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羽來信》:書信是對症世間無常的良藥

《羽來信》:書信是對症世間無常的良藥

微信公衆号推送規則變更

請将“探照燈好書”設為星标

不錯過每一期好書推送

《羽來信》:書信是對症世間無常的良藥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木心先生在一首《從前慢》中這樣寫道。然而在科技進步到我們不必等待魚雁傳書、車馬迢遞,可以随時随地與他人通訊時,距離卻好像被加深了。生活變得迅疾如洪流,不容我們慢下來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細細凝視對方的模樣,也挾裹着我們不停地向前,努力忽略掉那些一直困擾我們的焦慮:金錢與價值觀,性别偏見,文學與藝術,抑郁與倦怠,隔離與宅,逃離北上廣......

那麼試着慢下來,摒除鋪天蓋地的即時資訊,回歸古典的交流方式,接收青年作家祝羽捷向你投遞而來的一封《羽來信》。

從2020年的春天開始,祝羽捷在公衆号開放“羽來信”欄目,與遠方或者身邊的朋友們寫信,交流一些心中的困惑。就這樣持續一年有餘,和學者、作家、藝術家累計完成了三十多封通信,特殊時期的心曲傳達,彙成這本《羽來信》。

《羽來信》:書信是對症世間無常的良藥

祝羽捷

在即時通訊的當下,書信仿佛是隻存在于舊時光中的浪漫想象,然而書信能夠承載的内容、留存的溫度,卻超越我們往常的想象。

“我們能不能再次找回一種對話方式,建立深度溝通的可能性,一起抵達更廣闊的世界。比起獨自在黑暗中踉跄,我更向往你我之間的對話,猶如在黑夜中點燃火把,映照彼此的臉。”

祝羽捷在寫給哲學教授陳嘉映的信中分享了她所偶遇的一封陳年舊信,是四十年前相隔千裡的兩位勞工之間的通信,談論到共同喜愛的古典樂,談到柴可夫斯基、約翰·施特勞斯,并拜托對方用錄音機轉錄這些音樂家的錄音帶。“這樣一封信在世上存留了四十年,紙張發黃,薄如蟬翼,再次讀的時候仍覺得鮮活,這樣感染人。”而陳嘉映老師經曆過時代的轉折與跌宕,在給祝羽捷的回信中也分享了他所留存的一封珍貴的私人信件,就在《羽來信》的序言之中。

生活在當下,作者祝羽捷有着許多與當代年輕人别無二緻的困惑:愛、孤獨、隔離、身份焦慮、性别偏見、分離與死亡、旅行和藝術、倦怠與喪、隔離與宅……

她将這些困惑與感受都寫入了信箋,寄給朋友們,也得到了真誠的分享與回應。關于這個時代的思索,關于“如何過好這一生”的30場提問,彙聚成《羽來信》中的六輯往複書信。

“沒有所謂正當的生活,也沒有最好的時代,我們沒有必要為此焦灼。但如果無法避免焦灼,那就享受焦灼,一半尋覓,一半抵禦。”

《羽來信》的第一輯是關于女性,“與她們同行”。祝羽捷與作家閻連科探讨女性在文學中被書寫的形象,談到閻連科的新作正涉及到了女性群體中最龐大、卻發聲途徑最少、最被忽視的農村女性,“她們的聲音更應該被聽見”。

作家遼京也向祝羽捷分享了她對當下創作中的女性叙事的看法,那些存在于女性生活中真正的難題還遠未被認識,“女性的故事到現在不是被講得太多,而是太少”。

“當文藝青年做了母親”,這是作家黎戈向祝羽捷分享的另一種生活體驗。那是在忍痛隐藏起一部分自我的同時,感受着嬰兒鮮活的生命感,讀到日本俳句“嬰兒看着水仙花”,一霎間體會到世間最潔淨的恩賜。小兔感歎,被這樣的意象溫柔到心軟耳軟,一塌糊塗。

她問起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感,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暢談美食與童年記憶,“踏踏實實地做一個吃貨也蠻好”。而在一個人創造一片花園的過程中,作家石康将生命中不可忽視的時間投注于花花草草,它們也成為了自我的一個參照。

匠人精神中對技藝的專注也會為人帶來莫大的慰藉,她向作家葛亮說起古老技藝的消亡,“人生的反諷之一,你明明揣着無價之寶卻漫不經心,時過境遷才體會其中富含深意的内涵,在擁有和領悟之間總橫亘着時間差”。

“我們永遠都做不了那個‘最好’的決定。但是沒關系,你不必事事完美,在困惑與搖擺中找到一些确定性,是人生重要的意義之一。”

孤獨與抑郁是當下時代的頑疾。作家李西閩不避諱自己的抑郁症,談起自己無法控制情緒時的痛苦體驗,也談到抑郁症患者被普通人誤解為“矯情”“精神病”的無奈。小兔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位非常優秀卻遭受抑郁症的朋友的故事,也痛苦于沒有什麼能為對方做的事情,卻在反思中獲得了某些可以慰藉自身的感受:“我們到底有沒有正視自己的暗面,我們的悲傷也許更需要被看見。”

關于這本書信集的核心,我們讨論過許多的關鍵詞,祝羽捷與朋友們的通信涉及到了許多當下時代共同的經驗與困惑,這是不是一本能夠指點迷津的“答案之書”?

不,這些書信并不為着提供萬能的答案,最寶貴的是真誠地彼此傾聽,以及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島之後,能夠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更清楚地認識你自己。

在碎片化閱讀、書寫的時代,寫一封長長的信,不僅為着傳遞給對方,更是給自己一個沉澱、疏通的契機。作者在後記中寫道:

寫信不但是寫給對方,也是寫給自己,是一場自發性的提問,也是自我淨化,适合像我這樣思緒亂如麻的人,讓内心的聲音流淌出來,穿越雲山霧罩,撥開層層荊棘,逐漸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通信并非單方面的傾訴、傾聽,而是鄭重地傳出心曲,期待同樣真誠的回聲。讀這本書的你,也許會在其中經曆一次自我的梳理與明确,有想要慢慢地寫一封信的念頭。這樣的回聲正是作者想要接收到的,是以她在書中為你留了一封信:

期待你的來信。願我們一生都是“有信”的人。

(本文由中信出版集團授權釋出)

《羽來信》:書信是對症世間無常的良藥

非虛構 | 中文原創 | 書信集

《羽來信:關于“如何過好這一生”的30場提問》

祝羽捷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10月

《羽來信:關于“如何過好這一生”的30場提問》是一本真實而誠懇的通信集,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追問,更是對自己的反思與所選生活方式的笃定。比起謀求共識,更重要的是互相的了解和寬容。華麗的表象總會褪去,希望我們都能接受真實的自己,用最樸素的方式袒露心聲。

祝羽捷以書信形式邀約,向30位學者、作家、藝術家發起提問,主題聚焦當下備受年輕人關注的話題,例如:愛與孤獨、身份焦慮、性别偏見、理想主義與金錢觀、喪與倦怠感、隔離與宅……

值班編輯 |小仙女

值班主編 |劉羿含

2022年好書評選征集中!

“閱文·探照燈書評人獎”由騰訊集團+閱文集團主辦,QQ閱讀、微信讀書、騰訊新聞協辦,探照燈書評人協會承辦。

我們緻敬那些有“文學的美,思想的真,曆史的重,關注當下,典雅叙事,優美表達”,有創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書。

評選圖書類型

圖書主要以大衆讀者為對象,為虛構和非虛構兩大類為主。

1:虛構

1)小說(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

2)類型小說(長篇類型小說+中短篇類型小說集 )

2:非虛構

傳記、曆史、特稿、散文集(地理、遊記)思想、文化、科普

社科:政治、軍事、法律、哲學、社會學、經濟、藝術、新知

3:單列從國外的引進翻譯類好書(書單),從上述兩類提名圖書中選出

出版社薦書标準

2021年1月至12月期間出版的圖書

中國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編

張英

執行主編

劉羿含

微信:happysueve

文化是國家的燈塔,閱讀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們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閱讀的力量。

請您關注探照燈書評人好書榜,我們會為您推薦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書。

《羽來信》:書信是對症世間無常的良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