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作者:網信寶坻

夏日裡,走進半隐在缭繞雲霧中的疊部縣益哇鎮紮尕那村,自然環境優美,遊客絡繹不絕,這裡是天津對口幫扶甘肅打造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

近年來,津甘不斷探索深化東西部協作“文旅+産業”的新路徑,對紮尕那進行旅遊産業提升和基礎設施改善,服務招引雲境野舍帳篷酒店等投資額約1.88億元的産業項目,助力紮尕那實作了從山鄉藏寨到世界“最佳旅遊鄉村”的蝶變。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夏日的紮尕那景色。疊部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甘肅高品質發展的每一個節點,都能看到天津援甘幹部默默奉獻的身影。

一批又一批的天津援甘幹部跨越千裡,紮根隴原,把他鄉當故鄉,把群衆當親人,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地書寫“津”彩幫扶故事、培育“津”牌援甘成果,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津甘樣闆”。

從渤海之濱到黃土高原,天津、甘肅并肩攜手走過了28個春秋。同甘共苦的歲月,讓津甘兩地結下深情厚誼,心手相連、命運與共。

盡天津所能,幫甘肅所需。“十四五”以來,天津堅持責任不變、标準不降、力度不減、勁頭不松、熱情不退,立足防返貧幫扶、産業合作、勞務輸轉、消費幫扶、民族團結等多個領域,傾情推動《東西部協作協定》各項名額任務超額完成,持續助力甘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十四五”以來,天津累計投入财政援助資金6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3624個,社會幫扶投入超過7億元,援派幹部人才4100餘人。

精兵強将顯擔當

“要迅速融入環境、融入群衆、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與當地幹部群衆增進了解、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真正在感情上、生活上、工作上都與這片土地緊緊貼在一起。”

一開年,新一批援甘幹部剛剛抵達甘肅,天津援甘前方指揮部總指揮、甘肅省政府副秘書長何繼飛就為大家擰緊“螺絲”。

天津市精準摸排結對地區人才缺口和現狀需求,分批選送政治過硬、經驗豐富的黨政幹部和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專技人才紮根隴原,将天津優質醫療資源、先進科技理念、前沿教育水準,輸送到“富民興隴”的主戰場和最前沿。

“我應該到西部去,去做一些更具挑戰和更有意義的事情。”當接到選派援甘柔性專業技術人員的通知時,天津市東麗區幹部李玉峰自告奮勇支援甘肅,奔赴甘肅省蘭州市臯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醫療幫扶。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參與保障甘肅省第五屆大學生運動會、組織制定傳染病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宣傳健康知識、開展義診,用實際行動為臯蘭縣人民群衆健康保駕護航。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博(左二)帶領醫療團隊為舟曲群衆開展義診。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持“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在幫扶工作中躬身前行,以實際行動诠釋了醫者仁心的真谛,竭盡全力提升舟曲縣域内醫療服務水準。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學原副校長胡熙瑩,從津沽大地到甘肅靖遠,克服重重困難,堅守在靖遠縣教育一線,用心用情帶隊伍、育學子,靖遠二中從校容校貌到辦學條件,從教師發展到學生成長都有了全面提升,得到了師生以及家長的充分肯定……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隴原大地上上演:在醫療、教育和基層黨建等多個方面,天津市持續放大“組團式”“院包科”人才支援成果,對國家鄉村重點幫扶縣的8家醫院、23所中學實施“組團式”幫扶,幫助結對地區實作多項醫療技術突破,幫扶院校升學率大幅提升,複制推廣網格化、積分制等鄉村治理方式,助力結對地區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近兩年來,服務保障 2167名教師、醫生、鄉村治理專技人才開展支援工作,組織兩地舉辦鄉村振興幹部專技人才教育訓練班 1071期,教育訓練黨政幹部和專技人才 3.9萬人次。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天津市依托東西部協作資金在莊浪關山區域着力打造丹參産業示範園區,解決當地群衆就業3600多人。

精誠協作惠民生

慶陽市華池縣是陝甘甯革命老區核心縣,也是天津市北辰區的對口幫扶縣。

時下,走進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葫蘆河兩岸景色優美:河東的紅色景區,恢宏大氣地向來往的人們,講述着這裡的紅色曆史;河西是統一規劃的農宅商鋪複合型居民安置小區,灰磚青瓦,幹淨整齊。

說起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荔園堡的村民們滿口稱贊:“戶戶喝上了幹淨的自來水;出門就是硬化路,家家都是衛生廁所,污水廢物得到有效處理,環境變得更整潔……”

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讓津甘東西部協作從最初的“輸血”保底線發展到如今的“造血”帶活力階段。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天津幫扶的食用菌基地喜獲豐收。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2023年,天津市投入财政援助資金16.12億元,其中10.28億元用于實施莊浪馬鈴薯、平涼紅牛、靜甯蘋果等455個産業項目,占資金總額的64%,形成了資金支援項目、項目關聯農戶、農戶增收緻富的良性循環。

天津市寶坻區圍繞天水市武山縣設施蔬菜、特色農産品種植、水産養殖等特色産業,加大新品種引進和先進技術應用力度,先後引進20多個新品種,推廣應用冷水魚發眼卵孵化技術等農業先進适用技術15項,解決企業技術需求23項,有力地助推了産業更新優化和企業創新發展步伐。

天津市河東區積極創新幫扶模式,把金銀花産業作為慶陽市甯縣優化生态環境的綠色産業、發展“庭院經濟”的主導産業、助推鄉村振興的“黃金産業”,科學規劃、內建保障、示範引領、靶向發力,走出了一條區域布局、融合發展、規模經營、全鍊推進的産業富民新路子。

“如何激活甘肅鄉村振興的内生動力,是我們全體援甘幹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天津援甘前指副總指揮、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福旺介紹,針對甘肅各地發展所需,天津市在鞏固提升已有91個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基礎上,鼓勵結對地區繼續打造126個村,擦亮“東智西引”經驗推廣品牌,将94條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的經驗推廣到甘肅。實施産業、生态、治理等各類項目224個,推動富民新村、荔園堡村等14個示範村入選甘肅省首批“和美鄉村”。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天津市利用東西部協會資金續建武山現代農業産業園二期項目,實作自動化水肥及氣候控制,視訊監控,建成物聯網、包裝分揀和保鮮庫等項工程,開展溫室蔬菜規模化種植。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天津市結合東部優勢資源,與甘肅開展技能大師雙向交流、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推動“津甘技工”“甯遠建築工”“鴛鴦玉雕師”“鎮原護工”等勞務品牌得到新提升;策劃“環縣養羊人”特色技能教育訓練和“雨露計劃+”行動,舉辦多項專場招聘活動,累計幫助甘肅農村勞動力實作就業10.43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占8.58萬人。

2023年,天津市幫助甘肅援建、提升改造729個就業幫扶工廠中的房間,帶動2.42萬名群衆增收。今年一季度,又通過繼續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就業幫扶活動,幫助結對地區實作勞動力就業超過2萬人。

攜手振興後勁足

良好的協作發展,離不開津甘兩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兩地将東西部協作分别納入甘肅“三抓三促”和天津“十項行動”重要内容,攻堅克難、持續用力,全力推動協定項目落地實施和合作事項取得實效。

持續多年的兩地高層互訪,為津甘協作謀篇布章。每逢“津洽會”“蘭洽會”舉辦期間,兩地主要負責同志都會帶隊參加活動,為促進經貿合作鋪路搭橋。積石山地震發生後,天津市視災情為指令,第一時間送出價值2093.57萬元禦寒物品、食品等救災物資,并組織4支藍天救援隊支援災區,幫助當地做好災後重建、群衆救助工作。

結合甘肅開展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天津市動員31家園區管委會或企業開展園區共建,幫助甘肅建起10個年産值過億元的園區。其中,麥積區、榆中縣和甯縣共建産業園區獲評國家級農業産業園。

甘肅地形複雜,各縣實際發展環境和需求也大有不同。天津市全力支援結對縣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引資,2023年舉辦“津隴共振興”“津企進慶陽”等産業活動百餘場,累計簽署合作項目193個,簽約金額達407.3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津隴共振興”被國家鄉村振興局上司評價為“值得總結宣傳的典範和标志性的品牌”。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天津市整合東西部協作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556萬元,實施特色農業、現代産業、公共服務等項目6個,助推張鳌坡村鄉村振興示範村建立和“針灸小鎮”宣傳推介。

“十四五”以來,天津市不斷拓展津甘協作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加強産業協作、市場協作、智力協作和社會協作,做大“産業鍊”、做強“品牌鍊”、做長“情誼鍊”,天津援甘前指引導東部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家參與“萬企興萬村”“民族團結一家親·百行百業交流行”等行動,啟動“津隴慈善情·助力鄉村振興”系列項目,連續三年建設300個“一家一站一室一屋”公益工程。

前不久,“醉美玉如意·感恩幫扶情”甘肅文化旅遊(天津)推介會在天津成功舉辦。為讓更多天津朋友走進甘肅、了解甘肅、暢遊甘肅,甘肅針對天津市場,以優惠讓利的合作方式,推出了多項文旅促銷優惠“大禮包”。

以絕美高原風景著稱的甘南州碌曲縣,以文化旅遊資源感恩天津兄弟,公開發文表示“未來一年内,所有到碌曲縣旅遊的天津籍遊客均可享受門票、酒店、餐飲、民俗風情演繹等優惠政策。”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闆

位于甘南州碌曲縣的國家4A級則岔石林景區,所有天津籍遊客憑有效身份證件可享受免門票優惠。碌曲縣文旅局供圖

從海河之濱到黃河兩岸,深情相助的故事仍在繼續。眼下,遍布甘肅各地的協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津甘兩地幹部之間的配合愈加默契,跨越山海的兄弟友情更加醇厚。新征程上,津甘東西協作之路也将越走越寬廣。

來源:新甘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