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敢對中國軍民使用生化武器,唯獨不敢對美軍用

在人類戰争史上,“生化武器”一直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早在十四世紀時期,鞑靼人就曾在進攻法卡城的時候因為受阻便用上了這種“特殊武器”,他們用投石車将感染鼠疫而死之人的屍體抛進法卡城裡,緻使瘟疫在城内蔓延,并最終利用這種殘忍的方法攻破了法卡城,這便是戰争史上最早使用生化武器的案例,而到了一戰時期,德軍也曾在比利時的伊普爾戰役中首次大規模地使用過毒氣,當這種一人多高的黃綠色煙雲被每秒2-3米的微風吹向英法聯軍陣地的時候,由于缺乏對毒氣的認知,英法守軍的方陣頓時陷入大亂,陣線迅速崩潰,而跟在煙雲後面的德軍就這樣在未遭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便一舉突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敢對中國軍民使用生化武器,唯獨不敢對美軍用

一戰結束後,毒氣攻擊的顯赫戰果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重視,而日内瓦公約雖然通過了《禁止在戰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但卻并沒有強力限制這種武器的發展和使用,就這樣,化學武器便成了一種禁而不止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929年,為了準備對外侵略戰争,日本便開始在大久野島上建造生産化學武器的設施,而這座“毒氣工廠”由于對外極端保密,是以即使在日本本土也鮮為人知。七七事變爆發後,侵華日軍第一野戰化學實驗部向大學營發出了一份報告,其大緻内容為:中國軍隊不僅沒有配備防毒服和消防粉,更沒有防護糜爛性毒劑的能力,而在戰場上作戰時他們也幾乎看不到任何可以防護毒氣的設施。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敢對中國軍民使用生化武器,唯獨不敢對美軍用

收到報告後,日軍高層便開始将國際法“抛”到一邊,轉而将“毒氣”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列為“普通作戰武器”的行列之中,因為他們心裡清楚,面對裝備落後但作戰勇敢的中國軍隊,毒氣便是“最理想”的武器。戰争初期,由于害怕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日軍隻敢偷偷摸摸地使用“生化武器”,但到了1938年以後,随着在中國的戰争逐漸陷入膠着,急于取勝的日軍在使用化學毒氣的次數和規模上也開始大大增加,僅在進攻江西修水的時候,日軍第11、16師團就曾集中140多門大炮向中國守軍的陣地發射了超過3000枚毒氣彈和15000隻毒氣筒,一時間,對岸的國軍陣地瞬間就被毒氣給徹底蓋住,守軍官兵大多也都壯烈殉國。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敢對中國軍民使用生化武器,唯獨不敢對美軍用

除了在進攻受阻的時候使用毒氣外,陷入包圍的日軍也會在狗急跳牆的時候頻繁使用,在宜昌反攻戰中,中國軍隊愈戰愈勇,将防守宜昌的第13師團全面包圍,在危急關頭,日軍指揮官内山英太郎甚至都開始燒掉秘密檔案和軍旗,做好了自殺的準備,而也就是在這時,遠藤三郎的航空兵突然飛抵戰場,開始在空中壓制陳誠所部的進攻,除此之外,第13師團也拿出了最後的“殺手锏”——毒氣彈,結果瞬間就改變了戰場的局勢,迫使國軍停止進攻。在整個侵華戰争中,日軍之是以總能“打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赢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其背後除了強大的兵力之外,“生化武器”也占據了很大的優勢,但既然這種武器如此好用,那在太平洋戰争爆發之後,面對綜合國力比自己強大的美國,日本人卻又為何不使用這種“廉價”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呢?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敢對中國軍民使用生化武器,唯獨不敢對美軍用

其實早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前,美國就對日軍在中國本土使用毒氣的事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關注和強烈譴責,并在1941年公開發表聲明稱:如果日本再繼續使用這種非人道的戰争武器,那美國便會将這種行為看作是針對自己的行動,并給予同樣且充分的報複。後來随着太平洋戰争的爆發,日軍的“生化武器”對于美國來說已經變成了現實的威脅,是以對于防護這方面,美國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而反觀日本人這邊,其實他們心裡也十厘清楚,美國人絕對掌握着足以令他們膽寒且更為先進的生化技術,如果自己率先使用這種武器的話,那美國勢必會展開更為瘋狂的報複,而也許正是這種自知之明促使東條英機最終下令徹底終止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敢對中國軍民使用生化武器,唯獨不敢對美軍用

指令發出後,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即使是全軍覆沒,也絕不會首先對美軍使用“生化武器”,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就沒有那麼“聽話”了,他們依舊會偷偷摸摸地使用這類武器,而最終原因便是——欺負你沒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