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當代年輕人文化審美的疊升,“國風”正在成為新一代“流量密碼”。從春晚上驚豔亮相以宋代名迹《千裡江山圖》為題材的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到河南衛視首創水下拍攝形式的《洛神水賦舞》刷屏出圈,再到以隋代樂舞俑為靈感創作的《唐宮夜宴》驚豔全網,“國風”内容正在以更大的故事想象空間和更深的文化内容,重新引領觀衆品味中國文化之美。

B站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
作為年輕人聚集的社群,今年的B站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就以詩意的國風之美再次獲得流量和口碑的認證。萬家燈火人團圓,好一幅璀璨的人間畫卷。晚會以尋找古時元宵燈會“鳌山燈”為主線,觀衆随着演員們移步換景,猜燈謎、逛燈會,品賞歲月留香、人間萬象,串聯起精彩紛呈又寓意隽永的節目。
開場恢弘華美的錦繡舞段之後,平劇演員王珮瑜和唱作人阿蘭鼓上合唱《燕歸巢》,有關愛情、親情、友情團圓的名段,回蕩起濃濃思鄉之情。一曲入夢,國家一級演員翁佳慧、邵天帥新唱昆曲版《小小》,搭配花樣滑冰運動員陳溪梓與邢珈甯的冰上戲舞。潮汕英歌舞、國家級非遺木偶戲、硖石燈彩、泉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文化點綴其中,異彩紛呈。
B站《上元千燈會》邀請了戲劇名家和國風UP主參與晚會。
為了讓晚會更具特色,B站還邀請國風題材創作經驗豐富的起點女生網作家希行加入,進行故事和劇本的創作,增加了整台晚會趣味性、故事性與内容專業性。作家希行有十多年的寫作經曆,創作了《君九齡》《楚後》等小說,是古言網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據希行介紹,早在去年11月,晚會項目組就通過閱文邀請她進行劇本文學内容的創作。
希月設計了“一個從走馬燈中走出來的燈神小姐姐燈靈兒”,給整個故事增添了幾分的奇幻與神秘的色彩。這一關鍵性的設定,讓整個故事從“燈裡跑出一個小姐姐,帶小女孩一起追尋鳌山”開始,到“燈靈回到走馬燈,璀璨燈火似人間”結束,讓觀衆在恍然大悟之中回味無窮,恰似一場遊園驚夢。中間穿插了如“男孩逗趣搶女孩的走馬燈”等小橋段,盡現少男少女之間的可愛細節。
雖然晚會演繹出來的故事是曆史架空的背景,但其中的大部分服飾、環境、習俗、文化等元素主要是參考了戲曲史上黃金時代——明朝,其中涉及到的當時的元宵節民俗、傳統技藝都需要有準确的依據。為此希行與内容團隊特意去查找了很多書籍資料,比如關于“鳌山”的由來、花燈的傳說、戲曲的背景資料等。
當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們走進古老的中華文化深處,提取養料,與當下生活建立新連接配接。朱唇、遠山眉、山峰發髻、青綠長裙……央視虎年春晚,當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選段“青綠”一出場,從社交網站到微信朋友圈,都迅速被刷屏了。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為世人留下了《千裡江山圖》,此畫中的礦物質顔料(石青、石綠)曆經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環境中依然泛着寶石的光芒,《隻此青綠》的主創團隊正是從這一細節處提煉出“青綠”的意象。在很多靜态的畫面裡,觀衆能夠通過舞者的肢體、 裙擺、流動的隊形,感覺中國畫中山石的棱角和山水相依的感覺。舞者們有力度的動作,也傳遞出千裡江山的雄偉和魂魄。
春晚舞蹈詩劇《隻此青綠》。
《隻此青綠》的編導周莉亞在創作時也曾有過擔憂,唯恐注重寫意會遭到市場冷遇,卻沒有想到收獲了無數觀衆的點贊。周莉亞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提道:“我們希望通過藝術創作,去挖掘文物背後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和深厚的底蘊。而觀衆不僅讀懂了我們,還有許多自己的解讀。”
為什麼Z世代對傳統審美格外動情?當代的舞蹈形式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隻有身體動态的藝術。作為一個切口,它可以把服化道、音樂、語言融通為一個整體形象來進行呈現。這也是“國風”舞蹈屢次破圈的原因。去年,由B站河南衛視聯手打造的文化劇《舞千年》就是一個将傳統文化與舞蹈、劇情深度結合的案例,該劇邀請到5位薦舞官與13支國内頂級舞團,穿越中國曆史上四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世,共同講述蘊于舞蹈之中的華夏故事。《敦煌》《相和歌》《踏歌》《點绛唇》《五星出東方》……24支舞蹈無不出自傳統文化中的典故、習俗、曆史。
《舞千年》中的舞蹈《盛世雙姝》。
《舞千年》制作人、總導演姜小巍曾在節目研讨會上表示,在過去一年,B站國風類視訊的觀衆數量已經達到1.36億,其中超過80%為18到24歲,這顯然不同于認為隻有上了年紀的人才喜歡傳統文化的固有認知。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張延傑也曾談到,中國的古代和現代不是割裂的,而是在精神上、文化上甚至命運的根源處一脈相承。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來看,國風潮并不是突然爆發的,而是一直在湧動的過程中。隻是現在的年輕人有了更多元的選擇,甚至可以主動參與到國風文化的建構中來。
喜馬拉雅聽書以《山海經》為架構打造的晚會。
2021年底,有聲書平台喜馬拉雅也出台過一場國風劇情式晚會,晚會以古籍《山海經》為架構,打破傳統舞台呈現樣式,并通過電影級别劇情式串聯手法,講述一個探尋聲音意義的故事。晚會分為玄武、青龍、白虎、朱雀四大篇章,通過《山海經》故事及其中的神獸,結合平台上的内容與創作者,分别展示了經典與傳承、碰撞與融合、個性與表達、熱血與想象的意象。
對于這樣一場新穎的晚會,喜馬拉雅主創團隊表示,“是希望在古典與時尚、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融合中,為大家呈現一台具有文化深度、跨界創新、情感共鳴的晚會。希望通過聲音這樣一個媒介,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吸引更多青年群體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年輕人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而随着彈幕文化的興起,這是新一代年輕人熟稔的可以實時參與的媒介系統。在一檔又一檔出圈的國風節目中,螢幕上的彈幕鋪天蓋地而來,這是他們的時代精神在湧動。而這台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采取“網絡文學+元宵國風晚會”形式,不僅是網絡文學IP跨業态融合的一次精彩嘗試,也可以視作網文助力傳統文化以更生動鮮活的形式走入年輕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