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今天,正在讀初三的兜兜(化名)第一次精神科就診。

醫生向父母宣布診斷:重度抑郁,“要住院”!

聽到醫生的診斷結果兜兜隻覺得無比激動:“至少有人告訴我,我不是沒事找事,我不是自己作死,我不是不愛自己,我隻是病了。”

兩年前,兜兜就知道自己出了問題。

那個時候,她剛剛以優異成績從國小升入國中。

在外人看來,她勤奮努力,品學兼優,但她知道,對成績的追求已經變成了一個黑洞,正在迅速吞噬她。

她住在學校宿舍,淩晨三四點便起床。宿舍斷電沒有燈,她就把自己關在裝了聲控燈的廁所裡學習。

她沒有心情打扮自己、管理個人衛生。考到全校第一是她生活中的唯一目标。

一旦小測驗的成績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她就會狂怒地撕掉試卷。她會用指甲死摳自己的手背,以至于在皮肉上挖出小坑,手背流膿。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兜兜不是沒有求助過。

國中二年級,班主任發現了她的異常,建議她去和學校的心理咨詢師聊聊。

數次見面,兜兜記得咨詢師反反複複強調的一句話:“你沒有病,你就是不愛你自己。”

這句話一面令她半信半疑,一面令她更加困惑和焦慮。

後來,兜兜開始出現自殺傾向。在班主任的堅持下,父母終于決定帶兜兜去看兒童精神科。

近年,兒童抑郁症逐漸走進公衆視野,電視新聞裡青少年因情緒問題而自殺的現象時有發生。

其實早在2014年《世界青少年健康報告》上就指出:2012年全球約有130萬青少年死亡,自殺是全球青少年的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始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抑郁症,對一生精神健康都會産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然而,大多數中國父母對此現象的認識并不深刻。

在精神科門診,可以看到很多未滿18歲的青少年都是獨自就診。

問其原因,大多回答“父母根本不會了解,隻會說是我自己想多了”,更有甚至“爸媽不想陪我過來”。

亦是雖有父母陪同,但當精神科醫師給出“抑郁症”的診斷後,父母嗤之以鼻,完全當笑話來看待。

“我的孩子才這麼小,怎麼可能得抑郁症?”是大多數父母一個無法了解的問題。

孩子們的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1、父母的高期待,讓孩子喪失自我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6歲的女孩可馨,生活作息堪比996。

在媽媽的安排下,從3歲起就開始上課外班,5歲學習國小一年級的課程,6歲準備接觸金融理财課。

才6歲的可馨,時間表細化到了每個時間點。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為了嚴格規範女兒,媽媽還立下家規,内容均是要求自我激勵。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可馨很懂事,雖然覺得媽媽嚴格,但是對媽媽的要求,都認真聽從,努力執行。

但是,女孩在節目中,卻又隐隐顯露出,不同的一面。

她行為強迫,擺畫筆時,必須順序一緻才罷休;

她社交困難,沒有朋友,很難融入到同學中;

她習慣性讨好,哪怕要回答的問題,其實并不愉快;

更令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紀的她,就體驗到了壓力,說自己沒有快樂...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6歲的可馨,拼盡全力做媽媽心中完美的小孩,可這種自我要求,卻讓她的精神世界,搖搖欲墜。

表面上看,孩子聽話懂事,行為正常。

可孩子的内心,早已沒有了自己的方向。

心理咨詢師胡慎之說:抑郁的情緒,均源自于喪失。

2、父母的貶低和否定,是最毒的藥

一位部落客曾經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許多人覺得,小孩子而已,不過是說幾句,怎麼就受不了?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評價,就是他認識自我的通道。

當一個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成了自己的錯,當他遇到任何難處,都隻有譏諷和指責。

在這樣的世界裡,孩子的信心被一點點消磨掉,自尊被一步步被打擊,最終墜進黑暗,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愛孩子,就真的要好好說。

因為,每一次的打擊和否定,都是對孩子一次沉重的傷害。

3、父母的情感忽視,讓孩子傷痕累累

兒童抑郁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許多父母,很難願意承認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和不良情緒。

面對孩子的求助,他們無動于衷,甚至認為是孩子的錯,好像孩子自己能夠做出選擇。

這種疏離和抗拒背後,是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聯結,不願意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情緒感受。

“哭什麼哭,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有什麼好怕的,你看别人怎麼行。”

親子關系中,情感忽視是比暴力更殘忍的存在。

孩子就像是活在孤島上,不被重視,無人看見。這樣的焦慮感,足以摧毀任何一個孩子。

身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痛苦

1、了解和尊重,是孩子最需要的支援

你必須意識到,作為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親人,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比常人成百上千倍的威力。

是以,在你不了解抑郁症以前,你如果魯莽草率地和孩子說類似于:

“你這不是病”

“你是想太多”

“你太閑了忙起來吧”

“誰沒點抑郁啊”

“過段時間就好了”

等等,更容易對患者造成成噸的傷害。

是以,當你想要為抑郁的孩子做點什麼,首先必須要樹立這樣一個意識:抑郁症是我不了解的病,我要去了解這個病,在沒有了解以前,我絕不輕言論斷。

2、鼓勵和陪伴患者及時就醫

作為孩子的家長,需要多鼓勵孩子,表達你們的關愛與溫暖,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也就是告訴他們這個病是可以治的。

隻要通過專業的治療,就一定可以康複。

同時,非常重要的是,家長最好陪同孩子一起去醫院,并多跟孩子的醫生交流,多多了解孩子的病情,也能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關心。

在用藥方面,督促孩子按時吃藥。千萬不能私自減少藥量或者停藥,即使好了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緩緩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