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大侠整天在江湖上游荡,不上班却仍出手阔绰,钱从哪来的?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电视剧《少帅》的这句台词实在是太经典了,可谓是说出了所谓“江湖”的真实状况,毕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像武侠小说中一样,有那么高的武力值,只有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才能玩得转。但是这人情世故嘛,少不了要花销。而在古时候很多行走江湖的大侠,从来都不上班不劳动,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呢?

古代大侠整天在江湖上游荡,不上班却仍出手阔绰,钱从哪来的?

在中国历史上上最早的一批大侠,应该叫做“士”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士大夫,《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这里“士大夫”和“大夫士”意思相同,他们的特点就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

在早期,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职和爵位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而是主要是指知识分子。而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因此士冠在大夫之前了。

古代大侠整天在江湖上游荡,不上班却仍出手阔绰,钱从哪来的?

在战国时期,孟尝君便以“养士”而出名,他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大多在江湖上行走,就如同江湖中的大侠一样。而孟尝君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因此这些士族便都来投靠孟尝君了。

那么孟尝君收留这些士干什么用呢?就是为了在一些事情上给自己出主意,然后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孟尝君后来流落他国,多次面临危险都是这些他养的士帮助他脱险的。

古代大侠整天在江湖上游荡,不上班却仍出手阔绰,钱从哪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士不上班,但是大多都有自己的门派,并不完全是“孤家寡人”,只不过 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在这里不满意可以立刻换下家。但是无论换到哪一家都要有自己的背景。

而在战国之后,这些侠客们大多投身在一些镖局,还有江湖上习武的各大门派中。在镖局就很好理解了,看过古装电视剧的就应该知道,所谓的保举就是专门为人运送货物的地方,收人钱财,为人保护财物和运输财物。

古代大侠整天在江湖上游荡,不上班却仍出手阔绰,钱从哪来的?

但是在江湖上行走不认识人是很难混的下去的,包括运镖也是一样。到了一个地方就要拜一个地方的码头,而经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侠客们自然对哪个地方的人都知道,有了他们的引见,至少这不会送错地方了。

而且出来行走江湖的总会有自己的两把刷子,镖局自然很乐意收留他们。当然除了进镖局之外,如果你身手够好,也可以和古代的士大夫一样,投身于名门大户,做大人物身边的保镖前景也是相当可观的,比如八卦宗师董海川便曾经投身于满清王府。

古代大侠整天在江湖上游荡,不上班却仍出手阔绰,钱从哪来的?

当然最好的是自己开宗立派,广收门徒,这也是大部分的武林人士的谋生方式了,不是谁都愿意鞠身于豪门之下。比如说当年的一代宗师叶问,在离开佛山之后,便专门以教拳为生,国际巨星李小龙便曾是叶问的弟子。只要有真本领在身,自然就不怕没钱花。而没有本事又不愿踏踏实实做事的,那不叫侠客,应该叫流浪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