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對外國人來說,中文,特别是古代漢語尤其難學。

但這并沒有妨礙一代又一代漢學家,欽慕和鑽研中國的曆史與文化。

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學的第一個中文詞是“香煙”;美國漢學家史景遷,名字中“景遷”的意思是“敬仰司馬遷”。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圖 / Unsplash

01

西方的中國學研究,

到了哪一步?

據說有的德國學生,看不懂德國哲學家的書,轉而去讀英譯本。

如果你讀《論語》或《老子》時遇到拿不準的地方,也可以去試試英文版。

中國人并不是漢學或中國學著作的初始讀者,但我們引入、閱讀這類書很有必要,也會很有收獲。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清華大學曆史系張國剛教授在《文明的對話》中說:“西方的中國學研究如今已達到中國同行不能視而不見的水準。”

“比如,研究中國近代史不能繞開費正清的論著,研究科技史不能不讀李約瑟的著作,研究上古音韻不能忽視高本漢的作品。”

“魯惟一之于秦漢史、崔瑞德之于隋唐史、柯立夫之于蒙元史、謝和耐之于社會文化史,都有許多精辟的論著。”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02

“心理東西本自同”

——中國學的内在機制

上個月,英國漢學家、劍橋大學榮休教授魯惟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榮休教授周錫瑞,和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榮獲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葉嘉瑩回憶說,在哈佛大學教書時,學校一個會議室挂着一幅對聯,上書“文明新舊能相益,心理東西本自同”。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美國曆史學者 周錫瑞

文明、文化、新文化與舊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增加,有更豐富的作用和内涵;不管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心理上有基本相同的地方。

對此,錢鐘書先生在《談中國詩》中做過具體的論述。

他說,中國沒有史詩,中國詩是早熟的、簡短的,言有盡而意無窮,但中西詩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風也往往暗合。

陶淵明說“如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歌德說“鳥眠靜不噪,我亦欲歸休”。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約翰·馮·歌德 (Johann von Goethe,1749.8.28—1832.3.22)

03

西方漢學家:

隔簾望月,一瞥之中時有洞見

德國學者顧彬說,他在中國講課時,有學生問:“外國人怎麼可以了解中國的文化?”

他回答說:“有的時候,如果你離某種文化遠一些,對你的思考或者說思路會有好處;如果離一種文化太近的話,司空見慣的東西太多,會覺得什麼都懂,不一定想多了解……”

“宇文所安一輩子都在研究唐朝的詩歌,他理所當然是唐朝詩歌方面的專家,恐怕很多中國的學者也沒法跟他相提并論。”

外國人研究中國,類似于南方人觀看東北人的生活。

對于怎樣保暖、怎樣玩雪,東北人做起來已經是自然而然、了熟于胸了,南方人卻很覺得驚異、觀察得會更加細緻。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漢學家在研究中國時常能獨辟蹊徑、以小見大,無論是提出問題還是研究方法都很新穎。

清華大學教授葛兆光在《域外中國學十論》一書中說,羅馬尼亞裔美國學者愛裡亞德不通中文,對于中國的事情的分析往往相當深入而準确。

“中國人研究中國的事情,好處是人在一個熟悉的語境中,對很多特異的現象可以作直接的、恰當的判斷。”

“但是壞處也在這裡,熟悉的知識背景常常使研究者沿着傳統的慣性就直往下走,不大會跳出山外反觀研究的對象,于是常常思路總是過分一緻。”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有時候看歐美人的中國研究著作,總覺得他們的思路很奇特。

”中國學者總是從曆史文獻中發掘材料,按照曆史編年的順序進行考證。可是歐美研究者常常會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方法……西洋人的中國學問,可以用‘隔簾望月’來形容,雖然有時朦胧,但常常一瞥之中時有洞見。”

比如史景遷塑造的《康熙》,“根據康熙的認知,成功的思想有賴于心靈的開放和彈性因應。他對幾何學、機械學、天文學、繪圖學、光學、醫學、代數都表示過興趣。”

康熙認為“洋人專擅之玻璃器皿,中土之人習得制造原理後,青出于藍。”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04

漢學在西方高校:

魅力無窮的“方法論”

在軟硬體方面,漢學都有了不少積累。

劍橋大學中文系的招生廣告說:“對中國藝術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利用菲茨威廉聯博物館中的藏品;有志于研究中國科技成就的青年,可以去求教于李約瑟研究所;而所有學生都可以利用大學圖書館在歐洲堪稱一流的中文藏書。”

2013年,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說,有上千名哈佛大學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哲學。

請想象這樣的一個世界:人際關系令人困惑,自戀、自私高漲,對于人們該如何和諧相處,衆說紛纭。

這看上去是21世紀的美國。但哈佛大學教授普鳴對700名全神貫注的學生描繪的是2500年前的中國。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在哈佛,普鳴的“中國古代道德和政治理論課”在最受歡迎的課程中排名第三。比它更靠前的隻有經濟學入門和計算機科學入門。

上課的學生擠到了門口,最後哈佛把這門課安排到了校園裡最大的劇院。

普鳴要求學生精讀《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原著(英譯本),然後把其中的教導用于日常生活。

他對學生說:“東方哲學思想代表了古代人類的智慧,講述了更明智、更完整、更理想的生存方式。但很多人都認為是西方決定了曆史的方向,提供了看待一切事物的視角。這種視角使我們無法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借你一雙漢學家的眼,讓你看懂中國

漢學在西方獲得的重要地位、成果,以及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從另一個角度啟迪我們:隔簾望月,在一瞥之中得到的洞見,或許能幫助我們跳脫本來的視角限制,從更廣闊的天地中得到看懂當下的答案。

那麼,為何不看看:他們看到了什麼不一樣的景象?我們又能從中獲得什麼?

三聯中讀聯手出版“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的江蘇人民出版社,邀請各領域權威學者,針對“屋外”對“房間”的觀察與解讀,推出重磅課程《看懂中國: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用全局視野看待“何謂中國”,同時也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

現在訂閱,即刻跟随權威學者,看懂全球視野下的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