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規範精緻的樣闆——元代顧祿《詩帖》賞析

作者:支榮慧

原标題:規規矩矩寫字——顧祿《詩帖》

規範精緻的樣闆——元代顧祿《詩帖》賞析

元代的顧祿雖然不以書法成就為後人仰慕,但是,他一步一個腳印走進了書法藝術殿堂,就像他作文章一樣,樸實中展現精微,缜密中呈現潇灑,為我們學習書法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忽視規律走“快車道”,結果總不盡如人意,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徒費功夫了。

顧祿,生活在元末明初,字謹中,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嗜酒善詩,才情浪漫,有“西京詩博士,一代酒神仙”之美譽。顧祿善詩歌,有《過鄱陽湖》詩一聯道:“放歌今日容豪客,破敵當年想至尊。”這幅對聯傳到朱元璋耳裡,頗有共鳴。朱元璋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叫他把寫的作品都送來看看。讀後,朱元璋更加贊賞,越加喜歡,在便殿牆上挂了幾幅顧祿的詩。

有人說顧祿住的房子為雲巢,他回複說:“我本雲間人,夙契雲山緣。聞公巢雲處,愛作雲巢篇。公家雲巢在何許?會觇秀出雲海邊。山頭日月白雲起,雲峰萬朵浮青蓮。山人結屋入雲去,置身直上雲松巅。雲蘿千尺覆戶外,檻下百道來雲泉。雲翁住其下,日與雲周旋。或攜雲鶴遊,或伴雲龍眠。餐雲英兮漱雲液,被雲衣兮駕雲?有時看雲發高詠,落筆往往淩雲煙。浮雲世事豈能絆?蕭散自是雲中仙。我欲乘雲走相覓,雲路峻絕難夤緣,爾來山人棄雲出,我今亦是青雲客。雲騎橋南古汴津,一笑相逢雲水白。問公别雲今幾年?側身東望雲茫然。又挂雲帆拂滄海,歸去自種雲中田。”可以看出有太白的遺風,反映出他的志趣與才學,顯露出他自恃其才,看破紅塵,與世無争,詩中歸隐的意味很濃。

顧祿精于隸書、行草。書法宗漢隸,結體工整,有厚重古雅的風度。《詩帖》,紙本,縱25.8厘米,橫54.2厘米,共16行106字,上钤“顧祿私印”、“謹中”二印和安岐、衡永等人鑒藏印,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此帖樸厚端正勁秀,方整雄渾多變,棱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外方内圓,内捩外拓,方整而不闆滞。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着有力,古妙異常。筆道粗細介于二分筆與三分筆之間。波畫的提按過渡不甚明顯,有别于孔廟三碑的大撇重捺。于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此帖儲存較好,隻有第6行的“畊(耕)”字左偏旁右上缺了。

此帖字形偏于古拙一路,碑中字型大量滲入篆體結構,雖字迹多漫漶,然端整雅練。結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殊多生趣。左角相連的兩筆,多留有間隙,如第2行的“聞”,第4行的“近”,第15行的“中”等等。豎畫有回鋒,與楷書垂露豎寫法相似,如第1行的“南”字,第15行的“官”左右兩豎,收筆明顯是唐楷的筆法,說明顧祿學過唐楷,把楷法的習慣帶到隸書中來了。落款字的大小與正文一樣,布局時與正文統一安排。個别字,處理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意趣,如第6行的“耘”字,最後一筆點與撇折連成一筆,結束時回鋒,呈橢圓形狀,典型的篆書筆法。第4行的“依”單人旁撇畫,像古代兵器戟,鋒利無比。本帖遇有相同部首,通篇寫法一樣,這是變化美的缺失。即使是相同的部首,在漢隸字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的變化,可以從寫法,筆畫結體的變化展現出來。本帖的言字旁,第11行的“讓”,第15行的“謹”;角絲旁,第1行的“纓”,第3行的“續”;三點水,第4行的“淞”,第5行的“波”;走字底,第4行的“近”,第5行的“通”,不勝枚舉。正是偏旁部首寫法雷同的重複,此帖讓人感覺沉悶,讀後有患膩的感覺,不想讓人再次品讀。書法是藝術,不僅僅是工具,還應有更高美的追求。

元代人寫隸書,在書法史上處在一個尴尬的境地,無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注定要平庸。前有隸書的高峰漢隸,後有經過考古挖掘,不斷出土新碑文的清代。在書法求變的氛圍下,清代碑學大為流行,隸書作為碑派書法的中流砥柱又迎來新的機遇。此帖工穩,如果取法不夠高古,書者學養不夠深厚,很容易流俗,走入美術工匠化的道路,這是很值得當代書者借鑒與反思的。

從此帖來看,作者創作态度非常認真謹慎,每一筆都做到有出處,規範精緻,盡量展現毛筆的自然之美。這與顧祿的治學精神是相一緻的。顧祿對古碑帖考究一定要親自過目,不畏各種艱難險阻,學風嚴謹紮實,這在當代,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廣大書法家、書法工作者學習的。在他的《清嘉錄》自叙中對此作了描述:“是書皆躬自采訪,山前山後,雨風無間,或載舟訪古,或載筆讨今,抑且詢諸父老,證以前聞,始采入集。若謬誤相沿,即久在人口,不敢據為臆斷。”在學習古人的基礎上,之後要從帖中走出來,與人的性情、氣質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創作中,筆墨自然而有法度的情趣表現出來的時候,才算真正走入書法藝術的殿堂。

通過觀賞顧祿的這幅隸書作品,使人清醒地看到,追求奇特、怪異可能短時間内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是實實在在的進步,最終贻誤了自己,經不住時間與曆史的考驗,被人遺忘。學習書法,要先找準自己的興趣點,接下來選好字帖,進行研究學習,而後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這正展現着學書者繼承觀與創新觀的關系,先有繼承,才能說創新。書法藝術的點畫用筆、結體取勢、章法布局三個要素,正如古人為文講求義理、考據、辭章的嚴謹和規範,層次清晰,邏輯嚴密。

作者:支榮慧

來源:《書法導報》2024年2月14日第7期 02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