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手邊總有一些不起眼,但又少不了的好東西,比如耳朵把子,牙簽和小錐子,這些東西我們帶來許多便捷,但我們卻不知道都是誰發明的。不過,在山東曲阜的魯國故城,專家們也發現了一樣小玩意,經過研究人們都感到哭笑不得……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魯國故城位于山東曲阜的逵泉路附近,是一處占地面積約10平方千米的古城遺址,據專家們考證為周朝時期的魯國都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曆史。資料記載,在上世紀40年代,專家們首次發現魯國故城遺址,但由于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是以一直到1958年魯國故城遺址才為人們所知,并在此後的幾年間對遺址進行了清理和發掘。截止到2015年,專家們清理出了魯國故城遺址的城牆,外城和内城,并發掘出墓葬200多座,也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珍貴随葬品,如青銅器,陶器甑,玉器和瓦當等等,尤其玉器最為精美。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通過對魯國故城墓葬的斷代研究,專家們發現該遺址的年代從西周一直到漢代,在此1000多年間這裡都沒有文化斷層,也說明了魯國故城當時的繁盛。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們在清理一座戰國時期的墓葬時,在墓主人的遺骸附近發現了一件象牙制品,不過都已經碎成了一小節的狀态,共計有九節,其中最長的一節長約16.2厘米,粗細如同小拇指,但有意思的是這一節的一端是一個人的手,呈現半握狀态。對此,專家們也感到很是納悶,後來将這些碎裂部件都拼接在一起,通長約33.5厘米,在此前還從未發現過類似的東西。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這件小東西的尾部還雕刻的獸首,看起來十分精美,又聯想到它的一端是半握拳的手,故此,專家們推測這是一件牙雕藝術品,或許是放在家中的擺件,以提升主人的生活情趣。然而,後來這件小東西在博物館展出時,有民俗學家發現了它的奧秘,并表示它根本不是藝術品,也不更不是什麼擺件,而是一件實用器。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民俗學家表示,它是現在很多農村地區常用的撓癢工具——癢癢撓,不過它還有個更有意思的名字叫“不求人”,即後背癢了必須求人幫忙,自己用癢癢撓就行。在《新唐書 李泌傳》中記載:“嘗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養和’”,這裡的“養和”就是用松枝做的簡易癢癢撓,是以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癢癢撓是李泌發明的,還稱他是“撓癢祖師爺”。如今,在戰國墓中發現了癢癢撓,也就推翻了唐代李泌發明癢癢撓的論斷,但可惜究竟是誰發明了癢癢撓撓也成為難解之謎。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考古專家們認為,戰國墓出土的癢癢撓制作精美,是以可以肯定癢癢撓絕對不會在戰國時期才出現,早在戰國時期之前的春秋時期,西周時期,或者是夏商時期,甚至是原始社會時期,都可能出現了癢癢撓。考古專家表示,或許最早的癢癢撓就是古人随手從樹上掰下來的一截樹枝,後來有人據此得出靈感,于是就制作了各種不同的癢癢撓,但癢癢撓始終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是以曆來也就鮮有人記載癢癢撓的曆史。

在民國《清稗類鈔》中記載:“如意,器物之名……柄端作手指形,以示手所不至,搔之可如意也”。由此表明,在清朝時期人們用如意當癢癢撓,不過也僅限于帝王,或者是達官貴人,畢竟如意是代表吉祥之物,普通人又怎敢用來撓癢呢?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時期,癢癢撓還有一種替代品,即私塾老先生的戒尺,它既可以用來懲罰學生,也能在後背發癢的時候應急,也算是一物多用了,故此,也就不必用癢癢撓。

魯國遺址出土一個牙雕,模樣好像是手臂,專家說:它可能是癢癢撓

我們發現了戰國時期癢癢撓,雖然它也被專家們定義為“最早”,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它不是最早的,因為最早的癢癢撓一定是樹枝,石頭片等等的某種替代品,而這些替代品即便是被專家們發現了,他們也不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就是癢癢撓的“祖師爺”。總之,對癢癢撓的研究專家們還要繼續,為我們揭開曆史謎團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工作。

參考資料:

《魯國的曆史和文化探秘》作者:楊朝明,王青,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