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前些天,我看到「光芒視訊」釋出的一則視訊。記者采訪了11年前失去獨生女,以60歲高齡冒死生下雙胞胎的母親盛海琳。

其實這十來年,盛海琳接受過很多媒體采訪,被問過無數次「你後悔嗎」?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面對一雙可愛的女兒,做母親的再怎麼辛苦都不會說出「後悔」二字。女兒們的出生給盛海琳活下去的勇氣,日子有了盼頭和寄托。

但她也想勸說想走這條路的人要三思後行:

這11年她經曆太多外人無法想象的艱辛,承受遠超常人的壓力。

盛海琳如今年過七旬,原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卻依然在為家庭和稚子焦心、忙碌。

當年她遭遇喪女之痛,力排衆議試管誕下雙胞胎成為中國最高齡的産婦,創造了醫學奇迹。

但她沒有想到生子不易,養育更難。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智智、慧慧剛出生的時候

時間過得真快,盛海琳的雙胞胎女兒智智、慧慧今年已經11歲,褪去嬰兒肥,有了少女模樣。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兩個女孩快要跟媽媽一樣高了

欣慰的是,雙胞胎聰明健康,并沒有因母體高齡、7個月早産出現後遺症。她們身高接近1米5,快跟媽媽一般高了。

而盛海琳看起來跟十年前變化不大,但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她的确更像外婆。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或許是養大孩子的信念支撐着她,盛海琳精神奕奕,說話條理非常清晰,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至少十歲。

退休前,盛海琳是安徽合肥一家醫院的院長,夫妻倆每個月領一萬多的終身俸,錢也存下不少。

這些錢如果用來養老,老倆口能過上非常安逸的生活。但當時為了做試管嬰兒、照顧早産兒就花去了大半存款。

在新生兒科,智智住了37天,慧慧住了47天,每天花費6000元,一切都是自費。

巨額開銷讓兩人一籌莫展。盛海琳意識到,孩子順利出生隻是第一道坎。想要重新開機人生,必須有一個賺錢的新方案。

于是,在生下孩子後的不到100天,盛海琳就踏上了「搞錢」的路。

她到各地做養生講座,講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預防。她口才出衆,演講水準很高,每場講座能拿四五千元。

最忙的時候,盛海琳一個月輾轉了20多個城市,在家中隻能待3、4天,一年中300多天都在外地,拉個旅行箱紮穿梭于各大城市機場。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2016年春節,丈夫突然中風,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盛海琳說,家裡有3個保姆,1個帶孩子、1個照顧偏癱的丈夫,還有1個做家務,最高峰時一個月開銷3萬多,女兒們在當地的民辦學校讀書,一年學費也得幾十萬。

盛海琳還記得那年春節,保姆們都回家過年了。她一個人照顧2個孩子,1個病人,在淚水和苦水中過完了一個新年。

盛海琳不敢生病、不敢老。就怕自己倒下了,女兒和丈夫都沒了依靠。

她對着鏡頭憂心忡忡地說:「我既有遠慮,又有近憂。」

張愛玲《半生緣》裡寫:

中年以後的她,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她依靠的人,卻沒有她依靠的人。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盛海琳直言,至今無法徹底走出大女兒婷婷早逝的陰影

好在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這兩年家裡的情況好了很多。

一方面丈夫漸漸康複,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一方面女兒也長大了,她們從國小起就在學校寄宿,自理能力很強。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兩個女孩從國小開始就在學校寄宿

盛海琳透露,她已經給女兒們攢下了700多萬的教育基金,足以覆寫她們今後求學的大部分費用。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還不是大問題,很多問題不能用錢解決。

比如孩子的教育。

普通父母在養育孩子時也會産生困惑,要知道盛海琳夫婦已經是爺爺奶奶的年齡了,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首先,旁人異樣的目光令盛海琳尴尬。

孩子3、4歲時,盛海琳帶她們去早教班。别人問:你是不是孩子的外婆?為什麼孩子的父母沒有來?盛海琳隻能尴尬回應說自己就是孩子的媽媽。

其次,體力衰弱讓他們有心無力。

盛海琳記得在早教課上,老師展開一塊大布把孩子放在上面,讓父母幫忙把孩子抛起來,盛海琳傻眼了——自己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完成這些。她也無法像年輕父母那樣陪孩子坐過山車、打遊戲機、看卡通片……

盛海琳的丈夫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也提到,孩子4、5歲時,最是需要父母「抱抱」的年紀。他記得大女兒婷婷4、5歲時他能抱着一路不撒手。而現在對着雙胞胎,他常常抱幾分鐘就腰酸背痛。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随着女兒漸漸長大,身邊的流言蜚語不可避免對她們産生了影響。

她們敏感得意識到自己的家庭和别人不同,是以比同齡人更敏感和成熟。

「有人說,你們沒有爸爸媽媽的,你們是試管裡出來的孩子,孩子回來後就哭。」面對議論,盛海琳練就一顆堅強的心,但她也擔心孩子會自卑。

可能是内心對自己會過早離開女兒們心存擔憂,盛海琳對她們教育上投入一點都不含糊。

希望她們能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人。

她給孩子們報的英語課要400塊一節,她們學了很多興趣班,舞蹈、繪畫、鋼琴一樣都不少。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雖然自己和丈夫都是知識分子,但孩子3年級後的課程對他們來說已經很吃力。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時,老夫妻一把年紀還在努力學習在網絡上找答案。

盛海琳生下孩子時網絡上争議很多,人們質疑她的能力,認為她很自私。

11年後,盛海琳用盡全力證明自己是個負責任的母親,為女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為她們的人生負責。

兩個女兒成長無憂,幸福,一點不輸同齡人。

外人看來,盛海琳是成功的。

她的故事也成為千千萬萬失獨家庭的希望,很多失去孩子的母親找到她,希望得到她的鼓勵。

保守估計我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 ,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但至今,盛海琳隻有一個。

盛海琳說,她如願以償再次成為母親是醫學上的一個奇迹。她隻做了一次試管就成功了,而很多比她年齡更小的女性做了十幾次,做到傾家蕩産,還沒能如願。

原因在于很多高齡夫妻在遭遇失獨打擊後身體垮了,精子卵子的品質都不高。或是好不容易把胚胎移植體内,因為不懂醫學,忽視醫囑,活動量稍大,胚胎掉落。

說到底,能成功誕下孩子的,少之又少。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即便盛海琳生下雙胞胎,現在聽她回憶當年的經曆:妊娠引發的并發症、癌症風險、術後恢複,關關都是鬼門關。

智智、慧慧如今健康、聰明,有幸運之神的眷顧。盛海琳說,她的鄰居直到孩子上了幼稚園之後才敢跟她開玩笑:真怕這兩個姑娘智商不行。

這跟盛海琳身體素質強、醫學素養高,她對自己的身體有掌控能力不無關系,而普通人可能就沒有她這般得身體條件。

另一方面,雖然盛海琳曾覺得自己經濟上捉襟見肘,但顯然她的賺錢能力和經濟基礎要好過絕大部分人,退休後還能高水準養大的兩個孩子。

十多年前,廣州有一對夫妻文姨和劉叔,在50多歲時試管生下一對龍鳳胎,本來是當地的明星夫妻。

但因為迫于生活壓力,兩人在孩子10歲時精神奔潰,雙雙跳樓自殺,留下孩子成了孤兒。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高齡生育的壓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

當然,盛海琳如同鋼鐵一般的意志力令人欽佩,成為母親的信念支撐她一步步走到今天。「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她身上有了别樣的诠釋。

盛海琳是很不幸的,但她又是得到上天眷顧的。

這11年中,盛海琳被問了無數次「後不後悔」。

面對一雙可愛的女兒,做母親的再怎麼辛苦,都不會說出「後悔」二字,女兒的出生給盛海琳的人生帶去了希望。

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我可能一直生活在痛苦中,這種感覺伴随我到死。

現在的話,原來是痛苦,現在是辛苦。

但她也想勸說想走這條路的人一定要多想想困難,三思後行:

如果再來一次,我會三思後行,如今的兩個孩子,我真的有點待帶不動了。

與其說「後悔」,不如說是害怕。

她怕自己活不到女兒長大成人這一天,害怕看不到她們結婚生子。

60歲的女人再次當了母親是一種什麼感受?

盛海琳說,應該是幸福,在痛苦和煩惱中尋求着快樂。

智智長得像婷婷,慧慧長得像女婿,越看越像。盛海琳相信人是有靈魂的,她相信女兒女婿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她的生命中。

兩個女兒非常懂事,情商很高。知道媽媽思念去世的姐姐,她們會安慰媽媽:

如果姐姐活着該多好啊。

聽到這樣的話,盛海琳内心五味雜陳。

她苦澀地對智智、慧慧說:

如果姐姐活着,就沒有你們了。

盛海琳還記得幾年前她過生日,姐妹倆花2塊錢買了一串塑膠珠子項鍊,一張卡片上寫着:「祝親愛的媽媽生日快樂」。

她收到這份禮物的時候百感交集,潸然淚下。

11年前,60歲高齡生下雙胞胎的失獨母親,如今怎麼樣了?

疫情發生後,盛海琳出差少了,講課方式也漸漸改為了線上,最近一年線上課也少了。

70歲後,盛海琳正式回歸家庭。

她想多花時間陪伴女兒,也要開始為自己而活。

「隻有我活的好,她們才能活的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