限

中國古代科技落後于西方的原因,其實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解釋。先從中國古代制度的角度上就能看出一些原因。中國古代一直生活在君王的專制統治下。像當時的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身為一個君王應該做的是什麼。是以在他繼位之後,無論是思想上、文化上都是絕對的壟斷。

而異族的清朝也是如此,在文化上實行高強度的文字獄,科舉上是僵化的八股文。是以中國古代的科技以及在經濟上也也就被扼殺在襁褓之中。到了清朝時期,雖然有人人稱頌的’“康乾盛世”,但是在康乾盛世的背後,人們無論是思想還是經濟上都無比僵化。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再來看看中國古代的思想,對科技的态度。中國古代有着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并且視普通的自然科學為洪水猛獸。君權神授、天命論的思想一直在人們心中。比如說皇帝家裡的房子被雷劈,就會将其視為上天在懲罰,當然這些奇怪的現象在中國人的心中當然不會往科學的角度上想。

從中國對待科技的目的上看,中國還是存在嚴重的局限性。比如說到我們常常稱贊的《九章算術》,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産生,其中對于數學問題的解答可以說是非常精妙。但是從這部著作來看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中國古代對天文的研究也是有漫長的曆史,曆代都有觀測星象的習慣。再來看看觀測星象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了預測吉兇,這就不免就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思想上的差異

當然西方也有歐裡幾德這樣優秀的數學家,希臘先賢們也是閃爍着思辨的光芒。軸心時代是一個比較神奇的時代,中國有百家争鳴,而希臘也誕生了著名的希臘三賢等著名的思想家。而中國的思想家争論的是什麼呢,是如何為中國的統治者更好在亂世中統一六國。

對比中國古代希臘的賢人來看,他們的思想就比較純粹,追求的是絕對的真理,并且經曆了嚴密的推理得出了結論。雖然西方在宗教神學中統治很久。但是後來的西方文化的再度興盛正是在希臘哲人的肩膀上産生的,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文藝複興,這就是西方與中國民族性格上的差異。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思維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國長時間處于統一分裂周而複始的環境中,在無論是制度上還是思想上一直沒有斷層。即使是異族統治者也是試圖融入中國文化之中。這既是中國文化極大的豐富性,也是其局限。而中國一直形成的的格局也就沒有打破。

明清時期,雖然有傳教士來華,而統治者也是對其表示漠視,走不出僵化的體制。直到外來的船炮,中西方的思想才産生的碰撞。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是被迫的,并不是自發的。當然,這種思想還在,是以說中國的諾貝爾科技獎至今也極少。

難倒李約瑟的問題: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科技為何落後于西方?

結語

李約瑟的這個問題至今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當然,從大的角度上看,除了歐洲,其他的民族也沒有産生的條件。當然,在中國古代人的眼中有過科學的概念嗎?答案是沒有的,充其量隻是技術的層面。

參考文獻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孟德成、商慧《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落後的文化解釋——文化制度力陷阱》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曆史學愛好者,緻力于研究曆史。期望用曆史垂訓鑒戒,塑造集體記憶,鑒往知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