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青銅器被稱為國寶重器,他是古代文明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但要論其精美程度,當屬周朝的青銅器為最頂級的寶貝。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周朝的青銅器為何精美,如果您想知道這段曆史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來為您從頭揭秘: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河南洛陽金村,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村落,村裡人一直有個很大的苦惱,那就是生活用水不夠用。村中人每一代都在努力打井,可隻要打一眼井,就會發生奇怪的“串井”現象(井裡的水無端地流走,剩下空井一口),直到1928年,“串井”的謎底才被揭曉。

這年夏秋之交,大雨傾盆,村東頭的農田塌了一個大洞,雨過天晴之後,不少農民進洞探寶,在裡面發現了大銅編鐘,這才知道地下的古墓衆多,而且還不止一個,發生“串井”的現象,都是這座綿延幾公裡墓葬群的原因(水都流進了陵墓的空洞中)。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由于當時處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國内很少有人重視這些古董文物,這個消息傳到了某些“外國學者”的耳朵裡,他們興奮異常,趕忙雇人挖開古墓,并對其進行了鑒定,發現該墓葬群就是周天子的王陵,墓葬裡面至少埋有八位天子。當然,墓裡面出土了不少的好東西,都被這些“學者”偷偷運走了,在衆多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尊——訓鳥青銅俑。

經鑒定該尊青銅俑為周平王時期的青銅器,器物整體造型流暢,人物刻畫豐滿别緻,該人物呈站立狀态,身着臃腫寬大的衣裙,左右手分别端着一根數的枝杈,枝杈上兩隻鳥兒栩栩如生的立于其上,仿佛在與人物進行無障礙的交流。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銅俑頭部呈仰視狀态,目光聚集在雙鳥身上,臉部寬大肥厚明顯不是華夏民族的面孔,并且腦後還有兩根辮子,造型有點像“印第安人”。初步推斷,該人物應該來自異域,負責為周王馴鳥取樂,很有可能是當時周朝的附屬國進貢而來,或是在戰争中俘虜來的奴隸。

這個銅俑身上還藏有三個秘密,而這三個秘密又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不一樣的周王朝。

首先,從銅俑的面部表情來看,他仿佛很痛苦惆怅,不知到底是因為奴隸生活讓其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還是在為以後的日子擔憂。一個奴隸,隻要老老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吃住起碼還是能保證的,為何要對日後的生活擔憂呢?原因簡單不複雜:周王室已經衰敗不堪,覆滅即将到來,而他這個小小的奴隸,必将成為周王室覆滅前的陪葬品,永遠失去活着的權利。

其次,國内訓鳥的曆史大緻可以追溯到晉代,再向前就很少能找到記載了。該銅俑卻直接表現了訓鳥的場景,這讓訓鳥的曆史又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這到底是周朝的一種表演形式,還是異族人自己的習俗,當時的鳥兒是否可以學人語,那就不得而知了。

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最後,銅俑的造型也間接地揭示了當時周天子的狀态,既然一個訓鳥的奴隸都能被鑄造為銅俑,且還能帶進墓中,這就說明當時的周天子生活奢侈,絕對是個享樂之人,他們的先祖周文王,周武王勤儉建國,勤勉于事的遺風,早就被這幫不肖子孫,丢到了爪哇國。随着周王朝政權的逐漸衰微,周天子們也開始醉生夢死麻痹自己,大量制造用于享受的奢侈器皿,他們希望通過歌舞升平忘卻俗世煩惱,這尊訓鳥青銅俑也是他們逃避現實的最好佐證,而這也是周代青銅器精美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越來越多的周代青銅器開始被解讀,其實專家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器物的造型,通過文物,可以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周朝從繁華至落敗的那種無奈與滄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