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維迎:司馬遷是第一個給企業家立傳的人

張維迎教授

4月23日,在由司馬遷書院、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幕天公益、風馬牛傳媒共同發起的第三屆「我讀書很猛」閱讀馬拉松公益活動中,我們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小時的直播。

直播中,四位嘉賓就「閱讀《史記》的感悟、如何讀書、如何在職場中成長」等話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前幾天,我們分别分享了馮叔、施展教授、俞敏洪老師在直播中的部分答問。今天,把張維迎教授在直播中的部分答問内容分享給大家。

01

崔健、運動和浪漫主義

主持人:您看直播嗎?

張維迎:我不看直播,不過前兩天我看過崔健的,從頭到尾看,特别享受。

主持人: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搖滾的?

張維迎:我不能說我喜歡搖滾,隻是崔健的歌我還蠻喜歡的。那天晚上有一個跟他合作的陝西秦腔的,也挺棒的。

主持人:您最喜歡崔健老師哪首歌?

張維迎:《一無所有》。

主持人:您平時運動嗎?

張維迎:幾乎每天早晨,我都會走八公裡左右,就快走。我沒有其他的體育愛好,這種比較笨的辦法适合我,已經堅持十一二年了。

主持人:您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嗎?

張維迎:我可以說是一個現實的浪漫主義者。我覺得,人總要有一些理想。大部分人僅僅是因為現實,在适應環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去改變,但是社會的進步也得有人去改變現實,這可以算是一種浪漫主義,因為他要做一些别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但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能太浪漫,太浪漫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人都可以是個浪漫主義者,但是最成功的人同時一定是腳踏實地的。

02

經濟學家眼中的《史記》

主持人:您比較欣賞《史記》裡的哪個人物?

張維迎:我先講講《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我認為他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給企業家立傳的人,我數了一下,在《貨殖列傳》裡邊有三十幾個企業家,但用我的概念來講,主要是套利型企業家,找到市場的機會就去賺錢。

我認為司馬遷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市場自由主義者,老子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他某種意義上是抗拒市場的,司馬遷他是主張市場的。《史記》裡很多理論和将近2000年之後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邊表達的思想類似。

例如看不見的手,《史記》裡說:「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争。」就是說當然每個人有他的利益追求,使利益追求變得不傷害社會,而且給社會帶來财富,那就順其自然,最糟糕是與民争利。其實跟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的表達非常類似。

如果擴充一點講的話,我可以說整本《史記》可以了解為一部「企業家」傳。裡邊有幾類企業家,一類是剛才講的這一類,傳統的商業企業家;還有一類是政治企業家,例如劉邦、項羽;第三類可以叫文化企業家,像孔子、老子、孟子、荀子這些都可以叫文化企業家。

幾類企業家對人類的影響不太一樣,特别是政治企業家,許多是在争鬥,不創造财富,甚至是毀滅财富,是按照一種強盜邏輯在行事。商業企業家,也就是套利型企業家,他們基本上是按照市場的邏輯,自己要賺錢,要創造财富,同時滿足别人的需要。文化企業家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不太好講,他們設下了某種遊戲規則。例如孔子,主導了中國文化,有好的一面,創造秩序。但也有另一面,實作了對人的禁锢。

是以問我最敬佩《史記》裡的誰,那就是司馬遷本人,他在那個時候有這樣的思想,不零散,有一套理論邏輯在裡面。

主持人:《史記》裡面有提到,「人富而仁義附焉」,但也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您覺得「義」和「利」怎麼平衡?

張維迎:古人用詞跟我們現在不一定完全一樣,包括「義」和「利」的了解。從我的角度,如果狹義地了解「利」,可能是眼前的這些東西,「義」是指更長遠的東西。在我們經濟學上來講,一個人如果很在乎自己的未來,就會在乎長遠利益,否則就是更在乎短期利益,這兩種情況下,這個人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是以按照我的了解,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其實就是從狹義上來了解「利」。司馬遷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講的就是正常人,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吃穿住行、自己的榮譽去奔波。我們不要小看這點,好像這句話說的是人隻在乎這些物質的東西,不是這樣的。

我認為一個人的目标不重要,看你用什麼手段。劉邦項羽這些帝王将相是靠殺人達到自己的目标,征服領土,殺人如麻。企業家必須做出東西,把一個東西從便宜的地方運到貴的地方,或者通過預測去賺錢,這些都是在增加社會财富。是以我認為,不要太多關注人們的目标,假如一個社會都是為了「利」的人,給社會帶來不了太多災難,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财産災難,但在市場經濟當中,他們必須給社會帶來好處。

司馬遷可能也認識到這一點,如果每個人各盡其責,各得其所,大家就都得到好處了。是以「熙熙攘攘」這個詞不是貶義詞,至少是中性詞。有一些東西,我們沒法改變,就比如太陽,而有一些東西可以改變,這些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司馬遷提出鼓勵商業,但在他之後又出現了重農抑商的政策,您怎麼看?

張維迎:這有很複雜的原因,不光和人的理念有關,也和利益有關。回到司馬遷的年代,他是個書生,在當權者眼中,書生的作用有限。漢武帝的想法和司馬遷不同,他更在乎權力、征服領土,是以窮兵黩武,最後搞得國家快破産了。

其實在司馬遷之前,中國商業非常發達,就像剛才說過的,《史記》裡描述了很多企業家,但為什麼在他之後,反倒慢慢倒退,還出現抑商的情況,我認為與漢武帝之後國家統制有關。自西漢起,有了專賣制度,鹽鐵等各種重要商品都被政府壟斷,商業也就越來越萎縮了。

重農抑商有兩個主要派别,一派就是反商業的,認為農業是本,其他都是末,都不如農業重要,另一派其實是反對民間商業,主張由國家集中經營,政府壟斷。《鹽鐵論》裡講了兩派之争,但無論儒生一方還是大夫一方,都主張「重農抑商」。

都說市場是「無形的手」,無形的東西有其脆弱性,幹預太多不行。市場也是非對稱的。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說過「成本收益非對稱」的問題,如果多數人都獲益,程度差不多,大家都搭便車,就沒人站出來好好努力,反過來,如果少數人獲得更多好處,他們就會集中精力去努力。是以一般來講,多數人競争不過少數人。

曆史很多正确的東西堅持不下來,很大程度是因為少數人有能力瓦解多數人,最後編出一套理論來說服多數人,曆朝曆代、古今中外都是這樣。

再說說搖擺的問題。我在法國的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人問一個法國農民:你們法國怎麼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左」和「右」在你們這兒差別是什麼?農民說,「右」就是賺錢,創造财富,「左」就是分錢。美國人又問,你們為什麼一會兒「左」一會兒「右」?農民說,沒錢的都要賺錢,那就變「右」一點,有錢的就要分錢,是以就變「左」了。

人類經常會面臨搖擺,窮了之後,我們會反思為什麼窮,然後想辦法說不能這樣下去了。人積累起财富之後,開始有點飄飄然,好像是财富自然就有了,問題主要在分錢上面。曆史上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是以國家怎麼能有一個持續創造财富的機制,就變成非常大的挑戰。

這個不是說光有體制,這種體制還要激發人的創造力,帶來新技術。為什麼人類從工業革命開始産生了一種創造财富的機制,還會自我強化,不像之前有一點技術進步但很快就消失。因為經過文藝複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人們的觀念變了,才不斷有新的東西出來,創造力都迸發出來,推動科學進步,科學又回報給技術,然後新産品、新生産方式不斷湧現。

如果人類不解決這個問題,曆史上很多重複出現的問題,現在仍然會重複。是以,回顧曆史,是為了我們的未來。

我們從曆史上能學到的,就是盡量少犯一些錯誤,但我也不是特别樂觀,因為我們人類壞。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很難,吃三塹長一智,已經不錯了,吃五塹長一智,人類還是有希望的,如果說吃十塹二十塹還不長一智,那就沒救了。但是有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03

讀好書,不追求數量

主持人:您現在做「辛莊課堂」的項目,面向企業家授課,您覺得企業家這群「大齡學生」在求學時有什麼特别之處?

張維迎:企業家最重要的一個素質是先天的,他們對未來的判斷不一樣,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學新知識,涉及企業管理、上司力,甚至是一些新技術。我還想強調一點人文情懷,比如說我和黃怒波先生做辛莊課堂,特别強調企業家需要一種人文情懷。辛莊課堂提倡「黃土地上望星空」,是說腳踏實地的同時,要有比較大的抱負,這樣才是個好的企業家。

主持人:您有沒有計劃今年讀多少本書?

張維迎:讀書不能計劃讀多少本書,首先要讀好書,好書就是這本書能夠啟發你。

我跟一般人還不一樣,因為我自己做研究,我讀的一般是有原創性思想的書。我不認為一個人必須要讀多少本書,但是我不是反對,有時候人家一目十行,我是十目一行,我讀書很慢,有些書要看好幾遍,越是經典看得越多,而且每次看都有新感悟。

我也不主張用讀了多少本書,來證明自己有沒有學問。我覺得不太好,賣書的人可能會鼓勵你這樣做,但我是教書的人,我不鼓勵這樣。你就讀好書,給人啟發的書,有大智慧的書。如果是學生,你要讀一些經典原著。現在知識碎片化,大家沒耐心坐下來讀書,聽說中關村賣書都不好賣,這是我覺得很悲哀的一點。海澱是大學生聚集的地方,但是大學生基本不讀書,考試有标準答案,最多讀教科書,不讀原著,但人類最偉大的思想,你要通過讀原著才能感受到。

是以我就簡單一句話,千萬不要追求讀多少本書,沒意思。讀書不是為了告訴人家你讀過多少本書,是你要自己融化在裡邊,把别人的思考變成你的想法。

主持人:有沒有哪些關鍵的書塑造了今天的您?

張維迎:當然有,我寫過一篇文章,《人生是一連串的偶然》,其實讀書也是。我比較相信自由市場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一種自發的秩序,最後的結果是自發形成而不是計劃出來的。從我個人來講,大概大學二三年級的時候,讀米爾頓·弗雷德曼的《自由選擇》,這本書對我影響深刻,後來讀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改變了我對企業家的認識。

讀書就是這樣,當你從這個讀到那個,你沒法規劃。有時候你可以讀得很雜,但一定要讀好書,有趣的書,啟發你的書。

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毛洪濤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顧問|王淑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