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惩罚孩子也有“诀窍”,但这两个雷区可别再踩了!

相信您一定听过一句话:“打是亲、骂是爱,爱得深沉用脚踹~”,而这句话之前也更多被家长认为是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

现在,家长们都比较宠孩子,爱孩子。一个孩子六个人照顾。不舍得批评,不舍得惩罚。

但是部分脾气急躁火爆的家长,有时也会因为气愤之急对孩子实施惩罚,甚至还会出现动手打孩子的情况。

大部分的家长打孩子都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只有少部分的家长是能够理性的给孩子惩罚,让孩子改正错误。

我们先来说一下很多家长日常惩罚孩子的雷区。

惩罚孩子也有“诀窍”,但这两个雷区可别再踩了!

01、不打不成材的错误认知

部分家长认为只有打,孩子才能记住,才能有效!而一说到惩罚,很多父母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体罚,打屁股、罚站、关禁闭等等,但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绝对不赞同体罚的,无论是打屁股还是打手心,都是绝对不可以的。

因为体罚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家长只是依靠自己的强壮来惩罚孩子,让孩子遭受皮肉之痛而已,并无法产生真正教育的意义。

现在每年的4月30日也由反体罚组织发起了“国际不打小孩日”,来反对这种不正确的暴力行为。

02、孩子做错事后不可在公众场合直接进行批评惩罚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比大人还要强,所以当孩子一旦犯错时,就算家长要批评孩子也要在没有外人的地方去告知孩子,而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感觉没有面子。

家长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否则孩子不但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在心理上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留下阴影。

惩罚孩子也有“诀窍”,但这两个雷区可别再踩了!

03、批评惩罚孩子时,不可全盘否定且进行人格攻击

批评惩罚孩子时,不可以全盘否定孩子的行为,并且用语言对孩子进行人格攻击,比如:你就是个没出息的孩子、你就是个坏孩子等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怎样的惩罚是科学的,是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承受自然后果的作用呢?

如何科学的惩罚更有效?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被罚的心服口服呢?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惩罚,认为惩罚和后果是同一件事。

请家长们跟我做个实验。你能从接下来的举例中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惩罚?哪些是后果吗?

1、一个 10 岁的孩子因为说了脏话,家长就用肥皂水给孩子漱口。

2、一个 8 岁孩子因为在寒冷的一天不愿意出门穿外衣,家长就在确保不会冻伤的情况下任由孩子冷着。

3、一个 5 岁的孩子因为不愿意收拾房间,家长就照了一张房间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

4、一个 3 岁的孩子因为贪玩不吃饭,家长就让孩子挨饿到另外一餐。

惩罚孩子也有“诀窍”,但这两个雷区可别再踩了!

(正确答案:1和 3是惩罚,2和 4是自然后果)

家长其实要更多的利用自然后果,让孩子自己体会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这样也会让孩子明白自己选择的,后果也要自己承担。

04、多一些包容,接纳孩子的感受

对待孩子的行为,作为家长,不要过度严苛,不要要求过高,不能太过急躁!我们要给孩子多一些包容,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

因为理解并不代表认同,我们要容许孩子有正常的情感,有试错的机会,但不给予孩子行为上的纵容,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因为尊重是相互的,家长尊重孩子,孩子才会从内心尊重父母,也更能听进去爸爸妈妈教育的内容。

家长一定要完全摒弃“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错误教育理念,通过科学的教育沟通方式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成长为一个敢于犯错,勇于知错、明辨是非、智慧成长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