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往今來,秦始皇陵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引言

在遠離鹹陽的骊山之阿,有一座巨大的封土堆,它就是著名的秦始皇陵,這座皇陵已經在那裡矗立了2200多年,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座陵墓。史書中不乏對秦始皇陵豪華陪葬品的記載,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座裝滿奇珍異寶的皇陵,在過去的2200多年的歲月裡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陝西省鹹陽市骊山角下,這座皇陵規模宏大,占地56.25平方公裡。整座皇陵有内、外兩重夯土城垣,在陵墓的四周建有數百座墓葬和喪葬坑。秦始皇陵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相當于5個标準足球場大小,陵冢呈覆鬥形,遠看就是一座小山。史料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緻椁。”當時修建秦始皇陵光勞工就出動了70餘萬人,工程從公元前247年秦始皇登基就開始修建,一直到秦始皇死去還沒修建完,整整修建了39年。這座皇陵向世人展示了大秦帝國強大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實力,是秦國崛起的象征。

古往今來,秦始皇陵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自古以來,世人就知道秦始皇陵裡裝滿了奇珍異寶,尤其是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對秦始皇陵的一段描述:“宮觀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更是讓人們對這座皇陵充滿了遐想。如果司馬遷所著屬實,秦始皇陵簡直就是一座人工建造的地下仙境,裡邊的奇珍異寶無數。難道在過去的2000多年裡就沒有人想要盜這座陵墓嗎?

其實,曆史上盜挖秦始皇陵者大有人在。先有項羽焚毀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然後指令士兵盜挖皇陵;之後赤眉軍也曾盜掘秦始皇以充軍饷;再之後黃巢和溫韬都曾大規格盜挖過秦始皇陵。據統計,秦始皇陵上有曆朝曆代遺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盜洞數百個,但是這些盜墓賊根本就無法挖至陵體,即使是像黃巢和溫韬那樣擁有數萬人的盜墓軍團,也沒能撼動秦始皇陵。

古往今來,秦始皇陵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四個原因

那麼,為何秦始皇陵在過去的2200多年的時間裡屢遭盜挖,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方圓視 界看曆史認為,有四個原因。

一是秦始皇陵面積太大,根本無法找到地宮入口。衆所周知,帝陵級别古墓的建造都非常講究,一般情況下陵墓的墓體都是用巨石或水泥打造的銅牆鐵壁,隻有通過地宮入口才能進入陵墓内部,對于盜墓賊來說,想要進入秦始皇陵内部必須先找到皇陵的地宮入口。從衛星圖上就可以看到,秦始皇陵的陵園面積就達8平方公裡,封土堆就有5個足球場大小,在這麼大的面積上,想要找到秦始皇陵的地宮入口,沒有高科技裝備肯定是無法實作的,而古代盜墓賊哪有現在的三維地震掃描等高科技裝備,想要找到地宮入口簡直難于上青天,無異于大海撈針。

古往今來,秦始皇陵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二是秦始皇陵裡有許多殺人于無形的機關令人生畏。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對于秦始皇陵中的機關有大緻的記載:“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從這段記載中可知,秦始皇陵裡有各種各樣的暗弩,這些暗弩都是專門為防盜墓賊盜墓而設計的,與暗弩配合的機關還有陷阱等防禦工事,這些機關殺人于無形之中,令人望而生畏。

三是秦始皇陵裡充滿了有毒有害氣體,輕易挖開秦始皇陵會造成生态災難。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這段文字說明秦始皇陵地宮裡充滿了水銀。水銀也就是“汞”,它的化學元素符号Hg,它是一種銀白色閃亮的重質液體,化學性質穩定,水銀不溶于酸也不溶于堿,其常溫下即可蒸發,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劇毒。

古往今來,秦始皇陵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那麼,秦始皇陵地宮裡真如司馬遷所說“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充滿了水銀嗎?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科學家們用現代的儀器檢測出秦始皇陵裡的土壤裡汞含量超标,這就說明秦始皇陵裡的确有數量龐大水銀,在過去的2000多年裡,水銀已經蒸發,且已滲透到了地面的土壤裡。高濃度的汞蒸氣含有劇毒,就算打開地宮之門,不做好排毒排蒸氣的工作,也根本無法進入秦始皇陵的地宮,甚至會千萬嚴重的生态災難。

四是保護文物的需要。文物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産,這些遺産不是留給某一個朝代或某一個人的,而是留給整個中華民族的。1956年定陵考古發掘失敗之後,我國文物部門痛定思痛,制定了嚴格的考古工作制度,目前我國已經明令禁止主動發掘帝陵。

古往今來,秦始皇陵屢遭盜挖,為何盜墓賊卻從未成功過?

結語

不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是真是假,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準還不敢貿然地去打開秦始皇陵,一旦科技水準跟不上,貿然打開秦始皇陵就會再造成幾千年的瑰寶毀于一旦,引發人類文物史上的悲劇。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任重而道遠,也許秦始皇陵在以後的某一天會被打開,一切謎底将會被揭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