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菊湘精神科醫生:6歲以内是孤獨症篩查黃金期?警惕這3個異常症狀!

劉菊湘精神科醫生:6歲以内是孤獨症篩查黃金期?警惕這3個異常症狀!

劉菊湘

40餘年臨床診療經驗

個人簡介

劉菊湘,中共黨員,優眠臨床部主任,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精神病理論研究及臨床診療工作40餘年,曾多次在北京醫科大學、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天津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學習,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并多次受邀赴國内外學習交流與研讨,就臨床心理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指導。

擅長領域

擅長情感性情緒障礙、心因性情緒障礙、癔症性情緒障礙、抑郁症、焦慮症、躁狂症、恐懼症、強迫症兒童期情緒與行為障礙、适應性障礙、老年期情緒及精神障礙、軀體形式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睡眠障礙等精神疾病進行系統的診斷和治療,使衆多患者獲得康複,深受同行和廣大患者認可好評。

行醫格言:我要求自己對患者傾聽、傾聽再傾聽,細心、細心再細心,作為醫生應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待每一位患者。

在大陸,孤獨症群體非常龐大,又被稱為自閉症,這屬于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随着篩查體系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兒童被診斷為孤獨症,而且也趨于低齡化,不少兒童3歲或3歲前就已出現孤獨症相關症狀,隻不過被家長忽略了而已。

劉菊湘精神科醫生:6歲以内是孤獨症篩查黃金期?警惕這3個異常症狀!

孤獨症的病因有哪些?

1、遺傳

孤獨症有一定的遺傳傾向,若家庭中有孤獨症病例,那麼同胞或下一代患孤獨症的風險比普通人高達好幾倍。

2、腦器質性因素

癫痫反複發作、腦部受到外傷、分娩時産傷等,都有可能誘發孤獨症。

3、神經生化異常

大腦中分布着大量神經遞質,其作用是傳遞信号,其中神經遞質出現問題可誘發孤獨症。

4、環境因素

居住在高污染、輻射較強的環境中,母親懷孕期受到感染,精神上受到刺激等,都有可能誘發孤獨症。

劉菊湘精神科醫生:6歲以内是孤獨症篩查黃金期?警惕這3個異常症狀!

兒童孤獨症有哪些症狀?

1、社交缺陷

孤獨症患兒很少和他人對視,有意識的回避目光;缺乏微笑和家人的互動,如喂奶時無微笑,被抱起時抗拒,不願意和他人親近,被逗弄時幾乎無反應。正常情況下4~6個月聽到自己的名字就會立即給出反應,但孤獨症兒童卻沒有任何反應;根本不依戀父母;不懂得察言觀色,不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無法和其他小朋友玩想象性的遊戲。

2、語言發育慢

無論是語言,還是非語言交流都存在一定的障礙。說話的形式、說話的内容、說話語調以及速度都異常;跟其交流時幾乎沒有表情和動作,姿勢比較僵硬。

3、興趣狹窄、行為刻闆

通常兒童一歲時就能關注别的小朋友,喜歡跟大一點的朋友玩耍。然而,孤獨症患兒不喜歡紮堆,以至于自行回避。另外,孤獨症患兒對異常的東西感興趣,如一直轉動的車輪、電風扇等;總是做出刻闆且重複的行為,如外出時需走固定的路線、不停的開門或關門等。

溫馨提示:由于兒童神經可塑性較強,發現的年齡越小,恢複的空間就越大。一旦發現兒童有以上異常,不能抱有僥幸心理,還需及早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及早幹預。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藥物能治療孤獨症,最主要的是行為幹預以及訓練,父母應給予鼓勵和支援以及陪伴,促進兒童逐漸建立目标行為,樹立可恢複的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