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向來是個熱鬧的地方。每月有不少“頭條詩人”,每年有不少“大獎”頒出。不定期的,還有不少“著名詩評家”的詩歌評論,不少“著名詩人”的詩集出版。詩壇的熱鬧,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的生态系統。不管外面如何,詩壇内部,那是一點也不會受幹擾的。

李少君(圖檔來源于網絡)
中國詩歌網,又是詩壇的前沿陣地,每次在中國詩歌網上,總會有不小的收獲。這不,又看到了一篇詩歌評論,《詩人心靈的天空明淨且綠意盎然——評李少君詩集《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作者是樂冰。
圖檔來源于中國詩歌網(節選)
在這篇評論裡,除了那些贊美的詞彙,如精華、凝煉、唯美、哲思、洗滌靈魂、熱情、洞察力、含蓄、深情、大氣、細膩等外,還有一個詞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少君體”。看來,我們的詩壇,又一“體”要橫空出世了,可喜可賀!
我們所熟知的詩壇的“體”,包括“梨花體”、“羊羔體”、“烏青體”、“屎尿體”等等,現在又多了一個“少君體”。不過,這些“體”,好像并不是什麼贊譽,而是被人譏諷嘲笑的對象。
不知道這個作者樂冰命名“少君體”,有沒有考慮過《詩刊》主編李少君的感受,他會不會覺得有些尴尬?但是,從通篇來看,這個樂冰确實是真心在誇贊李少君的,他的本意應該是很好的。
估計是熱捧心切,作者樂冰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詩壇的“體”,确實沒有誇贊的意思。本想獨特地誇贊一番,沒想到卻尴尬了。其實,李少君早已有了一個名号,那就是楊慶祥教授給的“自然詩人”。
但是,前段時間作協副主席李敬澤,長篇大論地批評了“自然”,說具有濃濃的鄉紳味兒。是以,李少君這個“自然詩人”的名号也有些尴尬了,再用估計李敬澤不樂意,李少君也不樂意。像李少君這麼“著名”的詩人,怎麼能沒有個名号呢?
是以,這個樂冰就再給了一個“少君體”來。把“少君體”和“梨花體”、“羊羔體”、“烏青體”、“屎尿體”等并列,倒也是說得過去的,畢竟也代表着一個流派,雖然不大光彩。
其他的“體”,都有很明顯的辨識度,但“少君體”的特點并不明顯。是以,我懷疑這個“少君體”隻怕不會人盡皆知。其實,李少君最著名的是被稱為“摸nai詩”的《流水》,換個名号也許更響亮?
這個作者樂冰,也是個“著名詩人”,前不久和施施然、潇潇一起獲得了“第六屆中國長詩獎”。這樣“著名”的詩人的評論,那一定是很有深度,很有道理的。
樂冰(圖檔來源于網絡)
我有些搞不明白,這些人為啥非要給李少君一個名号呢?“自然詩人”不合适了,就來個“少君體”。其實,隻要詩寫得好,沒有名号也沒有關系。詩寫得不好,挂一堆名号也不行。
我覺得無論什麼詩人什麼體,都不如“《詩刊》主編”來得實在。隻要有“《詩刊》主編”這個頭銜,那怎麼着都成,有一大堆人給你戴高帽。如果沒了“《詩刊》主編”這個頭銜,隻怕就會“門前冷落鞍馬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