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身为父母,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养孩子付出太多了。如果孩子不听话对自己顶嘴了,就特别的生气,觉得孩子不懂知恩图报,对不起自己。

例如:你催促孩子快去做作业,他还在那儿撒着欢地玩,你就忍不住气恼地吼了起来:“你再不去做作业,就不准吃饭!”可是孩子却也不甘示弱地扯着嗓子喊:“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安排,你别管了!”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孩子的顶嘴,一下子把你气得血压飙升了,饭也不想做了。心想:“这熊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父母是在为他的未来着想,他怎么就不懂呢?真气人!”

大多数的父母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从来不和父母顶嘴,真是好孩子,养那样的孩子多么轻松,多么幸福。

其实,孩子不顶嘴,不一定是好事。“顶嘴”的孩子和“不顶嘴”的孩子,二十年后的差距很大,让许多父母很意外。

01

孩子顶嘴,是自主意识觉醒了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有的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就开始了“顶嘴”的一系列的行为。例如:逛商场,你选择买的东西他不要,说:“那不好,我要这样的。”

看电视,你说:“看学习频道,多涨点知识。”他说:“学,学,学,把人学傻吗?我不喜欢那个频道。”

“顶嘴”的现象,让父母和孩子们之间充满了火药味。父母倍感头痛:“如此下去,将来孩子怎么生存呢?”

其实,孩子的“顶嘴”是叛逆期的表现。正常的孩子都有这种表现,说明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尊严觉醒了。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开始想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有孩子表示:“父母总觉得自己贪玩,但我不是学习的机器,自己累了就想玩,放松放松,那是自我身心的调剂。”

二十年后,你意外地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小时候爱“顶嘴”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比较强。他们做人做事雷厉风行,很果断,能独当一面,自主意识很强,容易得到领导们的提拔重用。

而那些在父母的威压下,越来越不敢“顶嘴”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就表现得唯唯诺诺,人云亦云,自主意识特别差。

总是看别人的眼色和脸色做事,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优柔寡断而瞻前顾后,多思多虑而怕这怕那。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别人吼一句就吓得瑟瑟发抖,处处表现得没有主见,依赖性很强,只想做个乖乖听话的人,把工作混下去,可以领到工资就行了。活得实在是憋屈又憋气。

因此,对于孩子们的“顶嘴”,父母不要视为大逆不道而加以打压,否则就让孩子们刚冒出来的自主意识的芽被压抑了,畸形生长了。长大后变得完全没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泯然众人”了。

孩子们不听话爱“顶嘴”,不是没有教养,故意作对,不懂父母的苦愁,而是想在与父母的对抗中寻找自我,获得独立成长的机会。从小懂得独立自主,将来就个性鲜明,敢作敢当了,容易成长为人才。

02

孩子顶嘴,是有创造性的表现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个特别意味深长的案件。在画画培优班,有个孩子听了老师的讲课,总是别出心裁地画些奇奇怪怪的画。

老师说他不该那么离经叛道,随心所欲地乱画。可是孩子顶嘴说:“就是这样画才有意思,才过瘾,你那样太死板了。”

多次发生了“顶嘴”的事件,老师就动粗了,强行让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画。家长知道了后,就起诉了老师,说她扼杀了自己的孩子的创造性,要求退款,并赔偿。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起诉的父母比较明智,懂得保护孩子的创造性。他们知道出类拔萃的人才都是创造性很强的。

老师不应该打压孩子的“顶嘴”,如果这样,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孩子们的智慧泉眼给堵住了。

虽然说有时候孩子们的“顶嘴”表现得不可理喻,但那就是他们开智开慧的初期表现。

让他们自由表达,智慧之泉才能喷涌而出,二十年后就可以吸取百家之长,自成一派,独树一帜,成为不可多得的创意人才了。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实际上,“顶嘴”是孩子们思维的突破,是对各种各样的局限的突破,不知不觉就在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级别。

爱“顶嘴”的孩子们,往往是创造性的爆发,虽然丑陋却出手不凡,作为父母必须对孩子们的“顶嘴”乐而开笑,允许适当存在,给他们的创造性一个出路。

二十年后,父母会发现,爱“顶嘴”的孩子们,就像北京大学的数学天才韦东奕那样,与众不同而特别有创造性,遥遥领先于别人甚至整个时代。而不爱“顶嘴”、循规蹈矩的孩子们,往往就按部就班,不敢打破常规而十分平庸了。

03

顶嘴的孩子是自我天赋的需要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著名的教育家刘墉对自己的孩子刘轩从小要求严格。

他总是要求刘轩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可是刘轩总是“顶嘴”,不按父亲的要求去做,双方都很生气。

有一天,刘墉问他为什么要那么叛逆。刘轩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

后来,刘轩按照他自己的兴趣,学习心理学,成长为了出类拔萃的心理学家。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有句古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就是说有些事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做父母的强求不来,就只有顺其自然加以引导,别让孩子们误入歧途就行了。

比方说,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是画画,你偏偏强压他去学音乐,也许就扼杀了一个未来优秀的画家,而让世界上多了一个平庸的音乐工作人员。

许多天才之所以成为了天才,就在于他们敢于与父母或老师“顶嘴”,坚持自己的想法,遵循自己的天赋,并积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他们如山中的小溪,自由自在地奔流在自己的天赋轨道上,潜能得到了尽情尽兴的发挥,最后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了。

而不敢与父母或老师“顶嘴”的孩子,最后自己的天赋就被打压了,失去自我,循规蹈矩活成了长辈们要求的样子。

有时候,孩子们的“顶嘴”,就是他们的体内天赋和潜能在呐喊了,发出了灵魂之声,本能之声,做父母的要听懂其呼声和内涵,不可草率行事,打压了他们的天赋、本能和潜能。

“顶嘴”与“不顶嘴”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让很多父母很意外

总之,作为父母,与孩子们说话要保持平等,而不是对抗。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要允许孩子们“顶嘴”,不可视其“顶嘴”为洪水猛兽而焦虑不堪的加以打压。

许多事例表明了,二十年后,爱“顶嘴”的孩子都比不爱“顶嘴”的孩子在各个方面要强——他们事业有成,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人生出彩。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