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近些年閱讀了一些醫學大家分享給同行的心裡話,比如Allen Frances寫的《送給年輕精神科醫生的五十句話》、Caplan-Fisher Rules,深受啟發。不過這些都是西方人寫的,我于是就想我們中國人中也不乏國際知名的醫學大家,TA們也有很多經驗之談,我能不能找到一些,彙總一下,供自己和同道學習呢?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沈漁邨院士,這個被冠名在“精神病學”前面的名字。我到精研所的時候,她已經許久不在所裡了,但時常能從我的老師口中聽到“沈大夫”的傳說,每當TA們講起她時滿是崇敬。我其實一開始時很好奇 “沈大夫”是誰,不過很快我就知道了,因為TA們提的次數太多了,諸多線索連在一起隻能是一個人。後來我從于老師那裡得知“在精研所年長的人都稱她沈大夫,隻有外院同道才叫她沈所長”。

在精研所的時候,我在臨床室,辦公室常年有好幾本紅色封面的書,上面用燙金字型寫着“沈漁邨教授從醫五十周年論文集”。始于好奇,加之前面所述的熏陶出來的崇敬,我不止一次地翻讀過這本書。後來出于對精神醫學史的興趣,我還搜集過不少“沈大夫”的資料。基于這些,我彙總了一些“沈大夫”的教誨,希望這些諄諄之言能引導着我們這些晚輩為精神衛生事業的明天,奮勇向前……

另外,不少人隻知道“沈大夫”的書,或者隻知道她是我國精神病學領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後面一并介紹一下她的主要成就。

教誨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1.以科學精神展現人文關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訓

2.人民用小米養育了我,我要為人民的利益去工作。老樹春深更著花

3.獲得新知識的渴求和新中國知識分子不甘心蒙受祖國在科技上的落後,是我工作力量的源泉。院士材料自述

4.作為臨床醫生,我體會最重要的是能切實給患者以幫助。不管是加強國際協作,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還是立足本國進行科學研究,如果不能落實到對患者的幫助,都是沒有盡到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執著之路 赤子之情

5.作為一名合格的精神衛生工作者,首先對病人要有同情心,要有廣博的社會知識。同時要有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具備近代醫學科學特别是神經生理、神經生化知識。關愛萬衆心靈 呵護美好人生

6.臨床醫師的成長除具有醫學人才成長中具有階段成才律、實踐成才律、師承成才律的規律外,還具有以下的規律:高尚的醫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是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必備條件;成長周期長、更替慢、進入最佳創造年齡較遲;博學、良好的教育背景、全面的素質培養是成長的基礎;規範化住院醫師/專科醫師教育訓練是高層次醫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臨床實踐是成為優秀醫師的必經之路:終身學習與勤奮努力是成才的根本要求;外語是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機遇、成長環境是成才的外在條件。影響高層次臨床醫師成長因素調查分析

7.翻譯是件很嚴肅的事,怎麼能随便對付?這樣對聽衆是不負責任的!回憶沈漁邨教授工作生活片斷

8.人家做過的事情我們再做,就沒意思了。沈漁邨守望精神家園

9.人們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不能脫離社會和經濟發展水準,反之,經濟發展也不可能離開關心人們的健康而獲得成功。21世紀中國面臨的精神衛生挑戰(述評)

10.精神科的特點就是做人的心理工作,這也是任何一科醫生都需要的基本素質。執著之路 赤子之情

11.加強心理科學和精神病學在醫學院校的教學工作,不僅是本學科建設的需要,亦是醫學教育從生物醫學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需要。醫學科學的進展表明,社會和心理因素在保持健康及促使疾病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康和疾病是由心理、社會和生物學諸因素所決定的。是以,提倡在研究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時,應考慮這三個變量所起的不同作用及它們之間的互相作用。精神衛生工作七五計劃草案的幾點說明

12.對待精神病人的态度是國家文明的标尺。執着之路 赤子情懷

13.現在社會上依然存在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和誤解,今後的發展就是要努力轉變這種狀态。這就要從自己做起,首先醫院、醫生要尊重病人,才能喚起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了解。而為病人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在治療中感到愉快、舒暢,正是在向病人、向社會傳達種了解,一種愛心。執着之路 赤子情懷

14.精神病病人治療過程中特别需要周圍人的同情、了解和關懷。如果沒有家庭和社會的支援,療效不易鞏固。從預防複發的觀點出發,社群防治十分重要。家庭社會防治與精神病人的社會康複

15.精神科和許多學科有交叉重疊,不但和醫學、神經科學等自然科學聯系密切外,且和心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科學亦有聯系。廣義的精神衛生更是屬于“大衛生”的範疇,擴大精神科服務,需要得到社會多方面的了解和支援。近年,在我國新開設了醫學心理學、心理衛生學、心身醫學和行為醫學等學科,它們既與專科有關又有所差別。這些邊緣學科有其自身的研究和發展方向,然而它們的發展有助于精神病學的發展。專科醫生和研究人員應該積極參與、加強溝通、發揮我們在其中的作用。要利用各種可能的場合進行交流、宣傳自己、學習他人的經驗,包括學習國際同行的經驗。迎接21世紀挑戰的中國精神病學

16.我們将面臨的巨大挑戰,其中包括醫療改革在内的各種改革的挑戰。如何适應形勢的變化,積極配合乃至引導變革,使之向着有利于專科的方向發展,将是我國精神科必須面對的嚴峻考驗。展望新的世紀,應該說是希望與挑戰同在、困難和機遇共存。然而,有壓力才有進步,深信我國的精神科一定能夠戰勝壓力。迎接21世紀挑戰的中國精神病學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主要成就

1.首創農村精神病家庭社會防治康複模式。它與以街道工療組為中心的城市精神病防治管理模式(“上海模式”)一同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精神衛生社會服務體系。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1980年12月,北京海澱區四季青公社醫院基層精神衛生工作現場,左一為沈漁邨院士。

這個模式啟蒙了于欣教授、劉津博士、馬弘主任醫師等一批後繼者推動了“686”項目(包括現在越來越少用到的“解鎖行動”)的開展。“686”項目是世界最大的嚴重精神障礙防控項目。截至2018年底,“686項目”共登記建檔了接近600萬例重性精神障礙患者,随訪超過400萬例次,超過80%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可以得到基本的藥物治療,顯著地提升了我國精神衛生服務能力。

這個模式在姚貴忠主任醫師等一批後繼者的傳承和發展下,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開展門診随訪、社群協作、個案管理和志願者服務等工作,在北京市海澱區探索“醫院社群一體化”的精神疾病全程幹預服務模式,并通過與歐盟合作項目,向國内其他地區推廣。

2.主編《精神病學》大型參考書第一版到第五版。目前國内精神醫學界的中青年專家,幾乎都是學習沈漁邨院士主編的《精神病學》成長起來的。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3.作為副主編編寫衛生部統編教材《精神醫學》第1版,作為主編編寫衛生部推薦教材《精神病學》第2-3版。作為《精神病學》“幹細胞”教材的奠基之作,裡面的部分内容一直傳承至今,影響了數代醫學生以及精神醫學相關從業人員。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4.組織編譯蘇聯教材《精神病學》,解放後的我國第一代精神科從業人員幾乎人手一冊,是當時的精神科必讀書,深遠地影響了我國的精神科發展(包括教材編寫、醫院管理模式等等)。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王祖承教授《打開了一扇清新的視窗》

5.組織和上司全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為我國精神衛生規劃的制定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的學術水準。曆經傳承和發展,沈漁邨院士的後繼者黃悅勤教授牽頭完成了中國精神衛生調查(CMHS),對國内31個省市自治區完成了真正全國意義上的精神障礙流行病學“普查”。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6.推動精研所(現北大六院)獨立建所并遷入新址。在沈漁邨院士等著名精神醫學家打下的基礎下,北大六院發展為中國精神科的領頭羊,帶動了我國的精神醫學的快速發展。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7.改革開放初期,任WHO精神衛生中方協調員,積極組織大量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改革開放後我國精神醫學與國際的接軌。

沈漁邨院士|“沈大夫”的教誨

▲1988年,參加中美精神病學新進展會議,右一為沈漁邨院士。

8.培養了中國精神病學專業的第一名博士研究所學生和第一名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20+碩博士。其中包括王玉鳳、張文和(W. H. Chang)、陳彥方、李格(Ge Gail Li)、張岱、張向陽、于欣等等。沈漁邨院士的學生又帶了很多學生,不隻是遍布全國,在國外多個地方也“開枝散葉”。

編輯 / 熊淩川

寫下您的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