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時,在京城的百姓前往雍和宮喝臘八粥,今天就來了解下這雍和宮。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區東北角,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于此停放靈柩,是以,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是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1961年3月,雍和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