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總是頭疼不已,他們的叛逆有時甚至會超過父母的想象,可這時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已經聽不進去。直到這時,父母才會檢討以往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如果能夠在孩子童年期給予正确的教育,也許一切都會不同。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的早期經曆,對未來的影響占比高達80%。
但是很多父母往往忽略這一點,認為孩子那麼小,他們能懂什麼呢?于是隻是丢一些玩具,幾本繪畫給他們,卻很少真正花心思陪伴他們。
在孩子成長的最初幾年,父母很難發現孩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也不會太多關注孩子内心的不良情緒。但不發現不關注并不代表不存在,這些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直到某一天突然暴發。
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幾年,父母一定要把握住,因為一旦錯過,會對孩子的一生都造成影響。
一歲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安全感格外重要。他們的安全感大多來自外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父母。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不管不顧,把照顧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他人,那麼即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他們的内心世界也是不完整的。不管照顧的人對他們有多好,也無法彌補父母在他們心中的缺失造成的影響。
如果此時無法讓孩子獲得安全感,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便會患得患失。這種感覺甚至有可能一直持續到他們成年之後,因為童年造成的陰影是最難以磨滅的。
兩歲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孩子從兩歲左右會出現自己的意識,這種意識大多是無意識的,他們也許并不明白自己的動作意味着什麼,有時純粹的是出于好玩,有時隻是想要控制自己的身體。
這個時候父母應當學會适當放手,千萬不要阻止孩子做這做那。也許從父母角度出發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但卻無形中抹殺了他們的積極性,導緻孩子産生一種錯覺,認為父母不相信自己。
當孩子的信任感無法建立時,他們就會變得自卑。因為最親近的父母都對他們有所懷疑,那麼還有什麼人會信任自己呢?當孩子給自己貼上負面标簽之後,一切都變得很難改變。
三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出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需要父母和家人的精心照顧,因為年幼的他們沒有足夠的動手能力,缺乏對危險的判斷力,這時父母的照顧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孩子三歲之後,父母便可以學着适當放手,在確定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些事情,讓他們通過親身感受了解世界,這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官。
千萬不要把孩子困在籠子裡,這樣孩子會變得膽小,沒有主見。當孩子習慣處處依賴父母之後,他們的性格就會變得自私,成長後自然難以融入社會。
四歲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父母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确的,什麼是錯誤的,也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斷。當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直接分出對錯,是以孩子的是非觀就顯得非常重要。
盡可能地帶孩子多見一些世面,所謂見多識廣。也許對自己的孩子而言他們未必能夠領會太多,但是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經曆的,都會成為一筆寶貴的财富。
關于孩子人生的前4年,我們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想看更多的育兒知識和經營,歡迎點贊加關注,我會繼續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