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記在中國曆史書寫中的價值丨鳳凰書評

我的閱讀偏重曆史,這些年主要以“通史式”的閱讀為主,從先秦一直讀到現代,每年出版的新書,凡是在我的閱讀路徑中,都盡可能地翻一翻,興趣大的就細讀,而家裡收藏的過去的書,則是我閱讀的重點。

《史記》可謂是中國傳記寫作開風氣之先的偉大著作,太史公司馬遷開創的本紀、世家、列傳,開啟了“紀傳體”寫史傳統,并且到了《隋書·經籍志》中被确立為“正史”,“二十四史”均沿用太史公《史記》确立的體例。

“紀傳體”與由《春秋》《左傳》開啟的“編年體”寫史傳統并駕齊驅,成為中國曆史書寫的主流。到南宋朝,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開創了“紀事本末體”,構成了中國曆史書寫的三大體例。“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綱,“編年體”以時間脈絡為軸,“紀事本末體”則把二者結合,以講故事為核心。

《史記》《左傳》等均為每年都要讀的書,如今,我家的國小生也加入了閱讀的行列,當然他讀的是漫畫版本。每日和他探讨《史記》裡的人物和故事,為他展開更多的細節,梳理曆史的脈絡,更讓人覺得閱讀之意義,在這個時候更顯寶貴。

細數自己2021年讀過的書,傳記類讀物有十多本,如果按照“編年體”細數下來,計有:

韋力的《覓聖記》(先秦)

傳記在中國曆史書寫中的價值丨鳳凰書評

李開元的《漢興:從呂後到漢文帝》(西漢)

尚思伽的《中書令司馬遷》(西漢)

劉勃的《司馬遷的記憶之野》(西漢)

張向榮的《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新朝)

蕭華榮的《簪纓世家:六朝琅琊王氏傳奇》

傳記在中國曆史書寫中的價值丨鳳凰書評

《華麗家族:六朝陳郡謝氏傳奇》(魏晉)

孟憲實的《武則天研究》(唐朝)

劉子健的《王安石及其新政》(北宋)

[日]三浦國雄的《王安石:立于濁流之人》(北宋)

黃寬重的《孫應時的學宦生涯》(南宋)

王東傑《鄉裡的聖人:顔元與明清思想轉型》(明朝)

方繼孝《陳夢家和他的朋友們》(中華民國)

除此,還有一些回憶錄和日記,如《花甲錄》《一代詞宗夏承焘》《晚清官場鏡像:杜鳳治日記研究》以及紀念集等,如此算來,人物傳記類著作,幾乎占了我全年閱讀量的五分之一。在此,我挑選幾本分享給大家,就不一一展開推薦了。

首先,推薦藏書家韋力的《覓聖記》。2021年是孔子逝世2500周年,韋力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他的“覓聖之旅”,因為覺得還有時間,就在其他系列尋訪中,順帶尋訪一些聖人足迹。而等到2019年他準備全力展開“覓聖之旅”時,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他的尋訪之旅遭遇了重重困難,即便在此情形下,韋力依然在能出行的時候抓緊時間,終于在2021年出版了這本《覓聖記》,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孔聖人。

你心中的孔子是什麼形象?是标簽化的“至聖先師”,還是古闆、學究,愛教訓人的孔子;是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宋國“大宗”貴族血統的孔子,還是《論語》中那個有脾氣,愛較勁,甚至和弟子鬧情緒的可愛老頭;又或是周遊列國如喪家狗的孔子,甚或是影視劇中英俊潇灑,帥氣逼人的孔子?韋力筆下的孔子,抛開所有一切的“人設”,從典籍和現世中尋找孔子留下的點滴痕迹,既有曲阜孔子故裡的孔廟、孔府、孔林,也有各地紀念先聖的文廟、孔廟、夫子廟、文宣王廟、至聖廟等;既有孔子周遊列國時的不同地标,如“子畏于匡”的匡地,也有《論語》中“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聞《韶》之處等等。

仲尼的弟子們賢人七十有二,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德行: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多數弟子可在齊魯尋迹,也有如言偃(子遊)為吳國人,常熟虞山鎮有言子故宅和墓地。蔔商(子夏)晉國溫縣人,後講學于魏國,弟子中有段幹木、吳起等。還有三位弟子西戎人,如今要到甘肅尋迹。

雖然曆經多年的尋訪,聖人的足迹還有很多未能尋得,仲尼弟子也隻訪得30多位,但這項龐大工程,韋力終于還是完成了階段性成果,還有大量的孔廟、文廟尋訪,另外結內建冊。韋力這部《覓聖記》就像一部“活”典籍,把儒學傳統落實在實地、實物中,而不是那些難啃的典籍或是呆闆的說教。

其次,我去年的閱讀重點在魏晉六朝,看了十幾本這個斷代的書,其中學者蕭華榮教授的《簪纓世家:六朝琅琊王氏傳奇》和《華麗家族:六朝陳郡謝氏傳奇》這兩本名著,重讀一過,依然有收獲。這兩本書曾在1995年由三聯書店出版過,至今已将近30年了,如今讀來也不過時。

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他們的家族史,就是一部魏晉六朝史。“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代劉禹錫這一首《烏衣巷》我們都很熟悉,然而,我們對南京烏衣巷的王謝兩大世家真正了解多少呢?

“王謝風流”并非虛幻的空花,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功。千古名相王導、謝安,在危局中為晉室開發和保住了東晉半壁江山,所謂“王與馬,共天下”。在那個四分五裂、朝代頻頻更疊的時代,王家和謝家是如何做到始終站在權力的中心,牢牢把握着不同朝代的權力命脈和王朝中樞的呢?除了門閥世家的傳統,更多的是對時局的把握以及自身出衆的才能。王家子弟和謝家子弟,代代都有人才出,而且天才總是成群結隊而來。

琅邪王家從王祥、王覽兄弟開始,締造了王氏家族的繁榮,王敦、王導、王戎、王衍、王澄、王曠、王彬、王羲之、王胡之、王彪之、王珣、王谧、王徽之、王獻之、王弘、王昙首、王僧朗、王僧綽、王僧虔、王彧、王儉、王肅、王晏、王志、王褒、王猛……當然不止這些,王氏的枝繁葉茂不愧為“中國第一世家”之稱号,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關乎國家社稷。

陳郡謝氏确立世家地位比王氏稍晚,至名相謝安才算真正步入一流世家行列,而這時王家已經在世家行列裡沿襲四代。謝安和王羲之同代人,而王家第四代沒有特别一流的人物,謝家則更舉足輕重,在東晉末年的政局中發揮更關鍵性作用。謝尚、謝奕、謝安、謝萬、謝石、謝鐵、謝玄、謝朗、謝琰、謝遜、謝沖、謝澹、謝混、謝瞻、謝靈運、謝晦、謝曜、謝弘微……同樣,晉室結束後,謝家在南朝宋、齊、梁、陳朝廷照樣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次次王朝更疊,将一家物與一家,王謝兩家始終在新舊朝廷交替中完美過渡,沒有經曆毀滅式打擊,“王謝風流”得以一代代流傳,貫穿整個魏晉南北朝。直至隋滅陳并一統中國,無可奈何花落去,“王謝風流”從此退出曆史舞台。但王謝子弟們在後世隋唐朝照樣有着高位和不俗的表現,但已然不複當年的風流了。

顯然,曆史不可能記錄所有的人,而那些被記錄下來的人,自然有其留在曆史中的理由,像孔聖人、司馬遷、武則天、王安石等大人物自不必說,而像南宋基層官員孫應時、晚明民間思想家顔元等,雖沒有那麼大名氣,但他們依然以自己的事功和思想為曆史添上一筆,并被後世學者關注到并記錄下來,這就是傳記在中國曆史書寫中的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