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毒性”如何?JAMA發表流行地區數千名感染者的病情特征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自11月9日南非首次檢測出奧密克戎(Omicron)以來,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這一新冠病毒變種。

Omicron帶來的威脅程度,取決于Omicron的傳播力、免疫逃逸能力、緻病程度等特點,以及我們的動态防控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2月末最新釋出的聲明:

目前有一緻證據表明Omicron的傳播速度明顯快于Delta變種。

一些初步研究資料表明,Omicron對于疫苗接種或既往感染可能存在免疫逃逸。

有關Omicron感染者臨床嚴重程度的資料正在積累,但仍然有限。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回顧了南非Omicron感染高峰期間的住院患者特征,并與早期感染高峰期的情況進行比較。南非當地監測資料顯示,11月和12月檢測樣本中Omicron占比分别為81%和95%,在此背景下的患者資料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結果顯示,Omicron變種流行期間,陽性患者住院比例更低,入院患者的嚴重程度更低,包括需要吸氧、機械通氣、入住重症監護室(ICU)的比例,以及死亡率、住院時間等都更少。此外,年輕患者更多(近2/3未接種疫苗)。

截圖來源:JAMA

此前,南非共經曆了3波新冠疫情高峰。自11月15日以來,随着Omicron的出現,南非當地的新冠病例數再次增加,至12月7日社群陽性率已達到26%,形成了當地第4波高峰。

這項研究資料來自南非的Netcare醫療保健集團,覆寫49家急症診療醫院(>10000張床位),評估了第4波疫情期間(2021年11月15日-12月7日,随訪至2021年12月20日)該醫療系統中新冠陽性的住院患者的特點,并對比了前3波疫情中,社群陽性率同樣達到26%的時期的資料。

對比的前3波疫情(社群陽性率26%時期):

第1波:2020年6月14日-7月6日(原始毒株)

第2波:2020年12月1日-23日(Beta變種)

第3波:2021年6月1日-23日(Delta變種)

奧密克戎“毒性”如何?JAMA發表流行地區數千名感染者的病情特征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制圖

具體來看,資料顯示,四波不同疫情高峰期間,Netcare醫療系統急診檢測到陽性的患者數量各異,但在急診新冠陽性的患者中,前3波疫情高峰中,住院比例普遍在68%-69%,而第4波疫情高峰中這一數字下降至41.3%。

從患者特征來看,第4波疫情高峰期間住院的患者明顯更年輕(中位年齡為36歲,前3波中位年齡在53-59歲),女性比例更高(60.7% vs 46.3%-51.8%),有合并症的比例更低(22.3% vs 52.5%-58.4%)。在第4波疫情高峰期間入院的971名患者中,24.2%接種了疫苗,66.4%未接種疫苗,9.4%的疫苗接種狀态未知。

在第4波疫情高峰期間入院的971名患者的病情也更輕:

入院時更少出現急性呼吸系統疾病(31.6% vs 72.6%-91.2%),

需要氧氣治療的患者比例顯著下降(17.6% vs 74%-82%),

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比例顯著下降(1.6% vs 8.0%-16.4%),

ICU入住率更低(18.5% vs 29.9%-42%),

死亡率更低(2.7% vs 19.7%-29.1%),

平均住院時間更短(2.7天 vs 19.7-29.1天)。

▲4波不同疫情高峰期間,新冠陽性結果入院患者的結局(表格來源:參考資料[1])

論文總結指出,與南非前幾波疫情高峰相比,在第4波疫情的早期階段觀察到新冠住院患者的特征和結局不同。

論文中也表示,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乏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具體資料。截至12月20日,仍有7%的患者在住院。每一波疫情高峰期間全球防疫措施不同,患者的行為和特征也可能存在差異。此外,在病情分析時,難以完全區分因新冠入院或其他疾病入院但檢測出陽性的患者。

作者也強調,考慮到截至2021年12月,44.3%的南非成人接種了疫苗,>50%的人口曾暴露于新冠病毒,還需要更多資料來分析,第4波疫情高峰期陽性患者住院風險降低,是源于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種帶來的免疫力,還是Omicron本身的“毒性”降低。

這項經過同行評議發表的研究為我們了解Omicron感染者的病情特征帶來了重要參考,但鑒于這隻是早期資料,加之Omicron的傳播力、免疫逃逸不容忽視,我們仍然不能輕視Omicron的威脅,也期待更多科學證據的出現為防控提供更多科學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