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很多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同樣意義深遠

目前,曾經的8後甚至是9後已經成為人父人母,大多家庭都上有老下有小,年輕夫妻承擔着贍養老人、教育孩子的雙重壓力,日常還需要面對工作壓力,老人們會選擇幫忙接送孩子這一方式,來減輕年輕夫妻的壓力,由于我們傳統家庭觀念,即便孩子已經成家立業,老人們仍然希望能夠在家庭中盡己所能、發揮餘熱。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很多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同樣意義深遠

現在去幼稚園和國小門口看,你就會發現一個顯著現象,即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的大多數都是老人,如果問他們原因,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回答“退休啦,閑着也是閑着,不如幫忙接送孩子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啊”,除了接送之外,一些老人甚至承擔起日常帶孩子的責任,這種隔代教育并不罕見反而是常見現象,幾乎在大多家庭中都有影子,當然受制于新舊觀念等要素,隔代教育引發了諸多家庭沖突。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當然是第一責任人,需要承擔起撫養、教育的職責,然而在現實環境影響下,很多父母很難能夠承擔起直接撫育的責任,通常需要老人協助,對于隔代教育的問題,很多人都秉持不屑的态度,想着老人存在思想落後、精力不濟等問題,在教育孩子上肯定比不上年輕人。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并不見得,這種隔代教育的問題之是以如此嚴重,必然是年輕父母的責任更大,因為育兒實在是一個重要問題,是以需要詳細分析隔代教育的沖突究竟為何出現。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很多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同樣意義深遠

在目前社會中,代際差異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并且代際變化越來越頻繁,很多老人跟不上時代變化的速度,逐漸被社會和時代淘汰。如果要将老人和年輕父母的育兒理念進行分類,那麼明顯老人要趨于感性,老人們大多處于退休階段,思想上更加平緩,對于孩子通常不會嚴格要求,隻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平安。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很多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同樣意義深遠

這種思想使得老人們對孩子往往更加寬容,對于孩子的要求無有不應,自然也就不會顧及上述行為和态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與老人相比,年輕父母接受了現代教育,思想觀念更加趨于理性,為了讓孩子能夠具備競争力,通常會嚴格要求孩子,促使孩子能夠在人格、智力等方面全面發展,十分關注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科學。出發點不同使得兩代人在育兒上出現分歧,隔代教育過程中也湧現了諸多沖突。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很多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同樣意義深遠

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如果在一開始就出現問題必然會影響孩子一生,隔代教育出現并且逐漸普遍,說明其符合社會趨勢,當然也不能否認該種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劣勢,其中老人對孩子的溺愛和滞後的教育理念是導緻教育沖突頻現的主要原因。隔代教育的正當性和必然性我們需要予以了解和肯定,也需要明白家中老人渴望分擔壓力、含饴弄孫的心情,同時也需要讓老人知道時代社會在變,教育孩子不能遵循舊有的理念和方法。

在家庭中可以經常聽到這樣老人這麼說“你不就是這樣被我帶大的,怎麼同樣的方法我的孫子就不行?”,教育父母所得的經驗強化了老人對舊有方式和思想的認識,然而對于現代孩子的教育來說,一些仍然是經驗,但是另外一些俨然成為阻礙。家庭沖突的爆發也與年輕父母的處理方式存在很多關系,很多年輕父母遇到問題會選擇指責、埋怨未曾有有商有量、有理有據地和老人講清楚,使得老人和年輕父母在育兒上分歧不斷。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很多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同樣意義深遠

由此可見,要想解決隔代教育的問題,學會有效溝通才是關鍵。作為長輩與老人,需要适時轉變思想,跟上時代腳步,同時需要尊重了解孩子父母的選擇和意願,明白教育孩子的主體仍然是孩子父母,不能越俎代庖,而是應該充當協助的角色,這樣才能保證家庭和諧,也可以改善教育效果。年輕父母更加應該了解老人、尊重老人,出現問題不能一味指責對方,而是需要講清其中利害,在獲得老人的認可和了解之後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撫養工作。

是現實生活讓許多家庭選擇了隔代教育的方式,相信無論什麼方式都是希望孩子能好,是以即便隔代教育出現問題,老人和父母都應該理智面對,不能互相埋怨指責,找準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在減少隔代教育不良影響的同時,積極探索育兒新政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