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麼說,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

如何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的擔憂和想法,相信是每一個家長都想要解決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讨論一下這個問題。

怎麼說,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

例如,當遇到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的情況。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一句,“你看看你,又起來晚了,不吃早飯,你每天都這樣,你就是懶!”

這樣一句話,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孩子也就聽聽,根本聽不進去,可能下次還是需要我們不斷地重複。

從成人的角度進行理性分析,這句話表達的是家長對于孩子的關心與擔憂,但是,從孩子的感受而言,這更是一種傷害性的批評,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會妨礙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

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如果能夠換種表達方式,孩子更可能聽進去,也更有利于親子關系的發展。

怎麼說,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

有效溝通四“步”曲

怎麼說,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

1

說事件

在表達這些批評性的意見時,首先應該交代自己所指的是哪一個事件。

比如:“你今早起晚了,出門沒吃早飯。”

2

說感覺

說明自己的情緒狀态,即說明自己處在什麼情緒,為什麼會表現出這樣的情緒。

比如:“我很擔心,你這樣做對身體不好。”

或“我有些生氣,因為你答應要吃過早飯再走,結果卻沒做到。”

3

說期望

向孩子說明對該行為改變的期望。

比如:“我希望你能從明天開始每天都吃早飯。”

4

說理由

說明為什麼希望孩子能這樣做,可以是這麼做的優點、對孩子的好處等。

比如:“我相信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連起來就是:

“你今早起晚了,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對身體不好。是以我希望你能從明天開始每天都吃早飯。我相信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這樣一來,比起前一種充滿情緒宣洩的說法,是不是更溫和,更能表達自己關注的點了呢?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兩種方式的不同:

第一種方式,傳達給孩子的更多的是一些家長自身的情緒,要麼會挫傷孩子與父母進行溝通的熱情,要麼就會激起孩子對抗的情緒;

而第二種方式,則是立足于事件本身,更能幫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思,也向孩子展示了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有利于孩子學習如何與父母良好地互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