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特别是大陸古代的“四大發明”,更是令世界人民矚目。可是近年來的幾項發現,卻令“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地位有些動搖,因為考古專家們在一處遺址中發現了西漢時期的紙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四大發明”概念的提出,源自于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這位著名的曆史學家對漢文化十分感興趣,并根據大陸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發展,總結出了許多漢文化中的重要精髓——四大發明。

大陸“四大發明”分别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印刷術,其中造紙術的地位首屈一指,幾乎對世界所有文明的發展,都産生了極大的影響。造紙術産生于東漢元興元年,是由宮中的宦官蔡倫發明的一種造紙技術。在此之前,文字的書寫載體多為龜甲、絲帛與竹簡,但是龜甲與竹簡太過笨重,而絲帛的價格卻又十分昂貴,根本不利于大規模普及。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蔡倫所發明的造紙術,所使用的原料多為樹皮、絲麻、以及破布漁網等等,這些材料不僅來源廣泛,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同時加工過程更加簡便,所得成品紙張書寫受到了當時人們的青睐。不僅如此,蔡倫所發明的造紙術還經由絲綢之路遠達西域,令西域及歐洲的文化得到了革命性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衆所周知,“發明”與“改進”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發明”意味着首次創造,而“改進”是在前人基礎之上的推動與改革。此時一個問題接踵而至,蔡倫為何會從“發明者”直接變為“改進者”呢?難道大陸的“四大發明”将會變成“三大發明”?出現這種争論的原因又會是什麼?

1957年時,在西安市灞橋磚瓦廠工地之上,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陶罐。陶罐中有一面西漢銅鏡,下方墊有一團廢麻絲,考古專家發現,廢麻絲竟是“西漢墓”中的古紙“灞橋紙”。後經科學鑒定發現,該紙張的确屬于西漢時期,并且是一種由麻制成的紙張,其産生年代早于蔡倫造紙。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至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放馬灘附近,一座漢代古墓被考古學家們進行了發掘,并從中找到一幅紙繪地圖。這幅地圖就放在墓主人的胸口處,呈現片片碎裂的狀态,其中繪制有圖像的最大殘塊長5.6cm、寬2.6cm,整體為深黃色。後經考古學家研究發現,該幅地圖紙張薄軟而又有韌性,雖然纖維排列雜亂但厚實緊密,應該是經過切割,倒舂、制漿、沉澱、擠壓等工序制成,屬于一種西漢時期早期的麻紙。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1987年,在大陸甘肅省敦煌市境内,考古學家們又發現了一處名為懸泉置的古代文化遺址,其出土文物共30000餘件,被列為是“199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文化典籍資料衆多,除了15000餘枚漢簡之外,還有24件西漢時期的麻紙,其中四件麻紙上還寫有墨書,證明西漢時期的人們,早已經利用該種紙張作為文字的書寫載體。

以上出土于西漢時期的紙張,無一例外都成為了撼動“蔡倫造紙”言論的有力證據,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人們便已經有了“紙張”的概念,并且掌握了制作紙張的方法,其年代要早于蔡倫造紙的時期。由此而言,蔡倫并不是所謂的“造紙術發明人”,而是“造紙術改良人”,“四大發明”的說法開始有待商榷。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會不會變成三大發明,這事需要專家給個結論

至于這種說法是否靠譜?曾有專家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在蔡倫造紙之前的西漢的麻紙,其纖維較粗糙且排列複雜,根本不應該被歸類為“紙張”,而是一種低端的書寫用紙,不具備大批量生産,以及普及的價值,是以蔡倫是“造紙術發明人”的說法仍舊成立。兩種觀點孰是孰非,我們仍寄希望于諸多曆史學者,期待他們能給出一個更加令人信服的結論。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