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摘要:

01、父母们似乎天生就具有孩子能成才的自信,担心孩子有一天“德不配位”,所以“教养”一直是父母十分重视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现实——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有德无位”的除了有教养/修养之外被看作是“一无是处”的人。

02、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一个用物质来衡量个人能力的世界,有实力,教养/修养可以给你锦上添花,但没实力,再有修养,你可能也什么都不是。只可惜,很多深谙这一事理的父母们,依然以“教养”为孩子的立身之本,那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却一直被忽视。

03、在个人看来,只有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前进动力。对于现在普遍衣食无忧、没有生存压力的孩子们来说,早立志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文 | 陈老实YOLO

编辑 | 神逗奶爸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父母们重视“教养”的原因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一些场景应该都不陌生:

孩子们见到外人,都会被要求叫人,孩子要是主动叫了,貌似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孩子要是不叫,便深有“脸上无光”之感,很可能会将其责备一番,有时候还会当面来一句: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呢,跟你说了多少次……

孩子们在衣食住行上的好习惯一定要尽早养成,一点点不好的端倪就会被“有责任心”的父母迅速纠正,貌似孩子的一点点“坏习惯(父母们不喜欢的)”就会毁了他的一生。

在孩子的学业上更是离谱,为了让孩子有好成绩,他们能为孩子做任何事情,遇到“有良心”的孩子还好,他们的苦口婆心多少能让孩子稍微安分,但要是遇到油盐不进的孩子,他们就只能“认命”。

我小时候并不是很聪明,但我就一直有疑问:为什么啊?为什么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非要叫人?为什么我就不能保留自己一点点个性?为什么连二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的你能那么理直气壮地对我的学习指手画脚?路上的乞丐就真的都是没好好学习的人?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是啊,为什么啊?为什么从来没人跟我们解释这些事情?

我为什么要有礼貌、为什么要有好习惯、为什么要有好成绩?

我应该都问过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但答案对我们来说往往都很“陌生”,他们说的那些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看不见,也摸不着!

你说,何来的动力?

你责怪孩子不理解你的苦心?那你也想想自己当初不也有一样的过程?

等我长大了我就明白了,不是他们不解释,而是他们根本解释不了!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不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

他们只看到成功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好品行,单纯地认为就是这些才让他们成为“人上之人”。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人品”积攒多了,总有一天能够平步青云。在我看来这就跟想着多买彩票就一定能中大奖一样的事情。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立志”成了口号

遗憾的是,这好像是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就目前来看,你在大街上遇到的,10个有就两三个是那种品行端正却无实力的“草根”。

不是我瞧不起他们,我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表面上的平静根本无法掩饰内心的不平衡。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成了自命清高的人或者喜欢枪打出头鸟、喜欢落井下石的一类人。

有教养、有修养自然是好事情,我们毕竟都喜欢这样的人,可是我们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么?

有理想,有志向也是好事情,问题是这似乎成了一句口号,父母天天在喊,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或者根本不屑于听。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问题到底在哪里?

或许是我们跟孩子解释的那些太过于冠冕堂皇、太过于脱离人性!

什么忧国忧民、什么造福苍生,不如“功名利禄”来得实在!

想让孩子清楚为什么要努力,你得先让他看到摸得着的“好处”,这比任何的苦口婆心(正面教材、负面教材)都有用!

我相信孩子其实都很明确自己当下想要什么的,只不过对长远的东西都太过陌生,所以,父母用什么“萝卜”来引导、如何引导,让孩子明确志向,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很遗憾,我作为这样一个人,又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我实在难以拿出一套被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我只知道,立志可以让人清楚自己追求什么、才会让人有清晰的目标,才能让人有所专注、有所成就。

到那一天,不仅你自己会自发地提升修养,别人也会把光环套到你的头上来。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结语

芸芸众生,多为没有明确志向的人,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已经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受到他人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摇摆不定,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唯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不拘泥于计划或者过程本身,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一样,咱们首先得先“知”你想要什么,扪心自问,你要的是孩子的教养,还是孩子今后的实力?如果是后者,就需要调整方式方法了。

这里面,孰轻孰重不言自明,只是其中的方法,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END——

很遗憾,这件比“教养”重要一万倍的事情,一直在被忽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