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懲罰孩子也有“訣竅”,但這兩個雷區可别再踩了!

相信您一定聽過一句話:“打是親、罵是愛,愛得深沉用腳踹~”,而這句話之前也更多被家長認為是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

現在,家長們都比較寵孩子,愛孩子。一個孩子六個人照顧。不舍得批評,不舍得懲罰。

但是部分脾氣急躁火爆的家長,有時也會因為氣憤之急對孩子實施懲罰,甚至還會出現動手打孩子的情況。

大部分的家長打孩子都是發洩自己的情緒,隻有少部分的家長是能夠理性的給孩子懲罰,讓孩子改正錯誤。

我們先來說一下很多家長日常懲罰孩子的雷區。

懲罰孩子也有“訣竅”,但這兩個雷區可别再踩了!

01、不打不成材的錯誤認知

部分家長認為隻有打,孩子才能記住,才能有效!而一說到懲罰,很多父母也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體罰,打屁股、罰站、關禁閉等等,但是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講,我們是絕對不贊同體罰的,無論是打屁股還是打手心,都是絕對不可以的。

因為體罰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家長隻是依靠自己的強壯來懲罰孩子,讓孩子遭受皮肉之痛而已,并無法産生真正教育的意義。

現在每年的4月30日也由反體罰組織發起了“國際不打小孩日”,來反對這種不正确的暴力行為。

02、孩子做錯事後不可在公衆場合直接進行批評懲罰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比大人還要強,是以當孩子一旦犯錯時,就算家長要批評孩子也要在沒有外人的地方去告知孩子,而不要在公共場合讓孩子感覺沒有面子。

家長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否則孩子不但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在心理上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留下陰影。

懲罰孩子也有“訣竅”,但這兩個雷區可别再踩了!

03、批評懲罰孩子時,不可全盤否定且進行人格攻擊

批評懲罰孩子時,不可以全盤否定孩子的行為,并且用語言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比如:你就是個沒出息的孩子、你就是個壞孩子等等。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對孩子适當的懲罰是在所難免的,那麼怎樣的懲罰是科學的,是可以讓孩子意識到承受自然後果的作用呢?

如何科學的懲罰更有效?懲罰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被罰的心服口服呢?

其實,很多人并不了解什麼是懲罰,認為懲罰和後果是同一件事。

請家長們跟我做個實驗。你能從接下來的舉例中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懲罰?哪些是後果嗎?

1、一個 10 歲的孩子因為說了髒話,家長就用肥皂水給孩子漱口。

2、一個 8 歲孩子因為在寒冷的一天不願意出門穿外衣,家長就在確定不會凍傷的情況下任由孩子冷着。

3、一個 5 歲的孩子因為不願意收拾房間,家長就照了一張房間的照片發在朋友圈裡。

4、一個 3 歲的孩子因為貪玩不吃飯,家長就讓孩子挨餓到另外一餐。

懲罰孩子也有“訣竅”,但這兩個雷區可别再踩了!

(正确答案:1和 3是懲罰,2和 4是自然後果)

家長其實要更多的利用自然後果,讓孩子自己體會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這樣也會讓孩子明白自己選擇的,後果也要自己承擔。

04、多一些包容,接納孩子的感受

對待孩子的行為,作為家長,不要過度嚴苛,不要要求過高,不能太過急躁!我們要給孩子多一些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感受,這并不意味着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

因為了解并不代表認同,我們要容許孩子有正常的情感,有試錯的機會,但不給予孩子行為上的縱容,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因為尊重是互相的,家長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從内心尊重父母,也更能聽進去爸爸媽媽教育的内容。

家長一定要完全摒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錯誤教育理念,通過科學的教育溝通方式讓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成長為一個敢于犯錯,勇于知錯、明辨是非、智慧成長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