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摘要:

01、父母們似乎天生就具有孩子能成才的自信,擔心孩子有一天“德不配位”,是以“教養”一直是父母十分重視的事情。這也就導緻了一個尴尬的現實——這個社會上存在着大量的“有德無位”的除了有教養/修養之外被看作是“一無是處”的人。

02、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就是一個用物質來衡量個人能力的世界,有實力,教養/修養可以給你錦上添花,但沒實力,再有修養,你可能也什麼都不是。隻可惜,很多深谙這一事理的父母們,依然以“教養”為孩子的立身之本,那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卻一直被忽視。

03、在個人看來,隻有弄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會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前進動力。對于現在普遍衣食無憂、沒有生存壓力的孩子們來說,早立志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文 | 陳老實YOLO

編輯 | 神逗奶爸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父母們重視“教養”的原因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這樣的一些場景應該都不陌生:

孩子們見到外人,都會被要求叫人,孩子要是主動叫了,貌似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情,孩子要是不叫,便深有“臉上無光”之感,很可能會将其責備一番,有時候還會當面來一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呢,跟你說了多少次……

孩子們在衣食住行上的好習慣一定要盡早養成,一點點不好的端倪就會被“有責任心”的父母迅速糾正,貌似孩子的一點點“壞習慣(父母們不喜歡的)”就會毀了他的一生。

在孩子的學業上更是離譜,為了讓孩子有好成績,他們能為孩子做任何事情,遇到“有良心”的孩子還好,他們的苦口婆心多少能讓孩子稍微安分,但要是遇到油鹽不進的孩子,他們就隻能“認命”。

我小時候并不是很聰明,但我就一直有疑問:為什麼啊?為什麼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非要叫人?為什麼我就不能保留自己一點點個性?為什麼連二進制一次方程都不會解的你能那麼理直氣壯地對我的學習指手畫腳?路上的乞丐就真的都是沒好好學習的人?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是啊,為什麼啊?為什麼從來沒人跟我們解釋這些事情?

我為什麼要有禮貌、為什麼要有好習慣、為什麼要有好成績?

我應該都問過自己的母親或者父親,但答案對我們來說往往都很“陌生”,他們說的那些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看不見,也摸不着!

你說,何來的動力?

你責怪孩子不了解你的苦心?那你也想想自己當初不也有一樣的過程?

等我長大了我就明白了,不是他們不解釋,而是他們根本解釋不了!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不清楚自己想要幹什麼、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

他們隻看到成功者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好品行,單純地認為就是這些才讓他們成為“人上之人”。

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的“人品”積攢多了,總有一天能夠平步青雲。在我看來這就跟想着多買彩票就一定能中大獎一樣的事情。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立志”成了口号

遺憾的是,這好像是很普遍的事情,因為就目前來看,你在大街上遇到的,10個有就兩三個是那種品行端正卻無實力的“草根”。

不是我瞧不起他們,我大概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們表面上的平靜根本無法掩飾内心的不平衡。

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成了自命清高的人或者喜歡槍打出頭鳥、喜歡落井下石的一類人。

有教養、有修養自然是好事情,我們畢竟都喜歡這樣的人,可是我們有必要讓每個人都喜歡麼?

有理想,有志向也是好事情,問題是這似乎成了一句口号,父母天天在喊,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或者根本不屑于聽。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問題到底在哪裡?

或許是我們跟孩子解釋的那些太過于冠冕堂皇、太過于脫離人性!

什麼憂國憂民、什麼造福蒼生,不如“功名利祿”來得實在!

想讓孩子清楚為什麼要努力,你得先讓他看到摸得着的“好處”,這比任何的苦口婆心(正面教材、負面教材)都有用!

我相信孩子其實都很明确自己當下想要什麼的,隻不過對長遠的東西都太過陌生,是以,父母用什麼“蘿蔔”來引導、如何引導,讓孩子明确志向,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很遺憾,我作為這樣一個人,又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我實在難以拿出一套被證明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來。

我隻知道,立志可以讓人清楚自己追求什麼、才會讓人有清晰的目标,才能讓人有所專注、有所成就。

到那一天,不僅你自己會自發地提升修養,别人也會把光環套到你的頭上來。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結語

芸芸衆生,多為沒有明确志向的人,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已經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至于我們很容易受到他人或者外在因素的影響,搖擺不定,什麼都想要,最後什麼都沒得到。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唯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不拘泥于計劃或者過程本身,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一樣,咱們首先得先“知”你想要什麼,扪心自問,你要的是孩子的教養,還是孩子今後的實力?如果是後者,就需要調整方式方法了。

這裡面,孰輕孰重不言自明,隻是其中的方法,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

——END——

很遺憾,這件比“教養”重要一萬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