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身為父母,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含辛茹苦養孩子付出太多了。如果孩子不聽話對自己頂嘴了,就特别的生氣,覺得孩子不懂知恩圖報,對不起自己。

例如:你催促孩子快去做作業,他還在那兒撒着歡地玩,你就忍不住氣惱地吼了起來:“你再不去做作業,就不準吃飯!”可是孩子卻也不甘示弱地扯着嗓子喊:“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安排,你别管了!”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孩子的頂嘴,一下子把你氣得血壓飙升了,飯也不想做了。心想:“這熊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父母是在為他的未來着想,他怎麼就不懂呢?真氣人!”

大多數的父母總是覺得别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從來不和父母頂嘴,真是好孩子,養那樣的孩子多麼輕松,多麼幸福。

其實,孩子不頂嘴,不一定是好事。“頂嘴”的孩子和“不頂嘴”的孩子,二十年後的差距很大,讓許多父母很意外。

01

孩子頂嘴,是自主意識覺醒了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有的孩子到了兩三歲時就開始了“頂嘴”的一系列的行為。例如:逛商場,你選擇買的東西他不要,說:“那不好,我要這樣的。”

看電視,你說:“看學習頻道,多漲點知識。”他說:“學,學,學,把人學傻嗎?我不喜歡那個頻道。”

“頂嘴”的現象,讓父母和孩子們之間充滿了火藥味。父母倍感頭痛:“如此下去,将來孩子怎麼生存呢?”

其實,孩子的“頂嘴”是叛逆期的表現。正常的孩子都有這種表現,說明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尊嚴覺醒了。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開始想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與學習。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有孩子表示:“父母總覺得自己貪玩,但我不是學習的機器,自己累了就想玩,放松放松,那是自我身心的調劑。”

二十年後,你意外地發現了這樣的現象:

小時候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獨立性比較強。他們做人做事雷厲風行,很果斷,能獨當一面,自主意識很強,容易得到上司們的提拔重用。

而那些在父母的威壓下,越來越不敢“頂嘴”的孩子,到了社會上就表現得唯唯諾諾,人雲亦雲,自主意識特别差。

總是看别人的眼色和臉色做事,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優柔寡斷而瞻前顧後,多思多慮而怕這怕那。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别人吼一句就吓得瑟瑟發抖,處處表現得沒有主見,依賴性很強,隻想做個乖乖聽話的人,把工作混下去,可以領到工資就行了。活得實在是憋屈又憋氣。

是以,對于孩子們的“頂嘴”,父母不要視為大逆不道而加以打壓,否則就讓孩子們剛冒出來的自主意識的芽被壓抑了,畸形生長了。長大後變得完全沒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泯然衆人”了。

孩子們不聽話愛“頂嘴”,不是沒有教養,故意作對,不懂父母的苦愁,而是想在與父母的對抗中尋找自我,獲得獨立成長的機會。從小懂得獨立自主,将來就個性鮮明,敢作敢當了,容易成長為人才。

02

孩子頂嘴,是有創造性的表現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前段時間,發生了一個特别意味深長的案件。在畫畫培優班,有個孩子聽了老師的講課,總是别出心裁地畫些奇奇怪怪的畫。

老師說他不該那麼離經叛道,随心所欲地亂畫。可是孩子頂嘴說:“就是這樣畫才有意思,才過瘾,你那樣太死闆了。”

多次發生了“頂嘴”的事件,老師就動粗了,強行讓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畫。家長知道了後,就起訴了老師,說她扼殺了自己的孩子的創造性,要求退款,并賠償。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起訴的父母比較明智,懂得保護孩子的創造性。他們知道出類拔萃的人才都是創造性很強的。

老師不應該打壓孩子的“頂嘴”,如果這樣,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孩子們的智慧泉眼給堵住了。

雖然說有時候孩子們的“頂嘴”表現得不可理喻,但那就是他們開智開慧的初期表現。

讓他們自由表達,智慧之泉才能噴湧而出,二十年後就可以吸取百家之長,自成一派,獨樹一幟,成為不可多得的創意人才了。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實際上,“頂嘴”是孩子們思維的突破,是對各種各樣的局限的突破,不知不覺就在提升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的級别。

愛“頂嘴”的孩子們,往往是創造性的爆發,雖然醜陋卻出手不凡,作為父母必須對孩子們的“頂嘴”樂而開笑,允許适當存在,給他們的創造性一個出路。

二十年後,父母會發現,愛“頂嘴”的孩子們,就像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韋東奕那樣,與衆不同而特别有創造性,遙遙領先于别人甚至整個時代。而不愛“頂嘴”、循規蹈矩的孩子們,往往就按部就班,不敢打破正常而十分平庸了。

03

頂嘴的孩子是自我天賦的需要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著名的教育家劉墉對自己的孩子劉軒從小要求嚴格。

他總是要求劉軒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可是劉軒總是“頂嘴”,不按父親的要求去做,雙方都很生氣。

有一天,劉墉問他為什麼要那麼叛逆。劉軒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我覺得我長大了,不該什麼都聽你的。是以你叫我往左,我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該找到自己在哪!”

後來,劉軒按照他自己的興趣,學習心理學,成長為了出類拔萃的心理學家。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有句古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就是說有些事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做父母的強求不來,就隻有順其自然加以引導,别讓孩子們誤入歧途就行了。

比方說,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是畫畫,你偏偏強壓他去學音樂,也許就扼殺了一個未來優秀的畫家,而讓世界上多了一個平庸的音樂從業人員。

許多天才之是以成為了天才,就在于他們敢于與父母或老師“頂嘴”,堅持自己的想法,遵循自己的天賦,并積極朝着自己的目标前進。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他們如山中的小溪,自由自在地奔流在自己的天賦軌道上,潛能得到了盡情盡興的發揮,最後成長為出類拔萃的人才了。

而不敢與父母或老師“頂嘴”的孩子,最後自己的天賦就被打壓了,失去自我,循規蹈矩活成了長輩們要求的樣子。

有時候,孩子們的“頂嘴”,就是他們的體内天賦和潛能在呐喊了,發出了靈魂之聲,本能之聲,做父母的要聽懂其呼聲和内涵,不可草率行事,打壓了他們的天賦、本能和潛能。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讓很多父母很意外

總之,作為父母,與孩子們說話要保持平等,而不是對抗。非原則性的問題上,要允許孩子們“頂嘴”,不可視其“頂嘴”為洪水猛獸而焦慮不堪的加以打壓。

許多事例表明了,二十年後,愛“頂嘴”的孩子都比不愛“頂嘴”的孩子在各個方面要強——他們事業有成,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人生出彩。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