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擡棺材的杠夫雖是個低賤職業,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時代發展淘汰了無數的傳統職業。

早在晚清民國時,北京城因為是帝都,各種各樣的職業就尤其多。

有一些特殊職業,因為服務對象可能皇家,便更是為京城所獨有了。

這其中一個有最特别的職業,就是被稱為“杠夫”的人,他們是專門負責出殡擡棺材的。

擡棺材的杠夫雖是個低賤職業,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中國人向來講究死者為尊,活着的時候可能是一家人都嫌棄的老頭老太,而一旦死了,就立刻地位極其尊崇了起來。

家人要活的死去活來,葬禮要辦的隆重排場。

舊時京城有錢人出殡,最講究的就是擡棺材這個環節,這個活兒就有專門的杠房來承辦,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服務業專業外包。

杠房平時都養着一批杠夫,别小看擡棺材這個簡單的體力活,技術含量卻是極高的。

先從杠夫規模談起,一般起步就是64擡,即,一個棺材要有64個人來擡。

再講究點的,杠夫人數就可能有128人之多。

有人會覺得,一個棺材再加一個死人,用得着這麼多人嗎?

其實隻要找張舊時出殡的圖檔一看就清楚了,這棺材上面架房疊屋,名堂多着呢,高者有十多米,蔚為壯觀。

擡棺材的杠夫雖是個低賤職業,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雖然人多,但絕對不會手雜。這麼多人起擡時,要保證棺材絕不會有關點傾斜,要確定棺中的死者,絲毫不會有半點震蕩。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杠夫們不僅平時要訓練,接到活後,更要提前到客戶前來踩線路、搞演練,同時也是給客戶展示一下服務水準。

具體流程就是在擡棺的杠子上前後左右分别放十幾個碗,碗裡倒滿水。

64或128個杠夫起擡、疾走、換班,落地,都要做到行支流水、一氣呵成,從頭到尾,確定這十幾個碗裡的水,不溢半點出來。

如果演練時杠子上有水漬,杠房就要向主家交一部分罰款,以示服務水準不到位。

之是以說杠夫是最牛逼的職業,是因為他們是唯一敢敲詐皇家的底層工作者。

皇帝死後,也要靠他們擡出去。

下圖就是光緒出殡時的場面。

擡棺材的杠夫雖是個低賤職業,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皇家負責治喪的官員,要在出殡前一個月就把杠夫們請來,好吃好喝伺候着,讓他們每天認真演練,這演練還有個專門名字,叫“演龍輴”。

即使是這樣哄着,到出殡時,負責主持喪禮的官員,還要給杠房和杠夫們一筆不菲的好處費,懇求他們一定不要中途出什麼岔子。

你想象一下,如果杠故意坑人,擡着死去的皇帝在途中有個颠波或傾斜,那可真就是犯了大忌,驚了死去皇帝的聖駕,這個罪可就大到沒底兒了。

是以,杠房的人也就敢借此機會,使勁敲皇家的竹杠。

擡棺材的杠夫雖是個低賤職業,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話說1901年李鴻章在北京死後,棺材要擡出京城,再轉運回合肥去,杠房就向李家開口要3000銀元。

别看李家當時位高權重,這3000銀元,還是一聲不吭地趕緊付了。

為的就是確定棺中的老頭子能夠舒舒服服地被擡出京城,走完他在京城的最後一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