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大敗之後,為什麼不選擇逃走而偏偏自刎了呢?

楚漢之争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關于這段曆史發生過很多故事以及典故。比如鴻門宴、烏江自刎等,那麼今天要提到的就是楚王的自刎事件。人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大敗之後,為什麼不選擇逃走呢?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項羽不至于這點道理都不懂吧?況且當年受鴻門宴的欺騙,項羽應對劉邦有大恨才是,怎麼就放棄的自刎了呢?這裡面有什麼其它隐情嗎?

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大敗之後,為什麼不選擇逃走而偏偏自刎了呢?

項羽

對于楚王項羽的結局,很多人都是對他表示遺憾的。那麼留給後人的思考是,項羽為什麼不過江,休整幾年後再卷土重來呢?怎麼就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自刎了呢?

據最早的文獻記載,項羽是由于無法面對父老鄉親,而選擇自殺的。這種說法來源于司馬遷之手,描寫的十分激昂,也由于司馬遷距項羽年代比較相近,是以這個說法流傳甚廣。

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大敗之後,為什麼不選擇逃走而偏偏自刎了呢?

司馬遷

據說當時是自己最愛的妃妾被逼自殺,傷心絕望,項羽是個自尊心極強又争強好勝的人,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再加上楚軍傷亡慘重,是以當他帶着殘兵敗将逃至烏江時,看着眼前的形式,自尊爆棚,實在受不了這種羞辱,又沒臉再回去見鄉江父老,是以拔劍自刎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項羽見自己大勢已去,已經沒有複盤的可能性了,那麼也就沒有必要犧牲更多的人,于是想通過自殺的方式盡早的結束戰争,來減除因戰争給百姓帶來的痛苦。當項羽殘餘部隊突破重圍到了烏江時,想到就算渡江之後将來還要再一次楚漢之争,之樣會給百姓帶來無盡的傷害,是以可憐天下蒼生而選擇自殺。

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大敗之後,為什麼不選擇逃走而偏偏自刎了呢?

對于這種說法是對項羽的一種美化,屬于完全的猜測,并沒有史實記載。當然對于項羽當時心裡想此什麼,也隻有他自己心裡清楚。不過按這個推論來講,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原因很簡單,根據以往他的作風作派來分析,根本不會存在突然良心大發的情況,況且他還是那麼要面子的人,是以這點是站不住腳跟的。

項羽的脾氣大家都知道,非常的暴躁。當年戰秦軍俘虜了二十萬秦兵,他一個沒留全部坑殺,又火燒阿房宮三個月,并且大肆屠城。是以從這個過往情況來看,說項羽為了免除百姓戰争的痛苦而自殺,這個幾乎是不可能了。但他想單約劉邦,想一招制勝,極有可能是設的一種計謀,但他想多了,他以為劉邦會像自己一樣做事沖動急于求成,結果他想多了,劉邦壓根就沒有上當。

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大敗之後,為什麼不選擇逃走而偏偏自刎了呢?

劉邦

那這裡還存在一個說法,項羽根本就沒有機會過江,而并不是不想過江。據學者論證,項羽自殺之地距烏江有120公裡,認為《項羽本紀》所記述的是司馬遷的錯誤。這種論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和認可,認為項羽是在東城搏戰而亡,而不是在烏江自殺。

如果項羽能夠過江,是有重來的可能的,殺回來之後再與劉邦争得天下。因為王共尉是項羽的死黨,即使在項羽死後也在與劉邦頑抗。是以長江以南就是項羽的勢力範圍,項羽是希望自己能夠渡江的。可不管怎麼說,最後還是以不為人知的方式自刎了,那麼動機緣由就一直是個謎了。

結語:目前最可靠的言論還是歸于合理性的推斷,那就是項羽很想過江,目标也非常明确,隻不過在逃至東城時被劉邦包圍,而在混戰之中項羽戰死。此時項羽距烏江有120公裡,項羽根本沒有機會過江,隻能在東城強殺尋找機會前往烏江,隻可惜并沒有如他所願。

參考文獻:《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