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牙龈好出血,就是患了牙周炎?

牙龈好出血,就是患了牙周炎?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563篇文章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牙龈出血是牙周炎的主要症狀之一。那麼,牙龈好出血是不是意味着一定患上牙周炎了呢?如果不是,還有可能是什麼問題呢?

不簡單的牙周病

雖然一提到牙周病,我們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牙周炎,但從牙周病的專業分類角度講,狹義的牙周炎(實為慢性牙周炎)隻是近十種牙周病中的一種而已。根據目前的分類方法,牙周病首先可以分為牙龈病和牙周炎兩大類,而牙龈病和牙周炎再分别分為若幹類型。慢性牙周炎的确是牙周炎類别中最常見的類型。

牙周炎的臨床症狀主要有四點:牙龈發炎和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齒松動和移位。是以,牙龈出血确實是能夠反映牙周炎存在與否的客觀名額之一。然而反過來,牙龈出血卻并不能和發生牙周炎劃等号。這是因為,在牙周病分類中,牙龈病中最常見的一類是牙龈炎,它也是會引起牙龈出血的。是以,當有牙龈出血症狀存在的時候,病人既可能是患了牙周炎,也可能是患了牙龈炎。

同為牙周病,又同樣有牙龈出血症狀,如何判斷是牙龈炎還是牙周炎呢?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差異源于兩者的病變範圍不同,前者發炎僅累及牙龈組織,而後者則是牙龈炎的基礎上,更深層的組織——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也被累及,因而兩者的表現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别的。

重要的是要“看穿它”

單憑牙龈出血這一個症狀,非專業人員是沒辦法區分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隻有專業醫生用專業辦法才能對它們予以區分。

牙周炎,一方面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牙龈發炎——牙龈在出血的同時,還會與牙面分離,就像被掀開一樣,并形成所謂的牙周袋;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更深層牙周組織的發炎,牙周膜和牙槽骨是以遭到破壞。當破壞範圍達到一定程度時,牙齒可能松動、甚至移位。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盡早發現組織破壞的苗頭。

那麼,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些苗頭呢?牙醫有兩大法寶:牙周探針和全景片。

在口腔正常檢查中,有一種器械叫探針。而牙周探針與普通探針不同,有兩個特點:一是針頭末端圓鈍,二是針頭有刻度。這些特點與它的用途關系密切——它主要是用于檢查牙周袋的,即對牙周袋的位置和深淺做探測。末端圓鈍可以避免它對牙龈造成刺痛和刺傷,有刻度可以使它能夠顯示出牙周袋的深淺。

牙龈好出血,就是患了牙周炎?

正常的牙龈也有小部分是與牙面分離的,這部分牙龈即可與牙面之間形成一條淺溝——牙龈溝。但牙龈溝的深度通常在3 mm以内。牙周袋則不同,它的深度可能達到5~10 mm,它形成的基礎是一方面源于牙龈與牙面分離的部分增加,另一方面則源于牙龈萎縮的速度慢于牙龈與牙面分離的速度。很顯然,牙周袋的深淺可以反映出牙周炎的嚴重程度。

牙龈好出血,就是患了牙周炎?

在口腔正常檢查中,放射線檢查也是很常見的檢查方法。而在牙周病檢查診斷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拍全景片,其學名是全口曲面體層片。它的突出優勢是可以将整口牙的牙槽骨情況盡收眼底。通過全景片,牙醫可以看到牙槽骨是否有吸收,以及發生吸收的牙位、嚴重程度等,由此輔助診斷牙周炎是否存在和制定牙周治療計劃。牙槽骨吸收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出牙周炎的嚴重程度。但這個名額不能憑肉眼判斷,隻有放射線檢查才能幫助我們“看穿”牙槽骨的内部情況。

牙龈好出血,就是患了牙周炎?

是以,要确認是牙龈炎還是牙周炎,不能單憑猜測,隻有通過專業手段做檢查後才能下結論。

有牙龈炎≠必有牙周炎

雖然說到這,大家已經知道怎麼區分牙龈炎和牙周炎了,但仍有人會擔心“我的牙龈炎會不會發展為牙周炎?”雖然兩者都有牙龈的損害,但牙周炎卻并非牙龈炎的“更新版”。換言之,一個人現在有牙龈炎并不意味他未來一定會有牙周炎,因為不是所有牙龈炎都會發展為牙周炎。有研究資料顯示,絕大多數人(81%)的牙龈炎病情發展緩慢,僅小部分人(8%)病情迅速加重,而另一部分人(11%)的病情靜止,不發展為牙周炎。但也有研究認為,牙龈炎往往會被視作牙周炎的前驅症狀和危險因素,是以積極預防牙龈炎也有重要意義。

是以,我們采取積極、客觀的态度面對牙龈炎和牙周炎,才是正确選擇。既不要漠然處之,也不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作者: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

富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