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軍史上,有一支比較特殊的隊伍,那就是閩西新紅十二軍,當時根據中央的訓示,将福建閩西地區的紅二十軍和紅二十一軍合編而成,叫做新紅十二軍,任命賀聲洋為代理軍長,全軍共3100餘人,槍1600餘支,擔負着鞏固和擴大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任務。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新紅十二軍成立後,賀聲洋軍長率領這支隊伍集結于龍岩,進行嚴格的政治和軍事訓練,集訓結束後,向漳平永福一帶發起進攻,消滅了當地的反動民團,建立起新的根據地,使蘇區進一步擴大,接着迅速回師長汀、連城,轉戰于龍岩、永定、上杭、南靖、平和以及廣東大埔等地,有力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圍剿。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随後,在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新紅十二軍在東江紅軍的配合下,主動出擊上杭縣古蛟地區,消滅大池、小池之國民黨軍,一舉收複永定坎市,攻克了武平、上杭,打破了福建軍閥對閩西的第一次“圍剿”,打通了閩粵贛蘇區的聯系。為閩西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然而,正當這支隊伍要擴大戰果,乘勝前進打擊敵人的時候,新紅十二軍受到了“左”傾錯誤思想的幹擾,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肅反”擴大化,軍長賀聲洋被閩西黨組織開除黨籍,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并列為鎮壓對象,所遺新編第12軍軍長由左權接任。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據軍長賀聲洋的老家《石門将軍》、《常德文史》和《常德日報》等書記載,1931年春,在“肅反”擴大化中,賀聲洋的确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列入處決對象的名單,然而,由于他事先得到風聲,便在同僚的幫助下離開蘇區。也難怪後來有的書上根據這個名單,便将賀聲洋記載成“肅反”擴大化中被錯殺。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賀聲洋在同僚的幫助下離開蘇區,來到上海,改名賀靖亞,以賀佛為筆名潛心著述。1933年,到上海一家軍事雜志社任總編,随後從事翻譯寫作工作,靠稿費維持生活。曾翻譯過蘇聯元帥加侖的軍事著作和高爾基的小說《我的大學》,著有《論日俄戰争》,1938年,因感染肺結核,與世長辭,享年36歲。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石門将軍》記載,賀聲洋離開蘇區前往上海,期間與組織一直保持聯系,他遺孀萬華松(常德人,常德女子職業學校畢業,因參加學生運動曾被捕入獄,1948年病故)生前說:在艱苦的戰争環境裡,賀聲洋感染了肺結核到上海醫治。初到上海時住在租界上,手槍放在枕頭底下,有時一夜轉移兩個地方,加以抱病通宵達旦寫作和翻譯,是以病情日益沉重,經常咳血。住進萬國紅十字醫院治療後,當時日寇逼近上海、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已有身孕的夫人才放心離開丈夫,帶着孩子提前撤離。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賀聲洋一邊咯血一邊夜以繼日地埋頭伏案,留下的二、三百萬言的文字,曾給故鄉親友贈送多部,石門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熊越群先生,就儲存過五部。

賀聲洋(1902——1938),又名沉洋,字家振,号靖亞,湖南省臨澧縣官渡橋(解放後劃入石門縣)人,祖輩務農,有地産50畝,足供家用,少年就讀于老家國小,後入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24年由譚延闿(時任湘軍總司令)保薦報考黃埔軍校,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在校期間入黨。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據同期學員、賀聲洋的好友、國民黨進階将領鄭洞國在《我的戎馬生涯》中回憶:“其中一位中等身材、眉清目秀的青年名叫賀聲洋,也是我在石門中學讀書時的同學。”接着他寫道“在黃埔第一期同學中,對我思想影響較大的是王爾琢、黃鳌、賀聲洋三人。我們都是湖南同鄉,又曾在一起報考軍校,思想亦比較接近,故入軍校後感情格外親密,情同手足。每逢節假日,我們常常相約乘船去廣州市區遊玩……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上課、訓練的空隙,坐在黃埔島臨江的樹叢中讨論政治問題。談話的題目一般都是當時的時局和國民革命的前途等等。我們在讨論中難免經常發生一些争論,有時甚至争得面紅耳赤,但彼此都從未是以産生過任何隔閡。抗戰時期,賀聲洋夫人帶着兒女避難到重慶,鄭洞國知道後,給予昔日戰友眷屬力所能及的幫助。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黃埔軍校畢業後, 賀聲洋任第二期中尉區隊長,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團上尉連長。參加兩次東征和北伐戰争,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連長、營副。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第20軍代理參謀長。起義軍南下失敗後,被組織派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據地,先任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學生總隊隊長,後任閩西紅軍新編第十二軍代理軍長。

紅12軍代軍長肅反時被開除病逝,建國後追認為烈士,兒子配置設定工作

賀聲洋命運坎坷的經曆,特别是離開蘇區去上海這一階段,自然是沒有人能證明其清白,是以,他的家人也為些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建國之後,後來經過細緻的認證,賀聲洋離開了隊伍,其實也是在為革命工作,曆史迷霧逐漸解開,随後,賀聲洋被追認革命烈士,其遺腹子被安排到石門縣文化館工作,孫女現為石門縣監察局副局長。革命先烈的後代終于過上了先輩們為之奮鬥終生的幸福生活,足以告慰先烈在天之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