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舟:北京中軸線申遺向世界講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

呂舟:北京中軸線申遺向世界講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

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教授 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應妮)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教授5日在京帶來題為“北京中軸線,申遺進行時”的講座。他指出,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是向世界講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是通過申報世界遺産促進整個北京老城的保護,是凸顯北京具有的中國氣派的首都風貌,彰顯和傳承優秀文化傳統。

呂舟教授從世界遺産概念、世界遺産标準、北京中軸線定義和價值、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步驟和工作程序五個方面介紹了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北京中軸線項目,深入淺出地給公衆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北京在全盤處理上,完整表現出偉大的中華民族建築的傳統手法和在都市計劃方面的智慧和氣魄。貫穿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線。一根長達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産生。”呂舟回憶和引用建築大家梁思成1951年《北京——都市計劃中的無比傑作》文中的表述,坦言北京中軸線申遺正是受到梁先生這篇文章影響而提出來的。

從時間上看,創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現代,曆經750餘年;從空間上看,北起鐘鼓樓,向南經過萬甯橋、景山、故宮、天安門廣場、正陽門,至永定門,貫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長約7.8公裡。故宮、天安門、景山、太廟、社稷壇、天壇……北京最重要的建築,幾乎全在這條北京中軸線上。

呂舟:北京中軸線申遺向世界講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

講座現場 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供圖

呂舟指出,作為一組長達7.8公裡的巨大建築群和城市空間的組合體,北京中軸線是曆經700餘年的發展形成的富有韻律、和諧,具有強烈标志性、儀式性的反映東方文明的都城中心區域。北京中軸線不是一條線,是一個區域,它反映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痕迹,北京中軸線是一個古今交融的産物,是一個活着的遺産。

他表示,北京中軸線展展現了中國文化對秩序的追求,展現了理想都城嚴整宏闊、壯麗的景觀特征。在曆史演化過程中,北京中軸線更是多個深刻影響中國和世界的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地。比如清王室退位,中國從古代社會進入近代社會,不僅是中國的大事,也是有世界意義的。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了,這件事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是世界性的大事。同時,北京中軸線也是複雜多樣的不同社會階層文化和生活的載體,從外城天橋、前門,咱們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到内城裡面鑼鼓巷等等達官貴人的生活、包括帝王的生活,各種階層生活都有。

據介紹,北京市已經完成了對太廟、社稷壇、天壇、景山等一些中軸線沿線上的重點文物的騰退工作——恢複展示了先農壇“一畝三分地”,修繕開放了景山壽皇殿建築群,整體貫通了北京中軸線南段景觀;天壇公園内騰退了原有的園林機械廠,新增綠化面積3.2公頃;先農壇和景山内一批文物建築得到整體保護修繕。北京市文物局還組織對中軸線沿線的“一畝三分地”、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正陽橋開展了考古勘探,在正陽橋考古發掘出明代遺存鎮水獸。

呂舟在總結中指出,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是向世界講古代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是通過申報世界遺産促進整個北京老城的保護,是凸顯北京具有的中國氣派的首都風貌,彰顯和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的過程提升各城市管理水準的過程,也是城市生活環境改善的過程。北京中軸線申遺是件大事情,需要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

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承辦的“一進制‘中’始——2022北京中軸線特展”在元旦之前開展。此次講座是“一進制‘中’始”系列講座活動的第一場,此後還會有相關講座和互動活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