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记在中国历史书写中的价值丨凤凰书评

我的阅读偏重历史,这些年主要以“通史式”的阅读为主,从先秦一直读到现代,每年出版的新书,凡是在我的阅读路径中,都尽可能地翻一翻,兴趣大的就细读,而家里收藏的过去的书,则是我阅读的重点。

《史记》可谓是中国传记写作开风气之先的伟大著作,太史公司马迁开创的本纪、世家、列传,开启了“纪传体”写史传统,并且到了《隋书·经籍志》中被确立为“正史”,“二十四史”均沿用太史公《史记》确立的体例。

“纪传体”与由《春秋》《左传》开启的“编年体”写史传统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历史书写的主流。到南宋朝,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构成了中国历史书写的三大体例。“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纲,“编年体”以时间脉络为轴,“纪事本末体”则把二者结合,以讲故事为内核。

《史记》《左传》等均为每年都要读的书,如今,我家的小学生也加入了阅读的行列,当然他读的是漫画版本。每日和他探讨《史记》里的人物和故事,为他展开更多的细节,梳理历史的脉络,更让人觉得阅读之意义,在这个时候更显宝贵。

细数自己2021年读过的书,传记类读物有十多本,如果按照“编年体”细数下来,计有:

韦力的《觅圣记》(先秦)

传记在中国历史书写中的价值丨凤凰书评

李开元的《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西汉)

尚思伽的《中书令司马迁》(西汉)

刘勃的《司马迁的记忆之野》(西汉)

张向荣的《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新朝)

萧华荣的《簪缨世家:六朝琅琊王氏传奇》

传记在中国历史书写中的价值丨凤凰书评

《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魏晋)

孟宪实的《武则天研究》(唐朝)

刘子健的《王安石及其新政》(北宋)

[日]三浦国雄的《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北宋)

黄宽重的《孙应时的学宦生涯》(南宋)

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明朝)

方继孝《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中华民国)

除此,还有一些回忆录和日记,如《花甲录》《一代词宗夏承焘》《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以及纪念集等,如此算来,人物传记类著作,几乎占了我全年阅读量的五分之一。在此,我挑选几本分享给大家,就不一一展开推荐了。

首先,推荐藏书家韦力的《觅圣记》。2021年是孔子逝世2500周年,韦力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他的“觅圣之旅”,因为觉得还有时间,就在其他系列寻访中,顺带寻访一些圣人足迹。而等到2019年他准备全力展开“觅圣之旅”时,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他的寻访之旅遭遇了重重困难,即便在此情形下,韦力依然在能出行的时候抓紧时间,终于在2021年出版了这本《觅圣记》,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孔圣人。

你心中的孔子是什么形象?是标签化的“至圣先师”,还是古板、学究,爱教训人的孔子;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宋国“大宗”贵族血统的孔子,还是《论语》中那个有脾气,爱较劲,甚至和弟子闹情绪的可爱老头;又或是周游列国如丧家狗的孔子,甚或是影视剧中英俊潇洒,帅气逼人的孔子?韦力笔下的孔子,抛开所有一切的“人设”,从典籍和现世中寻找孔子留下的点滴痕迹,既有曲阜孔子故里的孔庙、孔府、孔林,也有各地纪念先圣的文庙、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等;既有孔子周游列国时的不同地标,如“子畏于匡”的匡地,也有《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闻《韶》之处等等。

仲尼的弟子们贤人七十有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多数弟子可在齐鲁寻迹,也有如言偃(子游)为吴国人,常熟虞山镇有言子故宅和墓地。卜商(子夏)晋国温县人,后讲学于魏国,弟子中有段干木、吴起等。还有三位弟子西戎人,如今要到甘肃寻迹。

虽然历经多年的寻访,圣人的足迹还有很多未能寻得,仲尼弟子也只访得30多位,但这项庞大工程,韦力终于还是完成了阶段性成果,还有大量的孔庙、文庙寻访,另外结集成册。韦力这部《觅圣记》就像一部“活”典籍,把儒学传统落实在实地、实物中,而不是那些难啃的典籍或是呆板的说教。

其次,我去年的阅读重点在魏晋六朝,看了十几本这个断代的书,其中学者萧华荣教授的《簪缨世家:六朝琅琊王氏传奇》和《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这两本名著,重读一过,依然有收获。这两本书曾在199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过,至今已将近30年了,如今读来也不过时。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他们的家族史,就是一部魏晋六朝史。“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刘禹锡这一首《乌衣巷》我们都很熟悉,然而,我们对南京乌衣巷的王谢两大世家真正了解多少呢?

“王谢风流”并非虚幻的空花,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功。千古名相王导、谢安,在危局中为晋室开发和保住了东晋半壁江山,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在那个四分五裂、朝代频频更迭的时代,王家和谢家是如何做到始终站在权力的中心,牢牢把握着不同朝代的权力命脉和王朝中枢的呢?除了门阀世家的传统,更多的是对时局的把握以及自身出众的才能。王家子弟和谢家子弟,代代都有人才出,而且天才总是成群结队而来。

琅邪王家从王祥、王览兄弟开始,缔造了王氏家族的繁荣,王敦、王导、王戎、王衍、王澄、王旷、王彬、王羲之、王胡之、王彪之、王珣、王谧、王徽之、王献之、王弘、王昙首、王僧朗、王僧绰、王僧虔、王彧、王俭、王肃、王晏、王志、王褒、王猛……当然不止这些,王氏的枝繁叶茂不愧为“中国第一世家”之称号,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关乎国家社稷。

陈郡谢氏确立世家地位比王氏稍晚,至名相谢安才算真正步入一流世家行列,而这时王家已经在世家行列里沿袭四代。谢安和王羲之同代人,而王家第四代没有特别一流的人物,谢家则更举足轻重,在东晋末年的政局中发挥更关键性作用。谢尚、谢奕、谢安、谢万、谢石、谢铁、谢玄、谢朗、谢琰、谢逊、谢冲、谢澹、谢混、谢瞻、谢灵运、谢晦、谢曜、谢弘微……同样,晋室结束后,谢家在南朝宋、齐、梁、陈朝廷照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次次王朝更迭,将一家物与一家,王谢两家始终在新旧朝廷交替中完美过渡,没有经历毁灭式打击,“王谢风流”得以一代代流传,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直至隋灭陈并一统中国,无可奈何花落去,“王谢风流”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王谢子弟们在后世隋唐朝照样有着高位和不俗的表现,但已然不复当年的风流了。

显然,历史不可能记录所有的人,而那些被记录下来的人,自然有其留在历史中的理由,像孔圣人、司马迁、武则天、王安石等大人物自不必说,而像南宋基层官员孙应时、晚明民间思想家颜元等,虽没有那么大名气,但他们依然以自己的事功和思想为历史添上一笔,并被后世学者关注到并记录下来,这就是传记在中国历史书写中的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