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或者50歲,就很難改變了

原來,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或者50歲,就很難改變了

01

孔子說過:“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那些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誰知道未來的他們會不會逐漸發迹呢?到了四十歲或者五十歲,依舊沒有出息,默默無聞,這就不足以敬畏了。

在孔子看來,年輕,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也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分。當年輕這個階段過去之後,絕大多數人的命運,大緻也就這個樣子了。

關于四十歲和五十歲,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俗話說:“不破不立。”三十歲就是一個“先破後立”的階段,是以絕大多數人都能夠在三十歲左右找到自己奮鬥的方向,逐漸地成就自己的功名。

當然,有些人比較“晚成”,那他在四十歲左右才會發迹。其實,在三四十歲這個階段做事業,以及走向巅峰,那是很正常的事兒。

黃金時期也就這十年。隻要我們在這十年當中蹉跎了歲月,那後半生就隻能越活越無奈了。因為上了年紀的普通人沒有青春和精力去實作個人的理想了。

要知道,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到50歲,就很難改變了。

原來,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或者50歲,就很難改變了

02

40歲到50歲,對于99%的人來說,是逐漸寂靜的十年。

有人提出過這麼一個觀點,能夠在曆史上創造奇迹的人,往往不會超過1%。

同樣的道理,在這個世上,隻有1%的頂級人物和天才,擁有着全世界99%的資源,能夠創造出令人驚歎的豐功偉業。

我們都知道“二八法則”,殊不知在那20%的人當中,前1%的人,他們所占的資源比重,以及市場的财富份額,是最大的。

在古代,姜子牙八十歲出征,幫助姬昌父子平定了天下。當然,自古以來隻有一個渭水垂釣的姜太公。

在秦朝末年,劉邦四十七歲率軍打天下,終于在五十多歲的時候擊敗了項羽,成為了“漢皇千古一英雄”的漢高祖。當然,曆史上隻有一個劉邦。

在今時今日,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也是在四五十歲才創辦華為,越做越大,讓世界驚歎。當然,在當代,也隻有一個任正非。

這三個人,可謂是中晚年才成就一番事業的豪傑了。但是,普通人能夠成為像他們這般的人嗎?很遺憾地說,99%的人到了40歲,早已活得疲累了,又何談再度改變當下的命運呢?

原來,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或者50歲,就很難改變了

03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1%的人能夠在中晚年改變命運,而99%的人改變不了呢?

一切,都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那1%的人,有膽氣,有能力,有眼光,有格局,有人脈,有機會,有資本,有運氣,那自然可以創造奇迹。

而99%的人呢?單單是能力和膽氣,就已經輸人一籌了。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才買到了一套房,辛辛苦苦才存到了一點小錢,如今還處于失業的邊緣當中。如此,讓他們去冒險,他們也沒有這個膽量。

有些人輸得起,而有些人輸不起,這就注定了選擇安穩的人居多。當然,選擇安穩,這理應是普通人的追求,你我都是普通人,能夠活得安穩,就特别不容易了。

對此,有些人特别瞧不起安穩,覺得甘于安穩的人沒有大志,那他們就會選擇創業。

很遺憾地說,在今天這個環境當中,普通人選擇創業,跟把錢丢到黑洞中一樣,别說泛不起波瀾了,也許折騰幾個月,基本就破産了。

成功,以及改變命運,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少了任意一個條件,那我們就發展不起來了。這,才是普通人的無奈。

原來,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或者50歲,就很難改變了

04

一個人的“氣數”,真的就無法改變了嗎?

如果我們還隻是打勞工,在某個私企,或者在某個企業當中幹活,為老闆打工,那就隻能一輩子成為打勞工了。而打勞工,再怎麼打工,也很難出頭。

一個打工的人,想成為電影裡面的“打工皇帝”,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讓我們離開企業,我們也不敢離開,又何談改變呢?

前段時間,遇到了這麼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是一線城市的基層公務員,反正越活越平淡,日常的事兒很多,工資一般,但他也不敢辭職,隻能繼續熬下去,等十幾年後退休,就此度過餘生。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以前不是一個不甘平淡的人嗎,為什麼如今卻甘于平淡了呢?

他隻說了這麼一句話:“普通人,沒背景沒資源沒人脈,從一出生開始,本就注定了平淡。至于工作一眼看到頭的問題,今時今日,内卷那麼嚴重,進我們機關都得清北博士畢業,我如果還不珍惜這安穩的崗位,不就不知足了嗎?”

原來,一個人的“氣數”,隻要到了40歲或者50歲,就很難改變了

其實,他說出了一個真相,對于普通人來說,一輩子安穩就好。至于其他的追求,那就隻能看自己的底氣了。一切,全憑自己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