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中華的新貌(小小說)

文 | 王宏章

一、 起 名

邢老三最近有點懵。

磕了磕煙袋,看着遠處藍汪汪海面,不知為啥想起自己年輕時鬥風戰浪的一把子力氣和那“嗨吆、嗨吆、使把勁啊…”的漁号,繼而又想起那頭陪伴了自己20年的漁船,還有那盞子挂在船艙邊的煤油燈。

空氣的海腥味兒有點厚,他做夢都沒想到,他的老麼兒中華怎麼就成了新貌傳統木藝公司的總經理。平日裡老作弄他的梅老漢此時笑的像朵花,“我說建國兄弟,你給娃起的名字好,中華中華,沾了國家發展的光哩!”

邢老漢一時還适應不了這種恭維,他聳聳肩,心裡說,名字是俺那打漁種地羅鍋腰的爹起的。

添中華那會兒,1979年,桃花挂着骨朵兒,海鷗還沒飛回來,三十歲的他和羅鍋爹在街上貼智語,小腳的友田嬸來報喜。按照規矩,孫子名字爺爺起,羅鍋爹沒上過學,可是貼智語這些天眼熟了不少字,爺倆就在厚厚的智語裡翻。“十一屆三中全會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緻向前看”“分田到戶好,學習小崗村”.......翻到“改革開放、振興中華”時,羅鍋爹說“就叫中華吧,前面這些話,還不就是為了振興中華?中華好了孩子們都跟着好。”

一恍惚,就是40年......

二、往 事

我從小是中華哥的小跟班。小時候羨慕他會寫一手好書法,還會畫畫。中華哥那年聯考失利,邢三伯提着公雞、大鲅魚和煙台古釀給他拜了師父學木匠--三伯不想孩子再幹一輩子漁民,風急浪高,提心吊膽,冬天凍得哆嗦,夏天一身腥臭。

新徒弟先锛三年木頭,老師父喜歡這個後生,也多個幫手。鄉裡規矩,木工活完工,主家要擺宴席請客,那年頭幾乎過年才有酒席,是很隆重的禮節。學徒是小工,又是孩子,是不能上席的。照例拿個饅頭,端個小碗,一碟蝦醬,蹲在門口台階上吃飯,一來是傳統的長幼規矩,二來看護工具,防止丢失。一來二去,十裡八村都認識了這個叫中華的後生。有時候,冬天凍得流鼻涕,師父在主家喝多了,熱鬧到深夜,中華就在院子裡琢磨師父師兄們的活計,身上落了薄薄的雪,大家都說中華将來差不了。

青未了|中華的新貌(小小說)

第四年光景上,中華開始和師父、師兄弟們造“大瓜簍”(大帆船),師父畫了大樣(圖紙),師兄弟們一起鋪志、安堵根、鑲站闆、壓蒙子、鑲大綿梁,安香椿木、放太平錢,高高桅杆上封大紅對子“大将軍威風八面”“二将軍百靈相助”,鞭炮聲裡船主發賞錢,大夥兒齊聲叫好;沒大活的時候,師兄們各自上手小活,那時候流行大椅子和茶幾,中華用毛筆在木材上畫龍,畫松樹、鹿銜草.....刻出來栩栩如生;冬閑時,那木工活下腳料做船模,把大船按比例縮小,一來熟稔造大船的技術,二來是喜歡這精巧手藝,中華做的逼真,船帆縫的細緻,橹把上纏銅絲代替銅箍,和遠觀的大船無二,偶爾有跑海生意人請他做個小樣,供在廟堂圖個吉利;零碎時間裡,在槐木上畫畫,錘鑿叮叮,一會兒就刻個饽饽戳兒、雕個饽饽模子,有蓮年有魚、龍鳳呈祥、榴生百子、雙喜臨門......鄰居嫂子嬸子都來要,逢大集擺個攤子,一會兒搶光。應了鄉親們當年的猜測和當下的口碑,老木匠封箱後,中華和幾個師兄弟互相照應,着實風光了好幾年。

再後來,“突突突.....”的馬達聲裡,帆船退出了曆史舞台,家具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沒人再請木匠做家具。中華和師兄弟們分了家,自己幹起了裝修。據說他名聲很好,這行競争大,很多裝修勞工虛報用量,以次充好,中華從來不坑人。聽一個朋友說,中華幹完活,主家給的煙,抽剩下的規規矩矩放桌子上,從不帶走。完工拿大磁鐵,走一遍鋸末,把裡面釘子、小件全都整理好放在主家桌子上,也不帶走。倉促的當下社會,他這一細節習慣,感動很多人。手藝好,人又正,很多人都願意交這個朋友,哪怕身份懸殊。裝修業的“冬季”,找中華裝修的依舊排隊,從來沒斷過活。早有人勸他做個公司,或者分包,省心又賺錢,他卻總不放心,怕企業幹不了,怕分包壞了名聲。

風風雨雨這些年,中華從沒忘記充電學習,存書滿架,不看手上老繭,看談吐,倒像個知識分子,有氣度,也有見識。蘭芷在岡,君子就之,今天來的也多是他各界的朋友。

三、揭 牌

“揭牌了,揭牌了”,衆人喧嘩。

邢中華一身唐裝齊整,很大方的說,“現在環保,藍天保衛戰,黨員帶頭,鞭炮就不放了,大家多點掌聲作鞭炮好不好?”

人群歡呼“行!”“好!”

村支書兼司儀施惠農大聲喊“揭牌!”

中華扯下紅布,金字昭然:“煙台市新貌傳統木藝裝飾裝修股份有限公司”。

掌聲雷動,每個人都感到由衷的喜悅,仿佛一直在等這一刻,像初春裡等着河冰消融,又像暮色裡等一朵花開。

施惠農大聲道,“中華,你門楣和門框上挂的啥,你從學習強國裡連琢磨加抄寫,用了一星期,趕緊讓大家看看!”

中華稍顯拘束,随即大步向前,披開紅綢子,隻見是一副對聯,鐵骨铮铮、堂堂正正的柳楷,平平整整、清清白白的清漆底闆:

建國七十載喜看中華有新貌

築夢一百年複興民族再輝煌

橫批:跟着黨走

掌聲久久雷動,“好聯!”“好字!”“好精神!”

一語雙關,立意應景,政治正确還實事求是,幾位看不出來曆的朋友不住點頭。

四、師 父

施書記大聲說“稍微靜一靜,今天高朋滿座,中華是主角,讓他給咱說幾句。”

邢中華早調好了話筒,下面出奇安靜,大家都為他高興,也隐隐覺得他會說些大家想說卻沒說出的話。

“各界來賓、朋友好。各位村裡看着我長大的長輩、兄弟姐妹好。

今天新貌公司開業,謝謝大家捧場,謝謝大家一路走來的幫助和教誨。

今天我百感交集,早上我想起病逝的羅鍋爺爺,我們是滿族人,爺爺出生在關外,一輩子的願望就是吃飽飯。為了買個煤油燈不摸黑,攢了整整2年雞蛋錢。少年時戰亂饑荒,活不下去,二十多歲那年,跟着闖關東的返流人群來到咱們煙台,結了婚,有了我爸,趕上建國、分地,才慢慢有了安生日子。我爸從小跟着爺爺打漁種地,經曆了大躍進,十年動亂,70年代以前“以糧為綱”“種了千畝山地,荒了萬畝海田”,老漁民家日子不好過。父親30歲那年有了我,慢慢的村裡工作重點轉移到漁業上,後來又養扇貝,日子慢慢才好起來。我兒子振興小時候說長大了要劃着爺爺的小船去打漁,我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他,每回爺爺出海家裡都立上紅旗,奶奶總要拜媽祖娘娘,浪高船小,總怕回不來。我爹跟爺爺下海,船晃得厲害,晌午吃飯,端碗面條能撒半碗,冷、髒更不必說。我們的孩子真幸福,已經不用再像爺爺、父親那輩那麼艱難。

我從小好學習,但高中沒考成,當了木匠,賺了些錢。後來船上的帆都換成了發動機,有風沒風一樣航行。大馬路越修越多,城裡鄉鎮上也越來越多家具城,龍口、青州、甚至南方的家具都湧過來,一天就到貨。慢慢的沒有人再請木匠做桌椅闆凳、床櫃幾案。家具廠裡機械化,師兄弟拉半小時的大馬子鋸裁出來的木頭,台鋸一分鐘搞定,而且鋸的平齊,不用刨子。鑿子忙活半天,不如電鑽幾分鐘。沒有人再去熬骨頭膠。師父過世那天,師兄弟們就散了夥。每當看西遊記,師父被妖精抓走,豬八戒要分行李散夥時,你們看着笑,而我想哭。

師父臨走時和我們挨個聊天,囑咐了好多事。師父說這是好事,時代在發展,國家在發展,你看,咱以前哪有電視、沙發、電話這些東西,你們這輩子能趕上共産主義。囑咐了我們好多,他說得跟着時代變,想新招,‘樹挪死,人挪活’。師父圓墳後我們就散了夥,到現在各自有自己的小事業,都過得不錯。現在想想師父這番話不就是學習強國裡說的‘創新驅動’?有時候我挺佩服他老人家。師父文化不深,教育我們别犯法、和氣、實誠,好好幹活。這不就是核心價值觀裡的法治、友善、誠信、敬業麼?我一輩子感謝師父,他教我祖上傳下來的手藝,也教我祖上傳下來的美德--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我沒給他老人家丢人。”

中華講到這裡眼睛有點濕潤,下面鴉雀無聲。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時代,依稀又看到露水索拉褲腳的早晨,山路上,老木匠叼着煙袋,後面跟着這幫幹兒子們,扛着鋸子、锛子、工具提箱……

五、匠 心

“我這些年來,一直幹裝修,老百姓有錢了,都願意去城市買房子裝修,每天挺忙,掙錢,也累,現在肩膀、脖子都有毛病,陰天就疼。有時候真不想幹了,但是想想上中學的振興,我還得幹下去”

聽衆似有同感,微微點頭。

“前兩天,縣裡統戰組織學習,我是少數民族,又有點手藝,應邀參加。有一節是‘重拾傳統技藝、振興民營經濟’,我看針線納的‘出入平安’鞋墊,‘龍鳳呈祥’剪紙,茅草編的‘二進宮’蝈蝈籠子,都是我們小時候叔叔嬸嬸玩剩下的。解說員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創新助力民營企業,這些小工藝品就是一個思路。”

在場的人顯然很有興趣,七嘴八舌讨論,顯然他們也聽說過,卻從沒深想。

中華頓了頓說,“我聽得渾身熱血沸騰,感覺時候到了!特意要了解說員小祝的微信,回來後把自己之前做的木匠活照片發給他,大瓜簍船模、‘和合二仙’屏風、‘喜鵲登枝’茶幾、‘百鳥朝鳳’木模,果然人家很感興趣,約我去面談。當時唐主任跟我講現在傳統要複興,文化要輸出,這些題材的木匠老手藝就是民族傳統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帶一路、全世界都是市場。我也告訴他,其實我還是喜歡木匠活,這些年功夫一直沒有放下,每天還臨芥子園畫譜,隐隐約約覺得有那麼一天在等着我。唐主任說我這是工匠精神,鼓勵我做個企業,也帶動一下鄉親們。繼而給我講了一些少數民族創業政策以及煙台市支援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政策,例如支援創新發展、民營企業家教育訓練教育計劃、減稅降費措施、金融扶持政策、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支援民營企業拓展國内外市場等,我一點點的記錄和查詢,越了解越覺得有信心。”

“我說服了西關賣魚的二師兄,跑物流的師弟,我們合作成立這家公司,本來想叫興華、振華,可惜都有别人注冊了,我們合計了一下,就叫新貌,寓意我們的生活天天有新貌,國家天天有新貌。”

觀衆齊聲喝彩鼓掌。

六、展 望

中華定了定神,繼續他半工半商、半文半農的演講。

“我是黨員,接受黨組織教育,每天堅持看新聞,我學曆低,不代表見識短。我們哥幾個都不年輕了,得跟上國家政策形勢,老故事講青蠅附骥,小蒼蠅趴在馬尾巴上才走得遠。國家有五年計劃,我們新貌公司也有自己的三年計劃。現在提的最響的是一帶一路,我表弟國華在沙特,弘華在埃塞,我把我的家具樣式傳給他們,現在他們正在與當地的孔子學院和家具商洽談。希望我們祖輩的手藝,這些中國文化元素,能夠搭乘文化輸出的東風,成就一番事業。

有時候真覺得是天意,個人跟着國家腳步才能更好。

我爺爺生于1921年,那一年中國共産黨成立。

我父親生于1949年,那一年新中國成立。

我生于1979年,那一年改革開放。

三個三十年裡,爺爺吃飽了飯,父親富裕了,今天我能把自己愛好當事業做。每一代都有一個夢,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世代相傳的夢、追求幸福的夢、必将實作的夢”。

新中國七十歲了,爹爹也七十歲了,我不知道再過30年,中國什麼樣,孩子們什麼樣,但是我知道,我出生那年爺爺說的話,‘中華好了,孩子們都跟着好’!”

(寫于2020年9月)

青未了|中華的新貌(小小說)

作者簡介:王宏章,萊蕪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84年生,從事國内外工程十二年,現于長島機關工作。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煙台市作家協會會員、煙台市散文學會會員。

青未了|中華的新貌(小小說)

壹點号海島尋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