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羽来信》:书信是对症世间无常的良药

《羽来信》:书信是对症世间无常的良药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羽来信》:书信是对症世间无常的良药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在一首《从前慢》中这样写道。然而在科技进步到我们不必等待鱼雁传书、车马迢递,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通讯时,距离却好像被加深了。生活变得迅疾如洪流,不容我们慢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细细凝视对方的模样,也挟裹着我们不停地向前,努力忽略掉那些一直困扰我们的焦虑:金钱与价值观,性别偏见,文学与艺术,抑郁与倦怠,隔离与宅,逃离北上广......

那么试着慢下来,摒除铺天盖地的即时信息,回归古典的交流方式,接收青年作家祝羽捷向你投递而来的一封《羽来信》。

从2020年的春天开始,祝羽捷在公众号开放“羽来信”栏目,与远方或者身边的朋友们写信,交流一些心中的困惑。就这样持续一年有余,和学者、作家、艺术家累计完成了三十多封通信,特殊时期的心曲传达,汇成这本《羽来信》。

《羽来信》:书信是对症世间无常的良药

祝羽捷

在即时通讯的当下,书信仿佛是只存在于旧时光中的浪漫想象,然而书信能够承载的内容、留存的温度,却超越我们往常的想象。

“我们能不能再次找回一种对话方式,建立深度沟通的可能性,一起抵达更广阔的世界。比起独自在黑暗中踉跄,我更向往你我之间的对话,犹如在黑夜中点燃火把,映照彼此的脸。”

祝羽捷在写给哲学教授陈嘉映的信中分享了她所偶遇的一封陈年旧信,是四十年前相隔千里的两位工人之间的通信,谈论到共同喜爱的古典乐,谈到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并拜托对方用录音机转录这些音乐家的磁带。“这样一封信在世上存留了四十年,纸张发黄,薄如蝉翼,再次读的时候仍觉得鲜活,这样感染人。”而陈嘉映老师经历过时代的转折与跌宕,在给祝羽捷的回信中也分享了他所留存的一封珍贵的私人信件,就在《羽来信》的序言之中。

生活在当下,作者祝羽捷有着许多与当代年轻人别无二致的困惑:爱、孤独、隔离、身份焦虑、性别偏见、分离与死亡、旅行和艺术、倦怠与丧、隔离与宅……

她将这些困惑与感受都写入了信笺,寄给朋友们,也得到了真诚的分享与回应。关于这个时代的思索,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30场提问,汇聚成《羽来信》中的六辑往复书信。

“没有所谓正当的生活,也没有最好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为此焦灼。但如果无法避免焦灼,那就享受焦灼,一半寻觅,一半抵御。”

《羽来信》的第一辑是关于女性,“与她们同行”。祝羽捷与作家阎连科探讨女性在文学中被书写的形象,谈到阎连科的新作正涉及到了女性群体中最庞大、却发声途径最少、最被忽视的农村女性,“她们的声音更应该被听见”。

作家辽京也向祝羽捷分享了她对当下创作中的女性叙事的看法,那些存在于女性生活中真正的难题还远未被认识,“女性的故事到现在不是被讲得太多,而是太少”。

“当文艺青年做了母亲”,这是作家黎戈向祝羽捷分享的另一种生活体验。那是在忍痛隐藏起一部分自我的同时,感受着婴儿鲜活的生命感,读到日本俳句“婴儿看着水仙花”,一霎间体会到世间最洁净的恩赐。小兔感叹,被这样的意象温柔到心软耳软,一塌糊涂。

她问起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感,与《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畅谈美食与童年记忆,“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吃货也蛮好”。而在一个人创造一片花园的过程中,作家石康将生命中不可忽视的时间投注于花花草草,它们也成为了自我的一个参照。

匠人精神中对技艺的专注也会为人带来莫大的慰藉,她向作家葛亮说起古老技艺的消亡,“人生的反讽之一,你明明揣着无价之宝却漫不经心,时过境迁才体会其中富含深意的内涵,在拥有和领悟之间总横亘着时间差”。

“我们永远都做不了那个‘最好’的决定。但是没关系,你不必事事完美,在困惑与摇摆中找到一些确定性,是人生重要的意义之一。”

孤独与抑郁是当下时代的顽疾。作家李西闽不避讳自己的抑郁症,谈起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时的痛苦体验,也谈到抑郁症患者被普通人误解为“矫情”“精神病”的无奈。小兔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位非常优秀却遭受抑郁症的朋友的故事,也痛苦于没有什么能为对方做的事情,却在反思中获得了某些可以慰藉自身的感受:“我们到底有没有正视自己的暗面,我们的悲伤也许更需要被看见。”

关于这本书信集的核心,我们讨论过许多的关键词,祝羽捷与朋友们的通信涉及到了许多当下时代共同的经验与困惑,这是不是一本能够指点迷津的“答案之书”?

不,这些书信并不为着提供万能的答案,最宝贵的是真诚地彼此倾听,以及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之后,能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更清楚地认识你自己。

在碎片化阅读、书写的时代,写一封长长的信,不仅为着传递给对方,更是给自己一个沉淀、疏通的契机。作者在后记中写道:

写信不但是写给对方,也是写给自己,是一场自发性的提问,也是自我净化,适合像我这样思绪乱如麻的人,让内心的声音流淌出来,穿越云山雾罩,拨开层层荆棘,逐渐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通信并非单方面的倾诉、倾听,而是郑重地传出心曲,期待同样真诚的回声。读这本书的你,也许会在其中经历一次自我的梳理与明确,有想要慢慢地写一封信的念头。这样的回声正是作者想要接收到的,所以她在书中为你留了一封信:

期待你的来信。愿我们一生都是“有信”的人。

(本文由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

《羽来信》:书信是对症世间无常的良药

非虚构 | 中文原创 | 书信集

《羽来信: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30场提问》

祝羽捷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10月

《羽来信: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30场提问》是一本真实而诚恳的通信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追问,更是对自己的反思与所选生活方式的笃定。比起谋求共识,更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和宽容。华丽的表象总会褪去,希望我们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用最朴素的方式袒露心声。

祝羽捷以书信形式邀约,向30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发起提问,主题聚焦当下备受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例如:爱与孤独、身份焦虑、性别偏见、理想主义与金钱观、丧与倦怠感、隔离与宅……

值班编辑 |小仙女

值班主编 |刘羿含

2022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书。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为主。

1:虚构

1)小说(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2)类型小说(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

2:非虚构

传记、历史、特稿、散文集(地理、游记)思想、文化、科普

社科:政治、军事、法律、哲学、社会学、经济、艺术、新知

3:单列从国外的引进翻译类好书(书单),从上述两类提名图书中选出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执行主编

刘羿含

微信:happysueve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羽来信》:书信是对症世间无常的良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