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一個德國記者,重回中國1898年的夏日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1898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一場戊戌變法震動全國,至今仍是史學熱門話題。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4月10日,德國記者保羅·戈德曼受《法蘭克福報》指派,從意大利熱亞那港出發,對中國進行采訪。

跟着一個德國記者,重回中國1898年的夏日

戈德曼以記者的敏銳和作家的文筆,記錄下香港、廣州、上海、漢口、武昌、膠州、天津、北京等晚清城市的風情,頗有畫面感。這些文字彙內建《1898年的夏日:一個德國記者的中國觀察》,中譯本近日首次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戈德曼乘坐的德國“普魯士号”遠航機械船出發後,穿越地中海,經由埃及、蘇伊士運河、亞丁灣,遠航至歐洲式東方新城——新加坡。而後,他從香港登陸,經廣州、上海,一直深入到中國腹地,進行詳盡考察。途中,他先後采訪了時任廣東總督秘書兼厘金局長王存善、上海道台蔡鈞。從上海又沿長江乘船而下,在鎮江、漢口、武昌等地停留。

在漢口,戈德曼參觀了歐洲在中國内地建立的商業機構與修道院。在武昌,考察了湖廣總督張之洞所聘德國教官主持訓練的新式軍隊。在膠州灣的青島、威海、芝罘(煙台)等地,深入探訪了剛剛納入德國租界的膠州地區。

戈德曼此行所見到的中國近代史人物頗多。在煙台,他與原清政府駐歐洲外交官陳季同相遇。這是一位曾在歐洲大力推廣中國文化的近代史重要人物。在天津,他采訪了清政府的陸軍總領、直隸總督榮祿。在北京,他拜訪了剛剛下野的李鴻章。他對中國民間和中國老百姓的認可度也很高,這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難能可貴。

尤為可貴的是,在書中,戈德曼對他所接觸到的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智慧給予了高度肯定。他當時曾預言:上海會以數十年的努力,成為東方一座偉大的城市。這個預言如今成為現實。

在書中,戈德曼也以記者的客觀,披露了最國中國鐵路規劃過程中,歐洲列強資本競争的内幕,以及中國經濟與歐洲經濟相融相斥的情況和列強之間的利益紛争。

時隔百年,這本書能夠被發現、翻譯、出版,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甚至有網友将這本書的曆史價值與《馬可·波羅遊記》、與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相比較,認為是外國人寫中國的圖書中的佼佼者。

保羅·戈德曼作為德國記者,對中國是持友好态度的,在反對納粹等重大曆史問題上,他的立場和氣節也是令人贊賞的。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這本書中,他畢竟是站在德國的視角看中國的,有時候難免流露出一些種族的傲慢,甚至偶爾會有殖民者的口吻。這顯然是一種曆史局限。

讀史以明志。放眼今天,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災多難的古老中國終于擺脫了受制于人的厄運,迎來了嶄新而令人振奮的局面。中國與世界,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我們需要曆史的溝通、文化的溝通,需要消除偏見,需要互相尊重。這也是這樣一部史料著作在今天出版的另一種價值和意義所在。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