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對母親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依賴感,相比于其他的親人,寶媽的性格、語言和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也會更大一些。
就像很多孩子從小就溫順謙恭,家裡的媽媽一般會是通情達理的性格。
而有些孩子相比來說,性格孤僻、做事拖沓,媽媽經常性的責備他不聽話、壞毛病太多,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的問題所在。
其實,每個家庭裡的小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總能在無形之中反應出一些家庭問題或者父母身上的問題所在。
存在以下兩種情況的寶媽,需要特别注意:

急性子的媽媽
現實生活中,很多寶媽容易急躁,總是催促孩子。
其實,每個寶爸寶媽都想要陪着孩子慢慢長大的,隻是,本身社會上普遍的浮躁、急功近利,更是加重了寶媽們内心的焦慮感。
什麼都不敢落後,生怕趕不上其他孩子的腳步。于是經常會聽到這種對話:
寶媽問:起床沒?寶寶總是不緊不慢的回答“還沒”。
寶媽催:快點去寫作業!寶寶總是回複“知道了”。
這樣看起來,似乎寶媽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做這做那,還在嫌孩子拖延時間。
然而,在寶寶的世界裡,他想要快速完成,卻沒辦法做到。因為寶寶正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很多的神經、肌肉還沒有完全成熟,身體的協調性、配合性還沒有很高。
是以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顯得很吃力,比如:穿衣服、系鞋帶、拿筷子.........
是以,父母不需要過于催促孩子,否則會讓孩子質疑自己的行動力,進而變得自卑、焦慮,陷入自己出問題的一個死循環當中。
宅在家、沉迷網絡的媽媽
有很多女生朋友存在這樣的情況,白天上班很辛苦,周末就賴在家裡不出門,追劇、點外賣,度過兩天假期。生寶寶之後,這種習慣也很難改正。
周末也不帶寶寶出門玩耍,跟寶寶一起窩在家裡看電視、看手機。
孩子更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外界,不能認識新朋友,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内向,不愛與人溝通。
為了防止以上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耐心陪伴孩子
養育子女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毅力。而孩子隻有在自己舒服的節奏裡才會自由自在,快樂的成長發育。
父母完全不需要過于急躁,越急問題越多,是以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培養時間觀念,比如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日常作息時間表。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漸漸地,時間觀念就會融合在日常習慣中了。
3、多帶孩子運動、培養興趣愛好
小孩子正處在快速發育時期,多運動有利于身體健康。
不論是遊泳還是跆拳道,或者是跳舞,多給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樣不僅對身體好,還可以增加孩子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學會表達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資訊和學習之目的。