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歪歪侃封神》第1471期

纣王二十年,周文王薨,周武王繼位,繼位之後一不去朝歌朝觐纣王,二不派遣使者向纣王告位,已經跟自立等同。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纣王二十一年,又收納殷商反叛黃飛虎,還加封開國武成王的封号,以上種種,足以說明姜子牙,周武王等已經扯旗造反,自古,造反屬十惡不赦的大罪,那是需要全家抄斬的,然而纣王呢,他是怎麼做的?

竟然連犯兩個大錯。

第一個大錯:

起初,纣王麾下有聞太師、魔家四将、張桂芳、張奎、孔宣等等天下一等一的名将。

又經聞太師十來年讨伐之後,北海、東海兩路平定,東伯侯、南伯侯兩路又有三山關、遊魂關阻擋。

相對來說,此時的殷商正是國力、軍力最強盛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對于西岐的反叛,起初,聞太師等還是打算先起刀兵,讨伐不臣,集中軍力,将西岐徹底平定。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殷商是完全有能力拿下西岐的,因為西岐寓意尚未長成,正是比較虛弱的時候。

戰國時子貢說過:夫無報人之志,而使人疑之者,拙也。

沒有圖謀他人的實力,卻使他人有所懷疑,這是笨蛋的做法。

如今西岐,雖說有姜子牙輔佐,卻在虛弱的時候特别張揚,過早暴露了自己的意圖。

西岐姜子牙等不太聰明,聞太師呢,這個時候打算先起刀兵,讨伐不臣的做法,無疑是相當正确的。

然而,壞就壞在這時殷商出了個名叫魯雄的老臣,銀安殿議事的時候, 對聞太師提出了反對意見: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東伯侯姜文煥年年不息兵戈,使遊魂關窦榮勞力費心;南伯侯鄂順,月月三山關,苦壞生靈,鄧九公睡不安枕。黃飛虎今雖反出五關,太師可點大将鎮守,嚴備關防,料姬發縱起兵來,中有五關之阻,左右有青龍、佳夢二關,飛虎縱有本事,亦不能有為,又何勞太師怒激。方今二處幹戈未息,又何必生此一方兵戈,自尋多事。況如今庫藏空虛,錢糧不足,還當酌量。古雲:‘大将者,必戰守通明,方是安天下之道。

什麼意思?

殷商雖有優勢,但還是主張消極防守。

最後諸将一番争辯,才提出了可差一二将,出五關打聽西岐消息:如動,則動;如止,則止。

什麼意思?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将殷商碾壓性的優勢硬生生跟西岐拉平,拉平之後有什麼後果?

從此,添油式戰術基本成了殷商的國策。

一路不行再派一路,如此反反複複,最終導緻殷商越打越弱,西岐越打越強。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這就是纣王犯的第一個錯誤,錯誤的估量了敵我态勢,因而導緻在合适的時間采用了錯誤的戰略,進而讓勝利的天平逐漸向西岐傾斜。

第二個錯誤。

有了第一個錯誤之後,殷商的優勢已經喪失大半,這個時候更應注重消滅西岐有生力量才是。

然而纣王呢?

要求擒首惡,解阙獻俘,以正國典或必擒獲渠魁或務擒首惡等等,對于西岐反叛的骨幹力量,要求的是抓而不是殺。

目的是解阙獻俘,光大殷商臉面。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他這要求不要緊,有雲,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上邊要的是面子功夫,底下自然更加注重榮耀,之後的戰鬥中,但凡抓住黃飛虎、南宮适、哪吒、黃天化、雷震子等,那都是個擒而不殺,都喜歡解阙獻俘,向纣王表示,我才是最能幹的大臣。

結果呢?

西岐姜子牙等但凡抓住俘虜,不降就殺,半點都不帶客氣,導緻仗打到最後,有一半将領都出自殷商,其中還很出了幾個骨幹。

纣王呢,别的不說,但哪吒、黃天化等,至少就被抓了三回,可人家還是一路過關斬将,踏踏實實的打出五關。

姜子牙已經造反,纣王還犯兩個大錯,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是以,一則不能正确估量形勢,二則不能正确對待敵人。

就這兩個大錯,導緻纣王最終真成孤家寡人,最終徹底丢掉江山。

難道他是白送人頭的爛好人嗎?

當然不是,也許就是因為纣王太高傲,導緻誰都沒放到眼裡的緣故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