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大俠整天在江湖上遊蕩,不上班卻仍出手闊綽,錢從哪來的?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電視劇《少帥》的這句台詞實在是太經典了,可謂是說出了所謂“江湖”的真實狀況,畢竟在現實中是不存在像武俠小說中一樣,有那麼高的武力值,隻有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才能玩得轉。但是這人情世故嘛,少不了要花銷。而在古時候很多行走江湖的大俠,從來都不上班不勞動,他們的錢從哪裡來呢?

古代大俠整天在江湖上遊蕩,不上班卻仍出手闊綽,錢從哪來的?

在中國曆史上上最早的一批大俠,應該叫做“士”也就是戰國時期的士大夫,《呂氏春秋·上農》記載:“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業。”這裡“士大夫”和“大夫士”意思相同,他們的特點就是知識分子和官僚的混合體。

在早期,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職和爵位的人,社會地位比士高。而是主要是指知識分子。而随着官僚制度的興起,士大顯身手。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雲。是以士冠在大夫之前了。

古代大俠整天在江湖上遊蕩,不上班卻仍出手闊綽,錢從哪來的?

在戰國時期,孟嘗君便以“養士”而出名,他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這些人大多在江湖上行走,就如同江湖中的大俠一樣。而孟嘗君給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是以這些士族便都來投靠孟嘗君了。

那麼孟嘗君收留這些士幹什麼用呢?就是為了在一些事情上給自己出主意,然後在關鍵的時候發揮作用。孟嘗君後來流落他國,多次面臨危險都是這些他養的士幫助他脫險的。

古代大俠整天在江湖上遊蕩,不上班卻仍出手闊綽,錢從哪來的?

是以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些士不上班,但是大多都有自己的門派,并不完全是“孤家寡人”,隻不過 他們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在這裡不滿意可以立刻換下家。但是無論換到哪一家都要有自己的背景。

而在戰國之後,這些俠客們大多投身在一些镖局,還有江湖上習武的各大門派中。在镖局就很好了解了,看過古裝電視劇的就應該知道,所謂的保舉就是專門為人運送貨物的地方,收人錢财,為人保護财物和運輸财物。

古代大俠整天在江湖上遊蕩,不上班卻仍出手闊綽,錢從哪來的?

但是在江湖上行走不認識人是很難混的下去的,包括運镖也是一樣。到了一個地方就要拜一個地方的碼頭,而經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俠客們自然對哪個地方的人都知道,有了他們的引見,至少這不會送錯地方了。

而且出來行走江湖的總會有自己的兩把刷子,镖局自然很樂意收留他們。當然除了進镖局之外,如果你身手夠好,也可以和古代的士大夫一樣,投身于名門大戶,做大人物身邊的保镖前景也是相當可觀的,比如八卦宗師董海川便曾經投身于滿清王府。

古代大俠整天在江湖上遊蕩,不上班卻仍出手闊綽,錢從哪來的?

當然最好的是自己開宗立派,廣收門徒,這也是大部分的武林人士的謀生方式了,不是誰都願意鞠身于豪門之下。比如說當年的一代宗師葉問,在離開佛山之後,便專門以教拳為生,國際巨星李小龍便曾是葉問的弟子。隻要有真本領在身,自然就不怕沒錢花。而沒有本事又不願踏踏實實做事的,那不叫俠客,應該叫流浪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