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本文字數約:9008 字

閱讀時間約:9 分鐘

本文章節:

01、父母無意中犯下的錯誤

02、高中就有心理問題苗頭

03、大學2次休學,女兒非常絕望

04、大學畢業并找到工作,走向康複

05、想分享給其他家長的心得

2019年,我們曾收治一名大學生患者小璇。

上大學時,她被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診斷為抑郁症;

又因為極度在意外表,忍不住花大量時間化妝,還被認為有強迫症狀。她找過的心理咨詢師說她有“軀體變形障礙”,也被稱為“想象醜陋綜合征”。

而且,她接受過精神分析療法後,變得非常仇親,在家砸東西、打父母。如果在那種情況下她去就診,很有可能會被診斷為雙相障礙。

病情嚴重時,小璇根本沒法上學,她經曆過兩次休學,嘗試過複學但失敗,學習障礙非常嚴重,有7門學科挂科。

因為遭受過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她還有繼發性的同志心理。

總之,小璇的病情很複雜,絕不隻有抑郁症那麼簡單。經過我們的深度心理幹預後(大約67個小時),她逐漸走向康複,成功複學,成績還很好。

今年元旦前,小璇的媽媽發來好消息,稱女兒已經順利從大學畢業了,整個人非常獨立、成熟、理性,不僅拿到了多個工作offer,入職上市公司,跟現任男友的感情也很穩定。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我與小璇媽媽的聊天記錄截圖

看到小璇的近況那麼好,我有種恍如隔世的感慨。她現在的狀态和她病重時對比,反差真是太強烈了,簡直像換了個人。她的爸爸媽媽的變化也很大!

我真的非常高興!

更令我驚喜的是,小璇的媽媽是一名老師,她利用親身經曆,以及學習到的科學精神心理學知識,給她的學生、學生家長提供心理輔導,幫助一名被診斷為抑郁症、而且有自殺念頭的學生考上了高中,病情大有好轉。

雖然以往她對小璇造成了很多心理傷害,但經過深刻的自我檢討、改變和提升後,她也蛻變了,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家長和教師!

關于小璇媽媽的積極改變和提升,後續我們再深入分析,供其他家長參考。

今天,我們分享小璇媽媽的自述文章,她回顧了女兒的患病、康複經曆,反思了她和丈夫在教育中曾犯下的錯誤,還對家長們提供了一些心得和建議,這值得家長們深思!

——何日輝

(下文為小璇媽媽的自述文章)

女兒小璇的抑郁症已經康複1年多了,回想她得病的曆程,仿佛噩夢一般,還時不時在頭腦中浮現,揮之不去。

女兒的病,應該說在高中就有些苗頭。

小璇從小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但個性比較敏感。我和夫妻都是老師,從小對女兒學習要求比較嚴格。尤其是我夫妻,看着女兒聰明伶俐,就想好好培養她,從國小開始就培養女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時女兒很乖巧、聽話,學習态度也認真。偶爾不端正,我們也馬上發現,及時制止。

我和她爸爸當時真的不懂得教育,隻要我們認為孩子做得不好,我就忍不住說教,她爸爸則動不動打罵,強硬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

尤其是她爸爸,管教方式非常粗暴。女兒3、4歲時,有一天她爸爸回家,看到我再給她喂飯,她一邊吃一邊玩。她爸爸氣得大吼一聲:“這麼大了還喂飯!讓她自己吃!”

其實,她爸那時是對我吼。但小璇被吓着了,渾身發抖,很害怕。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圖檔來源于網絡

還有,女兒5年級的時候,班裡有的同學每天都打扮得很漂亮,她很羨慕,就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很多發夾、發箍,也學着打扮。

有一次,她的考試成績有點下滑,她爸就罵她把心思都花在打扮上,不好好學習。還把厚報紙卷起來使勁抽她,一邊抽一邊惡狠狠地吼。還當着女兒的面,把一整盒發夾倒到垃圾桶裡。

我心疼女兒,事後悄悄地把發夾撿了回來。但當時我沒有阻止她爸。我每次想去阻止,他就說我慣她,然後我們夫妻倆就會吵起來。我沒有辦法,隻好不做聲。

這兩件事,小璇到接受心理幹預前還記得很清楚,尤其是爸爸抽她的時候,她說那是“猙獰的面孔”。而且除此之外,她爸爸粗暴教育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跟丈夫這樣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患病後,我們才意識到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一開始,孩子會反抗,但她發現越反抗,就被她爸爸打罵得越厲害,她就慢慢順從了。

女兒得病後跟我說過:

“媽媽,那時親戚和你們的同僚都說我很乖,其實我乖的下面,藏着壓抑和想反抗的心!”

可惜,我們那時候都沒有了解孩子的内心。

逐漸地,女兒漸漸把我們對她的高要求,變成了她對自己的高要求,出現了追求完美的性格。她從國小到國中成績一直處于班級前列,是我們的驕傲,她自己也比較滿意。

到了初升高的時候,當時有兩個學校可以選擇。一間是我們那裡的重點高中,另一間則相對普通一些。小璇想去後面那一間。

但我們當父母的,想當然地認為一定要上重點,沒征得她同意就報名了,還報了理科。

女兒其實并不擅長理科,喜歡文科。但那所重點學校的理科比較有優勢,而且我和她爸覺得學文科以後不好報專業,出來找工作比較難,就擅作主張了。

孩子知道之後情緒很激烈,但最後還是上了那所重點高中。

現在想起來真是“經驗主義”害人,我和她爸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當初讀的是文科,後面可能就不會病得那麼嚴重了,甚至可能不會得病了。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到了高中,小璇被分到了年級重點班,入學時在班上的排名還可以的,但後來狀态越來越差。雖然在年級裡處于中上遊,每次模拟考都超過一本線,但因為她在重點班啊,是以在班級裡排在中下遊,班級裡的競争壓力非常大。

她很不滿意自己的成績,還懷疑自己的智商。

而且,正當青春期又加上焦慮,女兒的臉上開始長痘痘,這讓她更加自卑了,覺得自己很醜。有時同學無意間開玩笑,說小璇你怎麼長了那麼多痘痘啊,她非常敏感,形成創傷了。

她那時有一個很好的閨蜜,皮膚好,長得好看,她就覺得自己不配當那女孩子的朋友,自卑得不得了。

總之,高中3年,女兒情緒變化很大,我們以為是學習壓力大,也沒怎麼在意,心想等考上大學就好了。

當時,小璇跟她爸的關系非常不好。她爸爸當時還沒意識到孩子有心理問題,覺得孩子就是故意執拗。

高一,因為一次沖突,他打了女兒,還不讓她去上課。女兒多重視學習啊,她急死了,但她爸爸就是不肯放她走,一定要讓她把事情說清楚。後來小璇到學校時遲到了,老師讓她罰站。

她心裡對這件事情很在意。後來她一看到爸爸出現就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或者發脾氣,把她爸爸的東西亂砸一通。其實那時我已經覺得教育方式不對了,但她爸爸還是不接受。

高二的時候,小璇總是晚上熬夜學習,有時淩晨1、2點還在學習。我們很擔心,我說你去睡覺吧,她就吼我,我隻好不管了。

隻要考試達不到她的自我要求,她的情緒就波動很大。她還自己在網上查抑郁症,做自測,測出輕度抑郁症。

她很擔心,問我:“媽媽,我是不是抑郁症?”

我安慰她,隻是學習壓力太大了。我又告訴她爸爸,他說瞎扯。

我真的很後悔,孩子那時已經有心理問題的苗頭了,可我們還沒有意識,總覺得等高中過了就好。

好在女兒意志堅定,堅持聯考,成績雖然不是特别理想,但也考進華東一所一本學校,讀的專業是管理學,她不是特别喜歡。

剛進大學時女兒非常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很活躍,還積極參加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成績。

但慢慢地,女兒睡眠不好,我猜還是跟長痘痘有關系。隻要臉上有一點痘痘,她就使勁摳,有傷口了就不願去上課,後來寝室的門都不肯出,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大一下學期,我們帶她去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看過一次,診斷抑郁症,醫生開了舍曲林,還有一種幫助睡眠的藥物。但女兒覺得藥物效果不顯著,回到學校後斷斷續續地吃。

大二上學期,女兒去學校呆了一個月就呆不下去了。臉上的痘也越長越厲害,女兒覺得自己醜,不能出門。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她覺得生無可戀,經常跟我發微信說些負能量的話,說不想活了。到後來我都害怕看她給我發的微信了。不過,她說自己膽子小,據我所知,她沒有真的傷害過自己。

後來,她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請假回家。我們去當地精神衛生中心看病,醫生診斷為抑郁症中度,需住院治療,調整藥物。沒辦法,女兒隻好住進了醫院,辦了休學手續。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住院、藥物的效果都不理想。那時我們家長對這個病也不怎麼了解,不知道這個病這麼厲害。

在休學的這1年,女兒呆在家,很少出門。每天看看電影、電視劇,做做手工,情緒穩定了很多。複學前又去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診斷是輕度抑郁,醫生還說有點強迫症狀。

我們以為女兒的病有起色了,應該能正常上學了,但複學并不順利,女兒還是跟不上,不想學,經常逃課,也學不進去。我們後來才知道,女兒這時候已經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了,其實她非常痛苦。

她還迷上電子遊戲,玩“吃雞”,通過遊戲來逃避現實。她以前是基本不玩遊戲的。花錢也無節制,頻繁在網上買衣服、鞋子。

我在上海給她找了心理咨詢師,但她說一開始覺得咨詢師講的有道理,但後來覺得沒效果,不願意去了。

臨近期末考試時,女兒焦慮崩潰,好多科目挂科了。後來隻能第二次休學。

她把自已關在房中,生活作息日夜颠倒,醒了就玩遊戲,有時幾天不吃飯,仇恨父母,怨恨父母導緻自已生病,對父母非常淡漠,而且行為和思想都有點偏激。

她不願意出門,覺得自己很醜,更加不願意看病。我們隻能由着她,盡量不跟她發生沖突,但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整個家氣氛非常凝重,我和她爸爸也互相埋怨、争吵。

那真是我們一家最煎熬的時候。

因為女兒生病,我加入了很多抑郁症患者家屬群。2017年,我偶然在一個群裡聽到何日輝主任關于雙相障礙的講座,那是我第一次得知何主任。

當時,群裡面有些家長對何主任的機構有些質疑。可我們當時真的沒有辦法了,孩子不願意去醫院看病,也不願意吃藥。

而且,一般醫院治療的時間比較短,有時候跟醫生交流幾分鐘、十幾分鐘,再做量表測量,就開藥。在這麼短的時間内把孩子症狀、現象說出來是很難的,醫生了解的是片面的東西。

吃藥對女兒的影響也很大,她說注意力和記憶力都下降了,更加影響學習,又解決不了問題。後來,她自己把藥停了,也沒有太大波動。我也感覺,隻要沒有很刺激她的事,她就算不吃藥情況也還算穩定。

當然,這裡不是建議患者、家屬們可以自行停藥。小璇是瞞着醫生和父母偷偷停藥的。一般來說,還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減藥、停藥,穩妥最重要。

總而言之,我們想去何主任那裡試試深度心理幹預這條路。至于費用,沒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了,無論多少錢,隻要有希望,我們就不想放棄。

其實,我一開始對何主任的文章也沒啥大的感覺。但因為孩子第一次住院時候做過心理咨詢,精神分析師對她說,她的問題是源于父母帶來的傷害,尤其是父母的“控制欲”。雖然這導緻孩子非常仇視我們,不過也讓我們對女兒的心理創傷有了一定意識。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于是我們認真地看何主任的文章,不斷學習,越看越覺得他對于心理創傷的分析有道理,就決定面診了。

一開始小璇還是不願意,覺得沒有用。我們就說到廣東走親戚,旅遊散心,順便看一看,她才慢慢接受。

上高鐵前,女兒說,“真希望這個火車趕快爆炸!”

我聽得心驚肉跳!她不是仇視社會,她是自己想死又下不了手,希望火車爆炸時她能沒痛苦地死去。

我馬上說,“你不能夠說這種話!”

她立馬反駁,“怎麼不能!”

總之,一路上還是挺波折的,女兒的狀态不太理想。但令我們驚訝的是,何主任和女兒單獨面診的時候,她居然發出了久違的笑聲。

何主任聽了我們和女兒的講述後,說女兒有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如果這些創傷不修複,病很難好。女兒内心深處也想康複,有點心動了。她最終答應了接受這裡的心理幹預。

但在心理幹預初期,女兒對何主任還是不大信任,每次出門都不太情願。再加上她那時還有嚴重的容貌焦慮,化妝要花很長時間,是以有時會遲到。我非常不好意思,但又不敢勸女兒,隻能心裡幹着急。

何主任對女兒進行了多次心理幹預,慢慢地,女兒的态度有變化了,說很喜歡跟何主任聊天。

很快,女兒開始接受催眠治療師Lucy的催眠治療。我按照何主任和Lucy的要求,如果孩子不主動說,我從不主動問心理幹預的具體情況,不左右她的想法,讓孩子自己感受、消化。

自從進入到創傷修複階段後,我明顯感覺孩子情緒好轉了。何主任和Lucy 消除了她嚴重的容貌焦慮後,開始修複過去我對她造成的心理創傷。在這之後,她對我說話的語氣變了。

她原來對我總是惡狠狠的,一不高興就怼回來,眼神也很厭惡,說看到我就煩。有些事我都不敢開口,因為一問她,她就說關你什麼事!

但那次治療後,她對我說話的語氣溫和了一些,交流也越來越多了,有時還跟我講她當時戀愛的事。要知道,高中時她對男女感情很排斥,說看到男生就惡心,還說這輩子不結婚,不要孩子。

我猜想,這可能是因為父親對她造成過很大的創傷吧。她大一的時候,還跟我講學校裡有同志,還覺得很正常。但我當時真的接受不了,甚至擔心她是不是有那個傾向。

總之,那時她跟我的關系緩和多了,我真的非常高興!

至于她與她爸爸的關系,也有一些改變。她爸爸工作很忙,也怕刺激女兒,很少來廣州,也不敢貿然給她打電話。

其實她爸爸也是從小被打罵過來的。他小的時候,小璇的奶奶拿着棍子攆着他打,他們幾兄弟長大後,都有一點暴力管教的傾向。這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父親現在也非常後悔,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他雖然話語不多,但我知道他内心有愧疚。

去年休學之前,孩子的狀态非常糟糕,一度想退學。她爸爸說:“如果你決定了,我就支援”。換了以前,他肯定不可能接受的。他還說要到網上買些很漂亮的發夾送給女兒,彌補當年的錯誤。

心理幹預期間,有一天小璇突然說,“不知道爸爸正在幹什麼呢?”

我就試探着問她,“還讨不讨厭爸爸?”

如果是以前,她肯定說讨厭,說“看到就惡心”。但那天她說,“不讨厭,但不知道回家看到他,真正相處的時候會怎麼樣”。

我們明白,她和父母的關系雖然有所緩和,但想一下子改變也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有耐心,持久地付出。

女兒結束心理幹預後,回家很快就複學了。當時,何主任已經利用心理幹預消除了她的學習障礙,她能看書、學習了。但複學2周後就要補考,時間很近,科目也很多,她還是非常焦慮。

她爸爸按照何主任的建議,特地到學校去,跟輔導員、各科老師做了很多溝通。她爸跟他們解釋女兒的病情,還有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過的錯,希望老師們能酌情幫助,不要誤以為女兒是不求上進、态度不好的壞學生。

這個過程挺艱辛的,她爸爸做了很多付出。但這也是我們家長應該去做、去彌補孩子的。

經過女兒自己的努力,還有老師的了解和幫助,她終于通過了所有科目的補考,逐漸回到了正常的學習軌道上。

其實心理幹預結束後,小璇的康複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她雖然比心理幹預前理性多了,情緒也穩定多了,但一開始遇到挫折時,還是容易情緒波動。

比如她跟當時的男友吵架了,兩人鬧得很激烈,眼看着狀态又不行了。幸好何主任和Lucy當時來我們這裡出差,給她進行了緊急心理幹預,又解決了她一些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她才緩過來了。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還有,有一次她要在家上網考試,結果我們這裡的片區停電了。她着急得不得了,一個勁地說完了要考砸了,沒法按時畢業了。

我們安慰她說,其實手提電腦裡還有一些電,她爸爸還去飯店開了房間,那裡有電、有網絡,我們還打電話給輔導員解釋情況了,輔導員也非常了解。但她當時就是聽不進去,跟我們急,非常煩躁。

我知道她肯定又是災難化思維了,但我不批評她,默默接住她發的脾氣。後來,她果然用手提電腦剩餘的電量完成了考試,最後還通過了,成績也不錯,她好開心!

這時候,我趁機跟她分析,讓她意識到當時她又不理性了,不好的結果還不一定會發生呢,她就認定了,又掉到災難化思維裡去了,“你看,現在不是過關了嗎?”

這時,她就能聽進去了。但有的時候,我說了也沒用,她的情緒波動比較大,我就請求何主任給予遠端心理指導,小璇的情緒很快就平複下來了。

去年6月,她順利畢業了。當時她寝室的同學有的考研,有的早早就拿到了教培機構的offer。當時她還挺羨慕,說别人那麼快就找到工作了,而且是很吃香的教育行業。

結果這個同學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再加上“雙減”政策落地,同學失業了。小璇感觸很深,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世界上好事和壞事不是那麼絕對的。

總之經過很多事之後,女兒的内心也越來越成熟、淡定了。她以前不能遇事兒,一遇到就急,不停地給我發微信抱怨、焦慮,就覺得别人的都好,自己的都倒黴,非常容易鑽牛角尖。

現在她不一樣了。

小璇畢業後,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找工作。我當時很擔心她,但不敢主動問,怕給她帶來壓力。她其實也很焦慮,但這次她沒找我抱怨,而是理性、積極地面對。

結果,在10天内,她就拿到了3個offer。她不是特别滿意,又去面了一家上市公司,又拿到了offer,最後确定了下來,然後把好消息告訴了我。

我當時真的非常欣慰,女兒終于能夠獨立、堅強地面對困難了!

而且,她的情感方面也成熟了很多。她以前的男友其實并不适合她,我和她爸爸早就看出來了。但我們意識到不能強加阻止,最好讓女兒自己去經曆、去判斷。

果然,随着女兒不斷提升,她也發現跟前男友合不來了。她主動提出了分手,後來又遇到了現任男友,兩個人很投契,各方面也很比對。他們在同一個城市打拼,感情很穩定。

前幾天,我還給女兒發微信問她情況。她說一切都挺好的,已經上班4個月了。她的工作主要是跟國外客戶溝通的,她的英語很好,大學時考了專業八級,是以完全可以勝任,人也很勤奮,主管對她很滿意。

現在,我們一家三口有一個微信群,經常在群裡說話,女兒有什麼重大的事都會說一聲。我們也不會強迫她做任何決定了,讓她自己去努力和經曆。

去年我過生日,她給我買了肩頸按摩儀;她爸過生日,她給發了個大紅包。她患病的時候把我們當仇人,這些都完全不敢想象!

看着女兒現在的樣子,我們非常知足!在她病重的時候,我幾乎什麼都不敢奢望,甚至做好了她無法大學畢業的心裡準備。

現在這一切,都離不開何主任和Lucy的付出,當然還有女兒自己的努力、不放棄!

最後,我想分享幾點一路走來的感悟,還有我因女兒患病、康複而得到的收獲。

第一,教育孩子是個很大的工程,是以,家長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女兒的創傷大部分來自丈夫和我。丈夫以前喜歡說教,動辄打罵,而我則喜歡唠叨、抱怨,是以家庭氣氛總是不和諧,給女兒帶來很多心理傷害。

現在我會檢討自己,少一些負能量,有事多溝通,要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女兒提供有愛的環境。

7年磨難,曆盡千險,患抑郁、雙相、強迫的女兒走向康複,開啟獨特人生

我們當家長的,不能隻盯着孩子的成績,還要花時間跟孩子有心靈之間的溝通,多陪陪孩子,聽他們說自己的經曆和想法。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是緊密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了解的,那這孩子最起碼不會差,而且他們會知道感恩、回報。

還有,孩子是有自己思想的,他們也有他們的人生。隻要他們不幹壞事,不走上歧途,那就多給他們時間、寬度和靈活性,讓他們多經曆,允許他們試錯,這是很重要的。

我的女兒,當初就是我們夫妻兩人試圖安排她的人生,最後她就生病了。

第二,一旦孩子有心理方面的病,一定要慎重選擇心理治療師。

我女兒在當地的醫院住院時,心理治療師用精神分析法分析她得病的原因,還有學校的心理老師,也說因為父母總是打罵。

女兒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病是因為父母才得的。她變得非常仇親,把我和她爸看作仇人。

而且,那些心理咨詢她就去了幾次,後來就不願意去了。這相當于傷口被打開了,攤在這裡不縫合。

她第二次休學以後,她又覺得壓力很大,情緒崩潰,在家裡把父親珍藏的瓷器全摔爛了,把垃圾倒在我們的床上,歇斯底裡地發洩,砸東西。我們知道她病了,不敢逆着她,隻好忍着,但心裡真的非常難受。

如果不是後來女兒接受了何主任和催眠治療師Lucy 的創傷修複,她和我們的關系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去修複。

是以,家長孩子選擇心理治療師時一定要謹慎。孩子得病了,肯定有父母的重大教育責任,父母必須深刻自我檢討。但心理治療師引導孩子看到這一點時,也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與父母修複關系,最起碼不要加重病情。

第三,孩子得病後,父母一定要改變。

父母不僅要改變,而且要多學習,尤其是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尊重每一個個體。

回想當初知道女兒得了病,我們每天焦慮不安,自己都無法控制好情緒,試問父母都這樣不理性,怎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力的支撐?隻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後來,我每天都寫日記,把何主任和Lucy的意見記下來。有任何事都會征求女兒意見,尊重女兒的選擇。在這方面我們吃了太多的虧了。

我自己是一名老師,也教育别人的孩子。經過女兒的病之後,我跟學生家長們的聯系緊密了很多。我會從大方向給他們一些指導,建議他們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

其中有一個學生,我特别關注。她在初二時确診了抑郁症,也在我們當地的醫院住過院、吃過很多藥,但效果也是不好。

她的情況跟我女兒當時非常像,也是跟家長的關系很糟糕,把她媽當做仇人。病重的時候,她也對自己失去了希望,覺得考不上高中了,上課就睡覺,非常頹廢,到最後各科老師都不管她了。

這孩子的媽媽很信任我,也知道孩子比較喜歡我,她提出讓我給孩子補補課。但我發現那時候教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她根本學不進去,她需要的是心理上的關懷和指導。

我就跟她深入溝通,用我從何主任那裡學來的知識,慢慢分析她的問題,引導她要加強自我覺察,不要掉到災難化思維裡。她的學習基礎其實不錯,人也聰明;而且就算沒考上高中,也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啊,這不是絕對的。

我還建議她媽媽改變教育方式。

她媽媽性格很強勢,早年又跟丈夫離婚了,壓力很大,對女兒的期待和要求很高。女兒得病後,她也非常彷徨、痛苦。

這些我也經曆過,我非常能夠了解她。我看着她,就仿佛看到了當時的自己。是以,我覺得這個孩子我要幫一下,就像我當時也很希望有人能救救我的孩子一樣。

從初二開始,我不斷給這孩子做心理輔導,也幫助她補上知識點。逐漸地,她學習狀态好起來了,最後考上了我們學校的高中部。

現在,這孩子服用藥物的劑量已經很少了,病情很穩定,成績也不錯。有時我在校園裡看到她,她就開心地跑過來跟我聊天。

我答應了她和她媽媽,在高中階段,我還會一直關注她,給她支援和引導。她們非常感激我,我心裡也很感動,很有成就感。

在這裡,非常感謝何主任帶領下的晴日心身醫療,在我們最絕望的時候給了我們希望。是你們精湛的技術給了我女兒重生,讓我女兒磨難磨難,晴日歸來。

我也希望我的經曆和分享,能跟更多孩子、家長帶去希望,早日康複,迎接陽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