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魯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親與弟弟

魯隐公是《春秋左傳》中記載的第一個魯國國君,準确地說,是第一個魯國統治者。因為雖然息姑行使了國君的權力,但他并沒有國君的名分。他是以攝政的身份行使國君權力的,但所有人都預設他是國君了,隻差最後的一個說辭。是以才把他記為魯隐公,這說明魯國的史官們及後世儒家聖人都承認他是國君的。為什麼春秋的一開局就是這麼一個不是國君的國君呢?這需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春秋:魯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親與弟弟

惠公

魯隐公息姑的父親是魯惠公,魯惠公于公元前768到公元前723年在位,做了46年國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也就是說魯惠公經曆了大周從強到弱的過程。魯惠公繼位前,所有諸侯國都仰周天子的鼻息生活。周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諸侯國都不敢怠慢,因為一旦怠慢周天子的大軍可不是吃素的。可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天子的權威便一落千丈了。周天子的精銳大軍随着骊山之變灰飛煙滅,重新組建的力量已經沒有辦法震懾諸侯了,于是諸侯國們違反禮制的行為不斷出現,而周天子對此無可奈何。

魯惠公算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他東征西讨,為了魯國發動了不少戰争。這時的魯國是山東半島上的雙強之一,與齊國争霸山東進行的有聲有色。魯國完全處于下風是在齊桓公與管仲改革之後,這時的魯國雖然已經不如齊國了,但還是可以有攻有守的。魯惠公做了兩件事令人印象深刻,影響深遠。

春秋:魯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親與弟弟

國事與家事

一件是國事,他向周天子周平王請求魯國可以祭祀天帝。祭祀天帝是周天子的特權,周平王當然不同意,于是魯惠公便把周天子扔在一邊,自己就去祭祀天帝去了。魯國這樣做,給諸侯國們立了一個榜樣,于是秦國也這樣做了。魯國是第一個破壞了周天子規矩的人,作為周公的後代,魯惠公第一個向周天子發出了挑戰。

另一件是家事,他迎娶了宋國公女仲子。仲子手上有“為魯夫人”的花紋,也就是命中注定要成為魯國國君夫人。本來仲子要嫁的人是當時的魯惠公庶長子息姑,也就是未來的魯隐公。但因為仲子的美貌和手上的特殊花紋,魯惠公截胡了。他直接做了新郎,息姑隻能另娶他人了。仲子成為了魯國國君夫人,并生下了嫡子桓公。也就是說桓公本來應該是息姑的兒子,但現在成了自己的弟弟。而且弟弟是嫡子,自己是庶子,弟弟的地位比自己還高。

春秋:魯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親與弟弟

攝政

惠公薨逝了,桓公年紀幼小,于是魯國群臣擁護息姑上位。息姑雖然因為惠公娶了仲子受了委屈,他卻是一個守禮的人。于是他還是奉自己的弟弟桓公為太子,自己隻是攝政,等到弟弟可以處理政事的時候,他就會把國君之位轉交給自己的弟弟桓公。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息姑是一個正直的人,也是一個極其守信的人。他不貪圖權力,他的品格沒的說。

在攝位國君期間,他勤勤懇懇,嘔心瀝血,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了。為了國家利益他與敵國周旋;為了争霸,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送出去聯姻;為了将來順利地把權力轉交給弟弟,他給自己準備了養老的城邑。雖然他也貪圖一些享受和虛名,但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合格的國君。無論是戰場還是外交,他都做得不錯,國家蒸蒸日上,雖然有隐患,但還沒有成為國家發展的大障礙。正當他奮發圖強的時候,他的弟弟桓公也長大了。

春秋:魯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親與弟弟

守信

桓公長大了,于是有人看到了機會。公子羽父建議除掉桓公,這樣息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真正的國君了,而公子羽父想成為太宰。對于公子羽父的建議,息姑立馬就拒絕了,他說:“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将老焉。”息姑的意思很明白,桓公大了,他會把權力還給桓公。息姑養老的地方都造好了,根本不考慮繼續當國君的事兒。于是公子羽父尴尬了,但他不會就此罷休。

“羽父懼,反谮公于桓公而請弑之。”于是他跑到桓公面前污蔑息姑謀劃要殺桓公,要桓公先下手為強除掉息姑。年少的桓公心動了,于是勤勤懇懇為弟弟為魯國打拼的息姑死在了弟弟的陰謀之中。諷刺吧,桓公殺死了哥哥隐公息姑,登上了國君之位。息姑臨死前那一刻應該會後悔吧,心慈手軟的他成為了别人的獵物。

春秋:魯隐公息姑的委屈之奇葩的父親與弟弟

尾聲

春秋伊始,魯國就發生了弑君事件。雖然魯隐公不算正式國君,但他是事實國君。他是《春秋左傳》中魯國第一位被弑殺的國君,從此魯國的國君就開啟了不幸的先例。春秋禮崩樂壞,殘存的觀念還在人們大腦中,一時之間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兒,但慢慢見得多了也就适應了。世事就是這樣,習以為常嘛。

注:曆史上第一個被弑殺的魯國國君是魯幽公,他被自己的弟弟魯魏公弑殺,見《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