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造老舊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街道電梯更新“提速”有“方”

作者:文彙

都說加梯難,老舊電梯的改造方案怎麼選、費用誰承擔、出資比例怎麼配置設定等,都是推進過程中的“攔路石”。

打造老舊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街道電梯更新“提速”有“方”

近日,萬裡名軒小區53号樓的電梯更新工程提前完工,從評估電梯故障情況到完成更新,用時一個月。如此高效的推進,都是源于小區在推進四台電梯更新的同時總結經驗,形成三種更新模版,并制定了電梯更新流程圖,探索出可複制可推廣的電梯更新路徑。

萬裡名軒小區居民樓的電梯大部分使用年限都超過了二十年,今年4月初,53号樓的電梯出現了嚴重的噪音,居民們立即求助物業和居委。評估結果顯示,電梯需要立即更新。

“聲音很大的,人在裡面有點害怕。”居民陳老伯告訴記者,從去年到維修前,噪音情況越來越厲害,居民們更新電梯的意願也越來越強烈。

打造老舊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街道電梯更新“提速”有“方”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小區業委會立即啟動了電梯更新程式。“業委會組織我們樓棟去其他三幢樓看‘樣闆間’,收獲還是很大的。”陳老伯說的“樣闆間”就是小區此前已經完成電梯更新的樓棟,“16号樓是全部換成新的電梯;50号樓是更新核心部件;54号是核心部件更換,再加上轎廂更新。三個樣闆三種方案,綜合考慮之後覺得按照54号樓的模式比較好。”

借鑒更新方案的同時,53号樓還照搬了費用分攤方法,資金很快就到位,更新工程随即啟動。“54号做過了,我們就參照他們的模式。我們開了三次會,第一次讨論改造還是置換;第二次報價,讓業主們選擇成本效益高的電梯公司;第三次簽訂合同。”陳老伯告訴記者。

“這棟樓照搬了54号的模式,大家對整體的方案和費用都比較認可,是以費用分攤上,我們以5樓為公約數(本棟樓是9樓的房屋),公約數以上樓層分攤費用依次遞增,以下樓層依次遞減。”萬裡名軒小區業委會主任夏愛萍坦言,這些都是在之前的推進中摸索出來的經驗。

16号樓是萬裡名軒第一個啟動電梯更新的樓棟,不僅面臨思想統一難,還在費用分攤上僵持不下,小區業委會主任夏愛萍多次召集居民開協調會,解決難題。“業主不了解,認為老舊電梯更新應該是物業負責,作為小區配套。開了八場協調會議,每次會議都讓他們加深了解,說明相關政策和電梯的權責情況,讓大家明白電梯壞了是應該由業主出資進行更新的。第一次做通工作之後,這個概念在小區裡也家喻戶曉了,為之後樓棟電梯更新奠定了思想基礎。”夏愛萍說。

打造老舊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街道電梯更新“提速”有“方”

老舊電梯更新工程的費用,由維修基金出資一部分,剩餘則由居民自籌。曉之以理厘清權責的同時,夏愛萍還動之以情做好資金分攤工作,確定更新項目落地。“一開始比較困難,畢竟之前二十多年都是這樣用的,沒想到壞了要自己付錢去更新。特别是底層業主和樓上業主的分攤。”夏愛萍為了做通兩方工作,采取分開溝通,打起了感情牌。

“我跟一樓以上的居民說,你們都是幾十年好鄰居,不要為了這件事大家不開心,今後還要做鄰居,你如果住樓上,你怎麼選擇呢?”與樓上居民溝通好,夏愛萍又約了樓下居民,對他們說:“你們鄰居真好,知道你們住一樓,不用電梯,不要你們出錢,他們分攤了,但是你一定要簽字同意的哦。”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後,居民們也互相了解,最終樓上的居民把一樓居民的維修基金和出資金額都分攤了。

為了滿足不同樓棟對電梯更新的個性化需求,小區物業還招投标了三家有資質的施工機關進行線下PK,從方案到價格,讓居民看懂看透,自主選擇。

打造老舊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街道電梯更新“提速”有“方”

在電梯停運期間,物業還做好服務工作,確定居民的生活不亂。“我們安排保潔一天三次上樓,看到垃圾幫他們拿下來,減少這幢樓居民上下的次數。”小區物業經理劉莉萍說。

如今,依托三個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名軒梳理出一套老舊電梯更新流程,為後續電梯更新走出一條自治路徑。

打造老舊電梯更新“樣闆間”!萬裡街道電梯更新“提速”有“方”

在近期的雙業紅實訓基地業委會沙龍上,夏愛萍與其他小區的業委會負責人分享了老舊電梯更新的經驗,這樣的經驗正在萬裡不斷被複制、推廣。“街道層面也做好老舊電梯更新的經驗收集,并且通過雙業紅實訓基地,以萬裡名軒這樣的小區為樣闆,向其他小區推廣複制,并且制作《萬裡名軒小區老舊電梯更新規範流程》1.0,友善更多小區推進電梯更新工作。”萬裡街道辦事處自治辦從業人員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